我國人均消費量僅為發達國家1/4
生活用紙促銷潮凸現產能過剩隱憂
記者 郭峰
餐巾紙、捲筒紙已是多數家庭的必備生活用品。每個把月就要到超市掃一次貨的流水西苑胡女士發現,近來市場上的生活用紙紛紛開打促銷戰,有的直接減價讓利,有的加量不加價。這不,她一下子就從超市提回來好多筒大包小包的紙品,「夠用幾個月了!」
「五月花面巾紙8.8元/提,清風超質感捲筒紙23.8元/提,清風盒裝面紙16.8元/提。」在最新一期的促銷海報中,沃爾瑪的紙品促銷成為一個賣點。而聯華超市推出的自有品牌衛生紙價格也頗具殺傷力,10卷/提的只要17.5元,而原來多數品牌都賣20元/提以上。
記者還發現,超市不少捲紙的外包裝都標上「加量不加價」的字眼來吸引顧客。有的品種將原規格的10卷一提,提高到了12卷一提。營業員說,近段時間,不少品牌捲紙的量都比原來多了,但價格沒有大的變化。
記者從部分品牌廠家得到證實,儘管市場終端的售價沒出現明顯的調整,但在實際經銷過程中加大了讓利幅度。如加量不加價,相當於變相降價。業內人士分析,由於5月以後生活用紙銷售進入傳統的淡季,商家紛紛採取「以價換量」、「變相降價」等促銷手段,目的就是刺激銷量上升。
大幅降價可能性不大
本次捲紙降價,其直接原因與紙張原材料降價有關。金紅葉紙業集團有關人士昨天告訴記者,紙漿原料佔造紙業生產成本六成以上,去年年末以來,國際紙漿價格有所下降,最大降幅在15%左右。但是市場終端價格受多種因素影響,除了原料,人工、物流、營銷成本繼續高企,使得終端價格大幅走低的可能性不大。
生活用紙行情疲軟的背後,似乎已凸現產能過剩的深層次問題。據中國造紙協會生活用紙專業委員會統計匯總,目前我國引進先進高速衛生紙機的勢頭依舊強勁,2013年將新增衛生紙原紙產能135萬噸。而2011年中國市場生活用紙消費量為528萬噸,2012年新增產能約148.25萬噸。按近年10%的市場增長率估算,年新增市場容量僅在50萬—60萬噸之間。看來,產能的增加明顯大於消費的增長。
中國造紙協會生活用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江曼霞表示,雖然《造紙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了淘汰落後產能的目標,但對衛生紙機的淘汰機型並沒有明確規定,具體能夠關閉多少落後產能還是未知數。
消費市場有潛力可挖
「另一方面,國內生活用紙的消費市場還有待培育。」金紅葉紙業集團市場人士向記者介紹,對照發達國家的生活用紙消費狀況,我國的人均消費量僅為其1/4。如發達國家很多人家的廚房清潔不用抹布而是用紙,這樣可以保證清潔衛生,避免二次汙染。這一點目前在國內肯定還難以接受。而生活用紙由於與人體直接接觸,對原料、工藝要求也相對較高。如必須採用原生木漿,不能使用回收再生紙原料。近年來曝光的一些紙品質量事件,就都跟原料有關。
目前,生活用紙行業正在向著更高的層次邁進。然而,快速擴容的生活用紙行業,卻面臨著幾年前銅版紙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尷尬局面。今後一段時期內,生活用紙行業龐大的產能將集中釋放,僅靠國內消費量的正常增長已經無法消化,產能過剩的隱憂已經悄然籠罩整個行業。
如何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及時進行調整,避免重蹈銅版紙的覆轍,是業界需要共同面對和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