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除夕到現在,朱晉就沒閒著,這幾天他正「宅」在家創作第5幅抗「疫」漫畫。
此前,他創作了《新的戰「疫」》、《最有意義的生日禮物》、《共築平安》和《保家衛國新篇》共4幅抗「疫」主題漫畫並在南通老幹部微信公眾號、學習強國客戶端上海學習平臺、共青團中央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發表,總瀏覽量超10萬,目前還有4幅正在創作尚未完工。
2月6日,記者聯繫到朱晉。他現擔任南通市漫畫研究會會長、江蘇省美協會員,近日以筆作「槍」,創作了「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為主題的一批漫畫作品。
記者注意到,在幾個發表作品的平臺上,出鏡率最高的是一幅新聞漫畫《最有意義的生日禮物》。朱晉詮釋創作契機:「1月28日晚上,我看到《南通新聞》播出10歲的張正一小朋友取消了自己的生日宴,把省下來的1萬元捐給南通的紅十字會這條消息,當時有感而發,就用手機拍了兩張圖片進而構思,連夜創作出了這幅漫畫。這幅作品反映兩個方面內容,一方面是響應號召,取消生日宴,避免聚集,另一方面是把省下來的錢捐贈到紅十字會獻愛心。」
提起創作抗「疫」主題漫畫的初衷,朱晉直言是受春晚的影響,「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看春晚,白巖松等人創作的情景報告《愛是橋梁》令我感觸很深。當時許多人在家團圓守歲,很多醫護工作者卻正在一線救治患者,那時我覺得應該創作一些作品加入抗『疫』隊伍中,所以從大年初一我就在醞釀。」
朱晉告訴記者,創作漫畫關鍵在於構思,用時長短也受構思影響,「其實這是我創作的第二幅作品,不到一天就完成了。你注意到《新的戰『疫』》了嗎?那是第三幅作品,用時兩天,可以說是我的一幅力作。」
朱晉表示,新聞漫畫完工後,他開始思考如何創作更深刻的作品反映大家齊心協力抗擊疫情,便首先畫了《新的戰「疫」》,「原圖只有A4大小,但我認為是有分量的。你看,我是把抗『疫』群眾與解放南京放在一起比較的,所以我選擇人民英雄紀念碑作為背景,後面的浮雕反映渡江戰役,歷史上南京解放就解放全中國了。上半部分圖案由電腦添加,下半部分由我創作。」
「仔細看我的構圖,下面的人物與浮雕是完全對應的,動作也是全對應的。比如說浮雕上面用的是紅旗,我用的是黨旗,這寓意著在黨的領導下合作抗『疫』,所以黨旗高高飄揚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指揮員戰爭年代用的是槍和衝鋒號,這一次的指導員用的也是槍,不過是體溫槍,衝鋒號換成了電喇叭。從人物的角度來講,我也考慮到這一次衝在最前面的是醫務工作者,而後面有不同層面的群體來做保障工作,包括扛著物資的解放軍等等。所以這幅應該是動員力較強的。」 朱晉向記者介紹,「這表達了首先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各界人士積極參與戰『疫』,而且體現戰『疫』一定會取得勝利,漫畫人物與背景相得益彰。創作同時,我看了很多漫畫作品,但很少有把這一次抗擊疫情的意義充分表達出來的,所以我就下了點功夫。」
據了解,《江海晚報》2月4日曾用半版頭版刊登該幅漫畫,《南通日報》2月5日A8版使用整版刊登該幅漫畫,將此作為背景,刊登公益廣告。
記者了解到,朱晉是江蘇如皋人,於2018年8月退休,退休前曾任南通市副市長。退休後的他閒不住,便拾起此前工作時無暇顧及的愛好:畫漫畫。「過去在領導崗位時間比較長,全身心投入工作沒什麼空餘時間,一心把隊伍帶好。退休以後時間多了,創作的作品就多一點,去年一年我的獲獎作品就有十幾幅。」朱晉說。
朱晉與漫畫正式結緣於1978年,而他所學並非美術相關專業,「那時剛好是參加高考之後,我在農場插隊,因為從小愛好美術,就開始創作。我還記得第一幅作品叫做《家庭的溫暖》,發表在《中國青年報》。畫的是一對父子在家抽菸,家長告訴孩子到外面不要抽,這個意思就是在家裡面可以抽,反映的是一個不合適的教育方法,實際上家長是害了小孩。」
此後,朱晉聚焦於環保主題創作,多次在國際環保漫畫大賽等賽事中獲獎,並於1988年開始擔任南通市漫畫研究會會長。退休後,《我的「中國夢」》《「生態」保衛戰》等多幅作品入選「子愷杯」第十一屆中國漫畫大展、第四屆中國(桐鄉)廉政漫畫大賽等。
「現在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在職領導幹部衝在一線,我們退休的黨員幹部也責無旁貸,總要為黨和國家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朱晉表示,宅在家中同樣可以做些有益的事,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漫畫等文藝作品更具感染力,以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將疫情防控相關的部署、政策和知識傳達給廣大群眾,便於群眾了解掌握,「這次關於抗擊疫情,南通漫畫研究會已經出了三期專刊,以抗『疫』為主題專門創作。南通的很多漫畫作者都參加了,參與度很高。」(交匯點記者 顏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