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國中小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為人所詬病,如社會實踐活動不足、缺少實踐基地、缺少資金支持、實踐內容設計隨意等等。但隨著中高考改革和減負逐步推進,「社會實踐活動」進入中小學課程體系已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更成為學生們學習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年寒假,很多中小學校已將社會實踐活動作為一項必修的寒假作業布置給學生。然而,如何將這份重要的作業完成好,很多學校還走在探索的路上。
1月22日,北京市中小學正式放寒假。北京市第171中學為每位學生發了一本「假期活動手冊目錄」。活動手冊中將學生活動分為十一大板塊,既包含對猴年春節的傳統風俗了解,也覆蓋了學生對於社會時政生活的關注,更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布置了假期自我管理的內容。手冊裡的活動,學生不必一一完成,可以自主挑選幾項,但卻是假期必須要完成的一件事。
北京市第171中學德育副校長權繼中表示,隨著中高考改革,學生未來的學習不能只通過書本來獲取,社會實踐活動也已成為學生學業課程的一部分。為了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學校會採取評星級的方式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目前學生參加志願者活動就是這樣評價。
學校參與活動設計組織
近幾年「社會實踐活動」已成為中小學的一門「必修課」。活動的內容也從過去簡單的參觀,初步發展與學生課程學習相銜接,與學生成長發展相呼應。在依託社會資源單位教育資源的同時,為了保證實踐活動的實際效果,很多中小學都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的設計與組織中。
1月21日一早,北京市第十三中學高一年級全體學生來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對話 銘記 責任」——年級系列主題教育活動,開啟了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第一課。學生們親手將自己書寫的與先輩、與自己以及未來責任的對話信件投入時光郵箱中。信件將經過兩年的「慢郵」,在2017年學生成人儀式上重新回到他們手中。那時,他們將重新閱讀當年的信件,檢驗自己是否履行了當初的承諾和誓言。
北京市第十三中學學生活動中心負責人陳賀說,學校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僅只在寒暑假進行,也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隨時體現。目前學生的實踐活動包括進社區進行公益活動、去郭守敬紀念館等地方充當志願者。另外,學校還會根據學生的學科情況,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去外地遊學,比如文科實驗班的學生去南京、杭州、西安等一些具有歷史文化的古都遊學;理科實驗班的學生則去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等地實地考察。
在家裡安排家庭實踐活動
在中國科學院附屬玉泉小學裡,小學生也被要求進行社會實踐。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社會實踐主要安排在家裡。中科院附屬玉泉小學主題課程部主任石穎介紹,這個寒假學校為學生安排的社會實踐活動主題是讓孩子在寒假養成一個好習慣或者改掉一個壞習慣。另外,孩子們要當一天「小主人」。同時,學校要求社會實踐要穿插到學生每天的生活中,每個學生在制訂一個專屬於自己的寒假計劃的時間表時,都要排上社會實踐的時間。
在藝美小學,學校今年寒假為學生們準備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去臺灣遊學。藝美小學德育主任李雲飛說,學校是涉臺教育基地校,這個學期的一門課程內容也跟臺灣文化有關,恰逢寒假有個「國際理解教育之臺灣行」的活動,學校選拔了5名學生參與其中。開學後,5名孩子將把他們此次臺灣行的感受分享給其他學生。另外,學校還跟東城區科技館合作,組織學生去雲南、四川等地,進行科技、生態探訪。
區縣提供社會實踐「菜單」
除了學校自己設計的活動外,北京市教委、區縣教委也都會給學校提供一份詳細的實踐活動表,供學校挑選。
這個寒假前,北京市和平裡九小、三小的老師們就接到了區裡下發的「藍天工程社會大課堂實踐」通知,裡面包括很多活動內容、時間以及具體地址。和平裡九小德育處主任高潔表示,對於區裡提供的這些活動,各個年級的班主任會根據自己班級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活動提供給學生們。「我們一般還是提倡集體性的實踐活動,因為孩子們在參加這種集體活動中,能感受到團結、協作精神。」
事實上,早在2008年8月,北京市就頒布了《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建設方案》,確定由北京市教委牽頭,聯繫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財政局等12個單位組成聯席會議,共同推進社會大課堂建設。按照要求,各方要以「合力建設、成果共享、服務學生」為原則,整合北京的人文景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社會單位,免費或優惠提供場所條件和合適的教育內容,供全市中小學生開展校外活動、進行社會實踐。
而近幾年,隨著國家對學生社會實踐越來越重視,以及教育部門有計劃把北京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和綜合實踐活動納入中考評分體系中等措施,相信會有更多學校和機構重視社會實踐的含金量,加強對社會實踐活動的教育設計環節。
我們提供給學生的寒假實踐活動手冊,按照家長的說法就是,如果按照這個手冊進行,這個假期孩子們的學習、生活、體育鍛鍊以及社會實踐都包括了,孩子們的假期生活是非常充實的。我覺得這個是學校非常好的抓手,跟我們學校的培養目標是比較契合的,171中學培養目標第一條就是培養健全的人格。很多的意志品質是在勞動教育中得到鍛鍊的。
——權繼中,北京市第171中學德育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