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粵語構詞特點及親屬稱謂講解

2021-03-01 粵動態

粵語的構詞法與普通話大體上是一致的,普通話有的構詞法,粵語基本都有,但粵語也有自己獨特的構詞形式,歸納其特點如下:

1、粵語較多地保留了古漢語的單音詞。


如:眼(眼睛)、檯(桌子)、嘴(嘴巴)、耳(耳朵)、女(女兒)、仔(兒子)、木(木頭)、石(石頭)、骨(骨頭)、衫(衣服)、鞋(鞋子)、襪(襪子)、紐(鈕扣)、龜(烏龜)、蟻(螞蟻)、鷹(老鷹)、橙(橙子)、禾(稻穀)

這些詞絕大部分是名詞,在普通話中通過添加同義詞素或加子、頭、兒等後綴構成雙音詞。

2、偏正式結構一般是前面修飾後面,但粵語中也存在一種後面修飾前面的構詞方式。

如:雞乸(母雞)、狗公(公狗)、人客(客人)、菜乾(乾菜)、黃瓜酸(酸黃瓜) 

3、在並列式的詞語中有一種二對一的方式,前二後一,同時指統一事物或統一事物的不同性質。

如:

口水痰 (痰)

晚頭夜 (夜晚)

老實威 (顏色、式樣樸素大方而較鮮豔華麗)

大嚿衰 (形容塊頭較大而愚笨的人)

大食懶 (好食懶做)

4、動賓結構的。詞在普通話中大多數是動詞,少數是名詞,粵語中除了構成動詞和名詞外,還構成形容詞。

如:

爆棚(滿座,過分擁擠)

倒灶(砸鍋) 

逼人(擁擠)

吊癮(引起興趣但又沒有得到滿足時的感覺)

生性(指小孩懂事)

反骨(無情無義)

5、形容詞後面加兩個相同或不同的襯字增加詞語的韻律感,使詞語更加生動。普通話中也有類似的構詞法,但粵語顯得尤其豐富。

如:齊戢戢、懵盛盛、白雪雪、肥腯ten4腯、高呈呈、滑捋lüd1捋、直筆甩、尖筆甩、花哩碌

6、名詞下加仔、女、佬、婆等詞尾。如:

刀仔(小刀)

凳仔(小凳子)

明仔(小明)

歌仔(歌)

靚女(漂亮的女孩)

叻女(聰明的女孩)

豬肉佬(賣豬肉的男人)

肥佬(胖男人)

洗衫婆(替別人洗衣服的女人)

肥婆(胖女人)

上面的名詞多數用於稱呼別人,講到稱呼,用粵語來稱呼親屬也是很有特色的,例如:

一、普通話與粵語的稱謂對照表:

曾祖父 (太爺)

曾祖母 (太婆)

祖父 (阿爺、爺爺 )

祖母 (阿嫲、嫲嫲)

外祖父 (阿公、公公 )

外祖母  (阿婆、婆婆)

伯父 (大伯 )

伯母 (伯娘)

叔父 (叔叔、阿叔 )

嬸母 (嬸嬸、阿嬸、家嬸)

姑父 (姑丈 )

姑母 (姑媽、姑仔(僅指小姑子))

姨父 (姨丈 )

姨母 (姨媽、阿姨、姨仔(僅指小姨))

舅父 (舅父、舅仔、舅父仔(僅指小舅))

舅母 (舅母、妗母、阿妗)

父親 (爸爸、阿爸、老竇、爹啲)

媽媽 (母親、阿媽、老母、媽咪、老媽子、媽子)

嶽父 (嶽父、外父、阿爸 )

嶽母 (嶽母、外母、阿媽)

丈夫的父親 (家公 (僅背稱)、阿爸)

家婆 (丈夫的母親 (僅背稱)、阿媽、奶奶)

妻子  (老婆、老婆仔、愛人(僅背稱)、內人(僅背稱)、女人(僅背稱)、黃面婆 (表鄙視的背稱)、財政大臣(含戲謔意味的背稱)、米飯班主(和財政大臣同理)、人哋個老母(別人的媽媽即孩子他媽))

丈夫 (老公、老公仔、愛人、人哋個老竇(別人的爸爸,即孩子他爹))

哥哥 (哥哥、阿哥、哥、大佬 )

嫂子 (阿嫂、大嫂)

姐姐 (姐姐、家姐 )

姐夫 (姐夫)

弟弟 (弟弟細佬 )

弟婦 (弟婦)

妹妹 (妹妹、阿妹、細妹 )

妹夫 (妹夫)

兒子 (仔、阿仔、仔仔)

女兒 (女、阿女、女女)

侄兒 (侄、侄仔)

兒媳 (心抱、新婦)、家嫂(僅面稱))

女婿 (姑爺)

孫子 (孫)

曾孫 (曾孫、塞(這裡指找了個同音字)) 

二、粵語親屬稱謂的構詞特點 

1,前綴「阿」、「家」較多

例如:阿爺、阿嫲、阿公、阿婆、阿叔、阿嬸、阿爸、阿媽、阿哥、阿嫂、阿妹、阿仔、阿女、家嬸、家公、家婆、家姐家、家嫂

2.後綴「仔」也多

(1) 表兒子或後綴帶「兒子」的稱呼語

例如:仔、仔仔(表暱稱)、侄仔

(2) 無論男女,稱呼父母輩的兄弟姐妹年齡中較小的,表親暱

例如:姑仔、姨仔、舅仔、舅父仔

三、粵語親屬稱謂中的音變

1.疊音詞的.變調

(1) 疊音詞的第一個字讀(2 1) 調值,第二個字讀(55) 調值

例如:公公、婆婆、爸爸、媽媽、哥哥、姐姐

另外,「爸爸」、「媽媽」不變調,即「爸爸」兩個字都讀原來的(21) 調值,「媽媽」兩個字都讀原來的(55) 調值,用於現在一些父母對小孩子的自稱或小孩子對父母的稱呼,表示親暱。公(21) 公(55) 也可讀為公(55) 公(55) 婆(21) 婆(55) 也可讀為婆(21) 婆(21)、婆(21) 婆(35)

(2) 疊音詞的第一個字讀(2 1) 調值,第二個字讀(35) 調值

例如:婆婆、奶奶、弟弟、妹妹、仔仔、女女

「奶奶」第一個字讀(21) 調值,第二個字讀(35) 調值時,是普通話中表祖母的稱謂在粵語中的讀法。

「仔仔」、「女女」是父母對兒女的愛稱,如果「女女」兩個字都讀(55) 調值,則是父母對年幼的女兒更親暱的稱呼。

2.語流中的音變

粵語稱謂詞的語流音變主要為同化現象。例如,「心抱」是「新婦」的變音,「抱」、「婦」中古讀音相同。

「新」韻尾為[n] ,受後面音節雙唇輔音的影響,n韻尾都成m韻尾,於是變成「心」的讀音。

在「妗母」的「妗」中,「舅」被後面的「母」的雙唇輔音m同化讀音變為韻尾為m的」妗」。 

四、從粵語親屬稱謂看民俗文化

粵語親屬稱謂語隨社會發展變化而變化。一些帶有封建色彩的詞語被淘汰了,如舊稱丈夫的母親為「安人」(源於古代對官府夫人的稱號),現在「安人」只在古裝粵劇中應用。

另外,母親的舊稱也有「阿家」。「家」,舊社會一夫多妻制中,大母親為一家之主,對小母親(庶母)稱「細姐」,而現代社會實行一夫一妻制,這些稱謂就自然消失了。受香港粵語影響,近年來出現很多英譯粵語化的稱謂詞,例如「爹啲」源於英文中的daddy,「媽咪」源於mammy 。這些稱謂叫起來親暱熱情,帶有一些孩子氣。

從夫系稱謂和妻系稱謂可以看出,現代社會的男女平等觀念日漸深入民心。以前男性鄙視女性,丈夫稱妻子為「煮飯婆」、「黃面婆」,現在女性地位提高,很多都成為家中收入來源,有些還掌管各種日常支出,因此有些丈夫不得不「尊稱」妻子為「財政大臣」、「米飯班主」等,並且稱呼時還含有一些無奈的意味。

丈夫稱妻子的父母和妻子稱丈夫的父母,稱謂詞越來越傾向一致,多為普通的「阿爸」、「阿媽」,反映了男性女性在家庭中地位的平等和夫妻關係的親密。

粵語中的稱謂語,反映了以廣州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珠三角作為中國的南大門,時刻接受著各種外來文化的影響,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和社會變化中的新觀念,也反映在人們的稱謂與變化中。

相關焦點

  • 七大姑與八大姨:中國人複雜的親屬稱謂是怎麼來的?
    許多中國孩子在學說話時恐怕都曾為七大姑八大姨之類的親屬稱謂暈頭轉向——中國親屬稱呼非常複雜,英語世界用「uncle」指代的父輩男性親屬,在中國就有「伯父、叔父、姑父、舅父、姨夫」五種稱謂;「cousin」的概念更是涵蓋了漢語中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這八種情況。中國人為什麼會發明如此複雜的親屬稱謂呢?
  • 知識 中國的親屬稱謂為何最複雜
    中國孩子在學說話時,正確掌握七大姑八大姨之類親屬的不同稱謂,恐怕是件極難過的檻。中國親屬稱呼之複雜舉世罕見,僅與父親同輩的男性有伯父、叔父、姑父、舅父、姨父五種稱謂。雖然各地親屬稱呼有所不同,但任何一個漢族社會都不會像英語那樣把與父親同輩的親屬男性用一個uncle就打發了。
  • 中西親屬稱謂之差別
    中西親屬稱謂差別巨大,中國複雜,西方簡略,我們很多稱謂,在西方語言裡根本沒有。中西親屬稱謂完全對等的大約只有爸爸、媽媽、丈夫、妻子、兒子、女兒等。漢語裡的很多稱謂,在西方要麼是沒有,要麼是很含混,所以在中西人際交流中,常常讓人感到困惑。
  • 戰疫中感人的親屬稱謂
    社會生活中流行的對陌生者等的稱呼,可以稱之為「社會稱謂」。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稱謂經歷了從「同志」到「師傅」再到親屬稱謂三個歷史階段。近期,在戰疫中,社會稱謂呈現出感人新貌,給社會注入一股強勁的暖流。……親屬稱謂隨處可聞,處處登場,「師傅」默然後退。親屬稱謂之外,「老師」也邁出校園,走進社會。常聽見年輕演員對老演員、年輕歌手對老歌手、年輕編輯對老編輯、年輕記者對老記者等稱「老師」。「老師」進入社會,透露出新時代民眾像學生尊敬教師一樣尊敬有學問、有技能的人,人們更加看重知識和技藝,更敬重掌握它們的人才。
  • 【大百科詞條(稿)】親屬稱謂類型
    世界語言中親屬稱謂的不同類型。親屬稱謂指用於某種語言中,從狹義和廣義上表示家族內私人關係的稱謂系統。美國民族學家L. H. 摩爾根(Lewis Henry Morgan 1818~1881)是親屬制度研究的開創者。
  • 巧用親屬稱謂,助力疫情防控
    巧用親屬稱謂,能創造和諧友好的交際環境,有助於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推進。親屬稱謂指對血親和姻親的稱呼,其最初擁有較精準的指稱對象。受社會、文化、心理各方面影響,親屬稱謂的指稱範圍正逐漸擴大。現如今,親屬稱謂還可指稱非血親和非姻親。
  • 為什麼學粵語的人,都買這本粵語書?
    教你學粵語的運營者叫葉醒文,又名粵語哥、Simon,有編著粵語書《教你學粵語》。出粵語書的人很多,但大多都沒粵語教學經驗。教粵語的人很多,但大多都沒出過書。Simon是為數不多,又有粵語教學經驗,又有能力出粵語書的人。買書就要看作者是否有教學能力、教學經驗。
  • 英語中的親屬稱謂
    常用親屬稱謂用英文怎麼說?
  • 說文解字40:親屬稱謂的由來
    其他的親屬稱謂又是怎麼來的?我們追本溯源來了解一下這些親屬稱謂的由來。親屬一般分為血親和姻親兩類,分別加以論述如下:再說一下和姻親有關的稱謂。
  • 這複雜的親屬稱謂!
    潮汕人的親屬社會關係網會複雜得多,是中國傳統宗法制的體現,講究親疏、尊卑和內外,因此潮汕也才有了「七姑八姨三老妗」的俗語來形容潮汕地區複雜的親屬關係。在當前,不只很多小孩子是不了解潮汕的親屬稱謂體系的,甚至很多過了孩子年齡的人,也分不清許多親屬的概念。如何理清潮汕複雜的親屬關係?我究竟應該怎麼稱呼眼前這個人?來,梳理一下。
  • 【今日粵語】粵語入門之「家庭介紹」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我們一起學習粵語、感受香港,在這裡還可以得到演唱會資訊、財務策劃、
  • 雅思分類詞彙集錦-親屬稱謂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詞彙指導>正文雅思分類詞彙集錦-親屬稱謂 2012-12-19 14:23 來源:可可英語 作者:
  • 有趣的粵語俗語學習
    粵語俗語具有很大的地方特色,反應出了廣東地區和香港人們的說話和生活的習慣。在真正的粵語交流當中,不是一板一眼地根據普通話翻譯過來,這樣不僅生硬,而且沒有了粵語獨特的味道。粵語俗語很多都是粵語歇後語,是粵語文化的精髓。而且在粵語俗語當中,很多都是由諧音演繹而來,很是有趣。
  • 漢語的變調構詞
    唐宋時期,漢語較長一段時間都像今天的粵語,一般都是平上去入各有陰陽二調,共八個聲調,靠著龐大數量的漢字區別,形成了大量同音異形異義詞。聲調有區別意義的作用是漢語的一大特點。為了增強語言的表現力,漢語很早就出現了一種變調構詞方式,即改變原來詞的聲調,使原來的詞產生一種新義。
  • 中國漢字文化:靈活的——構詞能力
    漢語的語素絕大部分是單音節的,它們不單用的時候是構詞成分,單用的時候就是詞,由於許多單音節語素能夠獨立成詞,而語素和語素又能相當自由地複合成詞,這就使漢語構詞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漢語在歷史發展中這一靈活構詞功能曾使古人非常方便自如地創造新詞,以表記不斷出現的新概念,滿足社會生活對於語言發展的要求。漢語的語素單位是字。
  • 5分鐘幫你理清英語中的親屬稱謂
    其實,歪果仁的親屬稱謂很好掌握,比如uncle一個詞可以叫遍叔伯舅舅姑父姨父,簡單粗暴。但是架不住中國小夥伴習慣了複雜思維,總在糾結他們到底怎麼分清楚誰是誰呢?那咱們今天就細細理一遍,看看各種親戚都怎麼叫。
  • 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親族稱謂
    本文乃作者寶寶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感覺親族的涵義,與人們通常所說的親屬、親戚基本一樣,只是從範圍上有大小不同。親族指的範圍大,而人們通常所接觸的親屬範圍小,因而所理解的「親屬」範圍也就小。《禮記●大傳》:「六世親屬蠍矣。」指六世以內的血親為親屬。
  • 幫你理順複雜的親戚稱謂
    口頭的稱謂與書面的稱謂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而且對外人和互相之間的當面稱謂也不盡相同。今天就一起來探討那些令不少人頭疼的親戚稱謂吧,大家好,這裡是國際漢語教學網,歡迎回來。        中國孩子在學說話時,正確掌握七大姑八大姨之類親屬的不同稱謂,恐怕是件極難過的檻。中國親屬稱呼之複雜舉世罕見,僅與父親同輩的男性有伯父、叔父、姑父、舅父、姨父五種稱謂。
  • 有趣的年齡稱謂!
    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古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有些稱謂現在還能聽到,顯得形象而含蓄,深邃而雅致。
  • 親屬們要如何稱呼,你都了解嗎?
    關於親屬稱謂的考察與研究,歷來受到民族學、語言學和民俗學的重視。民族學一般將親屬稱謂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類別式稱謂,基本特徵是:在眾多的親屬中,不論直系旁系,遠近親疏,只要輩分相同,都用同一種稱謂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