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下自己的複習情況
我整個複習過程持續半年多,大概從春節開始,到考試前最後幾分鐘。剛開始那段時間,只能在孩子睡著後學習,還要兼顧家務,很艱難;好在3月份,爸媽從山東趕來,幫忙帶娃,每天的學習時間可以保證到6.5個小時;中秋節開始,家裡為了照顧我衝刺複習,中秋和國慶老公和我爸媽一起帶娃,每天的學習時間可以到10個小時,直至考完,燒腦的狀態宣告結束!
最痛苦的就是睡不好,因為晚上孩子會醒,我就要醒,白天又很累,到後來就有點神經衰弱,晚上不喝酒睡不著覺。
成績也是糾結了好久才下來,很激動,但沒有想像中激動。
感受如下:
1.一次過6科不是夢,只要做好準備,是可以實現的。過程是很酸爽,但越到最後也有各科融會貫通的快感。
2.審計和財管覺得能考80左右,最後成績只有66?懷疑調過分,尤其是財管,只有最後一題的最後一問沒答完,其他題目比較有把握。也可能自我感覺太好了……
3.會計覺得只能掙扎在及格線,結果77……抽到政府會計的題,大題,10分,純靠編,結果高分過線?
4.確實有運氣的成分,比如擦地飄過的兩科,不過只有充分的努力才會有運氣眷顧你,因為不努力通常是考40+分,運氣起不了決定性作用。
以下是一些建議,僅僅是我個人的想法,限於我的智識,不一定正確,只是希望拋磚引玉給大家點啟發:
一、說在前面的話
注會不是簡單的考試,正是因為有一定難度才有一定含金量,所以我勸大家不要期待可以輕鬆過關,也不要對這攻篇略抱有什麼期待,說得再好聽也要自己努力。最重要的是對太功利的宣傳保持警惕,比如「xx天通過注會」,再比如考前押題、考後改分的廣告。
二、時間規劃
時間的積累對注會很關鍵,相對來講,智商不是很關鍵的因素。注會六科,每一科知識點都特別多,需要理解、記憶和融會貫通,沒有有效的學習時長,很難達到考試的要求。簡單點說,時間不夠,什麼都不能湊。我在複習前查到一份複習時長的清單,並按照這份清單規劃了複習時間,制定了複習計劃,感覺時間還是不夠用,不過考試都過了。會計、審計各250小時;財管220小時;經濟法、稅法各200小時;戰略180小時。我覺得定計劃可以參考這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如果決定一次考6科,建議多準備點時間,因為知識點實在太多,但腦容量是有限的。
三、老師的選擇
每個人都有喜歡的老師,選一個喜歡的老師跟著學習也是很重要的。我在這裡羅列我選擇的老師,並說明理由,供大家參考。建議試聽所有老師的課,並選擇你喜歡的。(感謝時代吧,二十年前你可以如此便捷的獲取知識資源嗎?)
我有一個學習習慣,系統學習。在我看來輔導老師可以分為兩類:系統教學類和重點教學類,前者課時通常比後者長,後者通常可以花更少的時間通過考試。但是我的習慣接受不了後者,所以犧牲更多時間,去系統學習,哪怕只是形式上的系統……
會計:張志鳳老師。理論水平高,以講解會計原理為主,不怎麼講笑話,適合有一定基礎的朋友。奇葩說裡聽薛兆豐老師講:比喻不是一種好的論證方式。講笑話和打比方可能也不是深入理解一門學科的方式。但是對於沒有接觸過會計理論的朋友,鮮活的例子也許能引領你進入會計的小樂園,畢竟領進門的過程也很重要。所以大家還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吧。
審計:金鑫松老師。審計很抽象,比梵谷還抽象,課本晦澀而嚴謹,我大學第一次學審計的時候大概是學到一半的時候才明白課本到底想講啥。金老師是嚴謹又有責任感的,現在任職於四大,整個風格和審計這門課很搭調,他教學的一大特點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會不斷給你畫地圖,不讓你輕易迷路。還有就是,金老師很年輕很帥,是姑娘們鼓起勇氣學習的一大動力。
財管、經濟法:鄭曉博老師。鄭老師是我的男神,不接受反駁。財管和戰略是這六門課裡最接近科學的,其他都是規則,其中是有很大區別的。科學解釋現實,規則規範現實。科學是被科學家發現和證實的,規則是各利益相關方博弈的結果。科學是講道理的,規則是不講道理的。想通這點,很多東西你就可以想通,學習的過程也會順利很多。如果你同時複習很多科,可以把財管放在最開始,因為講道理的東西不容易忘。鄭老師講課深入淺出,本身是智商非常高的人,但講課卻淺顯易懂,邏輯性相當強。我聽了鄭老師的基礎班,中級會計沒有用計算器考了86分,好像還提前一個小時做完?注會分數很低,我也很費解,今年財管題量很大、計算量也很大,但是自我感覺發揮很好的。鄭老師沒有講注會的經濟法課程,我聽的是他講的中級會計經濟法,因為他講得系統,儘管大綱規定的內容有一些的不同……鄭老師對公司治理理解的很深刻,聽他講過的內容,記憶的壓力就會小很多。其他老師並不是不厲害,可能他們覺得重點記憶是通過考試最經濟的做法,所以很多非重點的內容不會充分講解。ps:聽中級課程去考注會是有風險的,大家慎重選擇。
戰略:呂鵬老師。呂鵬老師是我的男神too,同樣不接受反駁。呂老師讓我第一次體會管理學也有邏輯的美感!江湖傳言說戰略是注會中最簡單的一科,但傳言通常是錯的。不信的話找一套真題做做就知道了。總之,戰略在呂鵬老師的講解下生動有趣,是值得花時間去學習的(並非只是為了應試),尤其裡面風險管理的相關內容對金融圈的小夥伴們還是有幫助的。
稅法:劉穎老師。好多人說劉老師的課時長,但你試聽下就會發現,完全可以以1.8倍的速度播。劉老師說話很慢很溫柔,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講解系統、完整,很好理解。稅法是規則的極致體現,規則的目的性很強,知識點細碎。比如隨便找一個稅種的稅收優惠內容就有很多頁,而且沒啥邏輯上的聯繫。所以我的建議是,把能理解的全都理解下來,比如出口退稅,雖然有點難度,但屬於可以理解的內容,這是拿分的基礎,剩下的不能理解的,只能儘量背下來。
四、關於規則的學習
我認為,會計、審計、經濟法、稅法都可叫規則,他們都是為了規範某些行為,制定的準則和法律。學習注會可以總體理解為對規則的學習,因為這匯集注會的大多數重點和難點。我認為學習規則的關鍵是了解意圖,理解了某條規則的意圖,就能理解和記住規則本身,甚至能理解他之前的演變,更神一點的話還可以猜測以後變化的方向。當然,理解意圖靠自己不太現實,因為我們大都不是這個領域的專家,規則的演進背後又通常又有很多博弈過程,所以挑選個好老師很重要。
五、把握框架
注會的知識點多到令人絕望,小的知識點算來的話,每科七八百到一千多都有,而考試的考察範圍一百多吧(每分至少有一個知識點)。最近注會出題又有個趨勢:反押題,比如今年會計考了政府會計,還是一道10分的主觀題……所以基本每個知識點都是不能放棄的。如此多的知識點,如何系統記住就是個大問題,我的建議就是梳理框架,把知識點放在框架裡一起記憶,有助於對整本書系統的把握,記憶也更有效率。
六、報考科目
不建議為了考試辭職複習,不建議在職的朋友一次考六門,壓力很大,心態很容易崩潰(我在二輪複習的時候就差點崩了)。不要太著急,只要有足夠堅定的決心,中注協給你的時間是夠用的。科目搭配建議基礎性科目放前面,規則性與科學性搭配。我認為基礎性的科目包括會計、財管、戰略。
七、複習流程
我計劃的所有科目的學習流程都一樣:一輪聽基礎班,聽完一章做一章的習題;二輪看錯題,看講義;三輪做三套真題。但是由於時間的問題,大部分科目也就是進行到一輪半……
最後的最後,送大家幾個tips
1.不要跟監考老師客氣,有需求就舉手,可以喝水、可以上廁所順便洗洗臉、可以要草稿紙、可以提出任何合理的要求。
2.不要放棄考前的時間,不要太早進考場,進了考場就只能看考試須知……平時不理解的知識點,不好背的公式在考場外再看看,提前5分鐘進去照相,不影響正常考試時間就行。發到草稿紙的時候可以把臨時記的公式往上寫。
3.心態不要崩,不論什麼情況,都要複習到最後一刻,都要去參加考試,都不要提前交卷。
4.設鬧鈴提醒自己列印準考證。每年都有考生完美錯過列印準考證的時間,中注協的網站是有開放時間的,錯過等一年啊同志們。
5.不要對中注協太苛刻,這幾天天天能看到有人在微博罵中注協,我就很納悶。你看注會考試費用是有多低,考試的名聲還很好,全國同一套卷,全國同一個及格線。你再想想CFA、ACCA、高考、司考……知足吧同志們,保持理性,不要隨便發洩怨氣,好好抓緊時間複習。
以上
文章來源:微博 @祁連雨濛濛 微博主頁連結: http://t.cn/EUZJK6f
由四大新鮮事兒編輯整理,轉載時請在文首註明轉載來源。
更多分享請點擊【閱讀原文】可進入財融圈網站收聽在線分享
財融導航(daohang.cairongquan.com),財務金融領域第一垂直導航,是財務金融從業者的忠實貼心夥伴!可在電腦端直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