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報記者 施建華 文/圖
福州一小學6年級男生,用母親的手機玩《球球大作戰》的遊戲,為購買遊戲道具,他偷刷母親的銀行卡,不到1個月時間,就花掉3萬多元!有玩家表示:花錢買道具,可以讓玩家榜上有名,帶來許多妹子的追捧……
小吳拿起母親的手機,熟練操作遊戲
昨日上午,市民陳女士與丈夫,帶著12歲兒子小吳到報社求助。
陳女士說,前幾天別人打了一筆錢到她的儲蓄卡上,自己查帳卻發現卡裡沒錢。「還以為卡被盜刷了」,陳女士去銀行查詢後才發現,卡上一千多塊錢被多筆微信支付扣走。更讓她驚訝的是,自己信用卡的3萬元額度也全部被透支了。
幾經查詢,陳女士最終確定,錢都是被兒子拿去購買遊戲道具了。陳女士說,兒子用她的手機下載了一款名為《球球大作戰》的遊戲,放學後經常玩,她並不知道兒子在遊戲裡花了這麼多錢。
據了解,陳女士的銀行卡與微信支付綁定在一起,支付密碼被兒子偷看到。兒子背著她,多次通過微信支付購買遊戲道具。擔心被她發現,孩子還把銀行的扣款簡訊都刪掉了。結果,在不到1個月時間裡,兒子就偷刷掉3萬多元。
昨日在報社,小吳向記者演示了如何在手遊裡買道具。小吳拿起母親的手機,打開遊戲《球球大作戰》,在他的帳號裡,已經購買了數十個道具。小吳點擊一款名為「14000金蘑菇」的道具後,遊戲會彈出銀行卡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等選項。小吳選擇微信支付後,就會跳到「上海巨人統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支付頁面,只要輸入6位數的微信支付密碼,就直接從銀行卡划走648元人民幣。
小吳說,自己玩這個遊戲已經一年多,周圍很多同學也都在玩,他還加入了多個交易遊戲道具的QQ群。
據其他玩家了解,三萬元除了年費會員298元以外,估計全部花費在購買金蘑菇上,而金蘑菇是開啟遊戲中「超大奇妙寶箱」和「庫巴巴的珍寶箱」的必備條件,開啟這些寶箱有機會得到聖衣的材料與棒棒糖,棒棒糖是球球大作戰中的虛擬貨幣,可以用來購買皮膚,酷炫的皮膚將有可能讓熊孩子們登上地區皮膚榜,甚至帶來許多妹子的追捧。
陳女士說,前兩天她與丈夫去福州嶽峰派出所報警,但警方表示,這不是詐騙,而是購買行為,並沒有予以受理。
@無法可以:財富就是這樣積累的。
@沒錢人的空間:前幾天我五歲的女兒也刷了三十幾元!
@老傘:球球還是靠技術!金蘑菇只能撩妹。
@灝爺萬歲:遊戲公司這鍋背的。。
@yououou呦:球球有毒
海都記者了解到,文化部發布的《網路遊戲管理暫行辦法》第二十條規定,網路遊戲虛擬貨幣交易服務企業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務。陳女士說,自己曾多次撥打《球球大作戰》遊戲的開發公司「上海巨人網絡」客服電話,希望通過溝通,讓該公司退款,但電話一直無法接通。
海都記者昨日也致電「上海巨人網絡」希望採訪,但接線員拒絕透露相關負責人的聯繫方式。
福建創元律師事務所蔡思斌律師表示,陳女士的兒子未成年,尚屬限制行為能力人,只對與自己身份符合的民事行為負責,花費人民幣3萬多元購買遊戲道具,明顯是在限制行為能力人的行為能力之外,是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因此,陳女士兒子的交易行為應屬於無效。
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的調查顯示,近年,我國網路遊戲用戶呈現「低年齡化、低學歷、低收入」的群體特徵,這類人群佔到了網路遊戲用戶總人數的77.1%,也是對網路遊戲消費貢獻最大的群體,每月的手遊市場規模達10億元,其中有5億元是「三低用戶」貢獻的。而在「三低用戶」裡,不少是中小學生。
昨日,記者也走訪了不少福州家長,發現很多孩子已沉迷手遊。福州家長高女士說,兒子剛上小學2年級,但一回到家就拿起手機、iPad玩網遊,「如果不是我強行奪走,連作業都不做了」。另一位家長劉先生說,身邊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老實呆在家裡,就給孩子玩手機、iPad,一玩就是幾小時,還有家長出錢給孩子買遊戲道具,「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本報海都實驗室曾做過試驗,小孩子玩手機30分鐘後,會平均短暫增加近視30度。眼科醫生也提醒,持續玩電子產品,眼睛長期疲勞,很容易導致視力下降。
家長應多花點時間陪孩子
讓孩子們遠離手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