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鄂爾多斯市訪名勝,最不容錯過的,定然是「一代天驕」的衣冠冢。僅「鄂爾多斯」市名,就令我無限嚮往。這個蒙古語市名,意為「眾多宮殿」。
當成吉思汗陵霸氣躍入眼帘時,我驚嘆不已。其實,這是個元太祖衣冠冢。其所在地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草原名也是蒙古語,「聖主陵園」之意。蒙古族自古盛行「密葬」,我無從得知成吉思汗身葬何處,僅見其衣冠冢盛況,已十分震撼了。這個衣冠冢歷來遷徙頻繁。如今我之所見,為1954年由青海省西寧市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的陵園。陵園主幹道成吉思汗聖道,中間有塊保護的遺址,即是成吉思汗陵舊址「大伊金霍洛」,供奉成吉思汗宮帳長達307年。
陵園規模宏大。除陵園主體外,還以伊金霍洛風情小鎮和巴音昌呼格草原景區為兩翼。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輔相成。
作為成吉思汗陵的主體建築,三座偉岸的蒙古包一字排開,氣勢非凡。金燦燦的琉璃瓦熠熠生輝。這些蒙古包圓頂上部都鋪藍色琉璃瓦,作雲頭花狀。那可是蒙古族崇尚的顏色和圖案。建築分正殿、寢宮、東殿、西殿、東廊、西廊6個部分。洋溢著蒙古族豪放、壯美之風。整個陵園的造型猶如橫空出世的雄鷹,展翅欲飛。
行走成吉思汗聖道,眼前忽然展開一片「鐵馬金帳」群雕,震撼人心。這可是世界上唯一完整展示成吉思汗軍陣行宮的大型實景雕塑群。
在休閒廣場上,我步入亞歐版圖。據說,它是中外歷史上最大的以版圖形式重現蒙元帝國疆域的景點。景區內的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堪稱當代蒙古族典型建築之一。我在館內一睹了珍貴的蒙古歷史文物,鑑賞了精美的蒙古族民族器物。這是國內外唯一專題收藏、研究、展示蒙古族歷史文化的博物館。
成吉思汗陵史稱「八白宮」,或「八白室」,即用於祭祀的八座白色氈帳。這種便於隨時遷移、隨地祭祀的傳統,源於蒙古族源遠流長的遊牧文化。如有機會遇見「八白宮」的祭奠,就能一睹蒙古民族古老的牲祭、火祭、奶祭、酒祭、歌祭等形式。觀賞其間眾多珍貴的祭器,也能感受遊牧民族的傳統思想及藝術審美觀。至今, 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每年都舉行四次成吉思汗大祭,傳承古老的蒙古族文化。陵園的成吉思汗祭祀,已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成吉思汗陵的傳統守陵方式,令人驚嘆。據介紹這裡生存著獨特的守陵部落達爾扈特,世代守護、祭祀成吉思汗陵,已延續了近800年,成為成吉思汗陵十分獨特的記憶。(王閩九 文/圖)
①凡本網註明「來源:梅州網(包括梅州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梅州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梅州日報社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梅州日報社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③如您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15天內來電或者聯繫mzrbw@meizho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