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旅遊日本神奈川10月29日訊(通訊員 沈安娜)鎌倉,位於神奈川縣三浦半島西面,是日本神奈川縣的一個海濱城市,也是一座有近千年歷史的古城。鎌倉古蹟繁盛,與奈良、京都鼎列,合稱日本三大古都。奈良、京都依唐制而建,而鎌倉則取法於宋朝——彼之禪宗、理學已趨成熟——而處處顯現出敦厚峻烈的武家風格。鎌倉幕府主政,「以中國為師」是日本已持續了近六百年的國策。宋文明在東瀛最後的餘蘊因緣,可說集中在了鎌倉。直到目前,鎌倉城內依然保持了相對完好的古建築群,還有不少神社和寺院,佛教文化十分繁榮。美麗錯落的古院落,神社和佛教寺廟,古道山林之上四季應時的各種花卉草木,都使人美不勝收!
漫步鎌倉古城佛之域
鎌倉,這個12世紀末源賴朝創建鎌倉幕府並開始武士政權的地方,有著大大小小數不清的寺廟。江戶時代作為遊覽地的鎌倉又一次得到復興。坐電車至北鎌倉,突然幽靜起來,在略微有些溼潤的空氣中,帶著草帽的僧人匆匆從眼前走過,還有穿著制服的進行修學旅行的學生們,跟興致勃勃參觀寺廟的遊客。或許是寺廟太多的緣故,鎌倉給人一種帶著獨一無二緩慢步調的感覺。在這座只有39平方千米的小城,擁有著悠長的歷史、醇厚的文化、多層的韻味,恰似一杯陳年的好酒,初嘗甘甜,細品醇香。
鎌倉北的車站就像我們常常在連續劇中看到的民國時期的車站。車站的建築很小,只有一個能待幾十個人的小小的候車室和軌道兩邊長長的站臺。而這些由於歷史的浸潤和精心的使用保護而顯得簡潔古雅。和東京的繁華、擁擠、熱鬧相比,這裡顯得有些清靜,似乎穿越了時光,來到了另外一個空間。站在站臺長長的廊棚下等待電鐵開走,周圍剩下了沒幾個遊客,心情反倒覺得親切,輕鬆起來了。途經一個道口,黑黃相間的欄杆,黃色醒目的禁示牌,急促的電鈴聲,無一不是我們小時候經歷過的情景重現。
離車站最近的就是圓覺寺了,圓覺寺為鎌倉五大名剎之一,建於1282年,為典型的中國式最古老的建築。進寺前要走一段長長的臺階才能完整地看到寺門。山門下的牌匾中間的這個字是「鹿」。據傳,在本寺開堂時,有群鹿在此聽法,又有建寺時挖出石櫃一具,內有《圓覺經》一部一說,故名寺稱:瑞鹿山圓覺寺。圓覺寺的建築是中國寺廟的樣式,所以看了一眼就出來了。路邊樹有標牌提示,這裡被列入歷史風貌地區,一草一木都是被保護的,不得隨便移動的。
據了解,圓覺寺是鎌倉時代鎌倉幕府執政者北條時宗為了追悼祭拜在蒙古侵略日本時期死去的蒙古人英靈建造的一所寺廟。現在是日本非常著名的觀光景點和祭拜的寺廟之一。
在去明月院的那段路上,樹蔭肆意流瀉出綠意濃濃,好像空氣也是綠色的,當時正是紫陽花盛花期,到處瀰漫著淡淡的植物的清香。途經的一些民居淹沒在綠蔭花木之中,美的讓我毫不猶豫的用鏡頭留了下來。這些房屋都有一定的間隔,外表也看不出奢華,但在日本這個寸土如金的地方,可以判斷這是個富人區。
明月院本是禪興寺的一部分,歷史上的戰亂使禪興寺大部分都被摧毀了,所以這裡看起來少了幾分禪意,但偌大的院子裡的方丈室、法堂、小橋流水卻錯落有致。特別是這座法堂,「悟之窗」是從方丈室通往後庭園的一扇圓形的窗戶,在室內坐禪時正對圓窗,看窗外別有洞天,看宇宙之大,使人頓時開悟。從院門外依次排隊進入庭院,只見花海沉浮,到處人頭攢動。園林各處種植2500株姫紫陽花,正在盛開之際,密密麻麻,美不勝收。走過了小橋流水,抬頭望見山門小徑兩側斜坡,簇擁清一色的繡球,浮出清水芙蓉般的氣質,人稱「明月藍」,不禁令人心動。純粹的「明月藍」也呈現深淺與高低之分,間有一二株變色,亦是原生藍衍生的擦邊球。唐白居易有《紫陽花》詩云:「何年植向仙壇上,早晚移栽到梵家。雖在人間人不識,與君名作紫陽花。」自注:「 招賢寺 有山花一樹,無人知名,色紫氣香,芳麗可愛,頗類仙物,因以紫陽花名之。」紫陽花也就是我們稱之謂的鏽球花。
走進鎌倉五大寺院之首的建長寺
從明月院出來,就徑直來到了建長寺。建長寺為臨濟宗建長寺派的總寺院,在鎌倉五山(鎌倉禪寺中的五大寺院)中居第一位。寺院內的總門、三門、佛殿、法堂、方丈等伽藍建築布置於一條直線上,共有10座塔環繞其周圍。創建當時的建築物已被毀於火災,現在的建築物是在江戶時代之後重新修建或移建而成,至今仍保留著中國禪宗建築風格。佛殿是供奉地藏菩薩的地方。這裡寄託了北條時期賴公和大覺禪師(蘭溪道隆1213一1278)普度眾生的願望。幾百年過去了,然歲月留痕,宏大的木結構建築依然可現當年的風採。
現存的佛殿建築原來位於東京芝的增上寺內,是德川幕府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夫人江的靈廟,左正保4年(1647)遷移至此而成為寺廟的佛殿。佛殿前有一片樹圍大,姿態奇絕的古柏群,十分醒目。說起柏樹,其實在國內,就有很多皇家祭祀的壇廟裡廣植長壽常青、木質芳香、經久不朽的柏樹,以示「江山永固,萬代千秋」之意。在民間,也有很多地方的人們視古柏為吉祥昌瑞的「神柏」。據悉,這些參天古柏還是760年前由大覺禪師親手所栽的呢。眼前的這些古柏雖身經數朝,歷盡滄桑,但如今仍是枝繁葉茂,生機盎然。它們既是活的文物,又是鎌倉悠久歷史的見證,是古都風貌的代表,也是鎌倉燦爛文化的一部分。以海草鋪作屋頂的鐘亭簡樸而莊重,體現了佛家倡導的淡泊理念。
偌大的建長寺遊客並不多,可以從容地觀覽,想起國內的旅遊景點的人頭攢動,形成鮮明對照。我看到了一位老者正在寫生作畫。在日本的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一個,或幾個老年人坐著小板凳,展開畫夾,靜靜地作畫。不由又想起國內大媽的跳廣場舞的情景,都算是藝術追求吧,但一動一靜,前者奔放,後者嫻靜,也是鮮明對比。不清楚是不同族群基因性格的差別呢,還是不同制度下的人文行為差別?
鎌倉的象徵-鶴岡八幡宮
鎌倉的八幡宮算是一個熱鬧的去處。八幡宮建築鬥拱飛簷,塗紅描金,色彩華麗。在中世,這裡是武家守護神的信仰中心,至今仍然是鎌倉的標誌之一。八幡宮主祭神是八幡三神:應神天皇、比賣神、神功皇后。作為鎌倉幕府的守護神,八幡神即應神天皇,面作為日本的武神、戰神來供奉,這也是最早的神佛合體神。
鶴岡八幡宮,建於1063年,是鎌倉的像徵。據說,鎌倉幕府的初代將軍源賴朝在這裡興師,舉兵打倒敵對的平氏。通往本宮的舞殿是宮內表演舞蹈的場所,每年這裡舉辦鎌倉祭,表演的「靜之舞」,非常值得一看。寺廟內自然景觀很美,春天的櫻花和藤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紅葉,都美不勝收!
神輿,就是在祭祀時放入神的牌位的轎子。在京都祭時曾看過,當祭祀巡行時,由多人抬著,踏著跳步,神輿上的裝飾配件被搖晃得叮噹作響,眾人則一起同聲吶喊,類似碼頭工人喊號子,一時天崩地裂,氣場攝人心魄。八幡宮內布置,陳列的一些內容,在日本的其它寺廟神社都多少存在,為了幫助更多的讀者能理解這些寺廟神社的文化,在下儘可能用簡潔的文字普及一下。這是進每個神社寺廟都能看到的名叫「手水舍」的地方,意在清晰塵世汙濁。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使用,照片中的標牌介紹了正確的使用方法。
從鶴岡八幡宮筆直延伸的若宮大路的西側,是一條南北走向的道路小町街。這裡從納豆、火腿等地方特產食品店到鎌倉雕刻等工藝品店,從老字號餐館到洋氣的咖啡館應有盡有。從道路兩側到小街深處有 200 多家飲食店和商店鱗次櫛比,吸引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
走近鎌倉青銅大佛
鎌倉大佛是鎌倉遊人的必到之地,作為日本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擔當起了傳承日本文化的使命。位於古都鎌倉的淨土宗寺院高德院內的阿彌陀如來青銅坐像俗稱鎌倉大佛,也是古都鎌倉的象徵。這尊大佛,高11.312米,連臺座則為13.35米,其重共121噸。整體形樣,磊落舒暢、端莊圓滿,極盡東方風味的微笑與靜寂之感,故是一尊馳名世界的大佛。端莊瞑思的坐姿中,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與其冥想眼神相互對應的佛坐手勢印相。
佛像建造於1252年,具有鎌倉時代流行的宋代佛像的風格,是鎌倉時期的代表性塑像,被定為日本國寶。與奈良東大寺大佛在後世經歷多次補修不同,鎌倉大佛基本保持了造像當初的形態,所以非常珍貴。
鎌倉大佛的整體外觀極為雄壯震撼,大佛身上鏽跡斑斑的痕跡仿佛在與來往的遊客敘說著它的故事。近觀大佛會被一種濃厚的歷史氛圍籠罩,仔細觀察大佛端莊慈祥的臉龐會給人一種錯覺感,仿佛你在觀察它的同時,它也在靜靜的凝望著你。鎌倉大佛是鎌倉內著名的打卡點之一,來往遊客秩序井然都遵守規則。大佛周圍並沒有濃厚的商業氣氛,是一個幽靜典雅的景點。鎌倉大佛可以讓遊客近距離參觀,來往的遊客會被它精妙的雕塑工藝和散發出的濃濃古樸氣息所深深吸引,大佛就好似一尊神明一般,法相莊嚴,靜靜的坐在那裡,俯視眾生。
鎌倉佛域中最漂亮的長谷寺
高德院距離長谷寺並不遠,步行十分鐘也就到了,這也是今天計劃中的最後一個景點。不巧的是,長谷寺已經到了是閉寺的時間了,再三和寺院交涉之後,還是同意我們進寺看一圈。
長谷寺是鎌倉有名的寺院之一,建於736年。長谷寺供奉著十一面觀音立像,約9公尺高,是日本第一大木製佛像,以菩薩雕像而出名。據寺傳的記載,開山祖師德道上人在大和國(奈良)初瀨山中發現了一株巨大的樟樹靈木,用它雕塑了兩尊觀音佛像。其中一尊是大和長谷寺的觀音像;另一尊據說應其普度眾生的心願投入了大海。後來,這尊佛像漂到了半島的長井浦(現在的初生附近)。長谷寺就是為供奉這尊佛像而修建的寺廟。在寺院裡隨處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雕像,最出彩的是每個雕像的表情都不一樣,而且刻畫的惟妙惟肖。當然,長谷寺還是一個典型的日式枯山水庭院,這種以枯山水為代表的寺廟,更多地融合了禪宗思想。來到這裡,一定會自發地不忍心打破這寂靜。
這裡還可以購買最具日本神社、寺廟特色的御守護。御守是指日本的護身符、平安符,通常在神社、寺院裡可以求得,跟中國的香火袋有幾份相似,用來祈求神明保佑,驅災闢邪,包括學業,開運,健康等各式各樣。
在所有到過的寺廟中,長谷寺可能是你見過最漂亮的。寺院裡的每座建築都十分精緻,一律白牆黛瓦描金,簡潔中透出一股高貴的氣質。
日本的寺院和神社中,會收集眾多的石像,而眾多寺院石像當中,給我感覺最「卡哇伊(可愛)」的,當屬於鎌倉長谷寺中的「良緣地藏」,這些造型特別像小沙彌的地藏石像,給人的感覺就是一見傾心,特別難忘,這些石像成為了鎌倉代表性地標景致。可愛的小地藏藏在綠蔭的深處,每一次發現就給你帶來喜悅。長谷寺的地理位置,頗有種依山傍海之勢。進入寺內需要一路饒坡而行,攀山的過程中一個轉角處,就能遇到無數佛像。走到長谷寺最高處時,便能眺望整個鎌倉的海岸線了,有種難得的登高遠眺見海的喜悅感。從寺廟正殿旁的觀景平臺可以鳥瞰或晀望海濱城市鎌倉的美麗景色,可以面對大海而闡發無限的想像,一陣海風吹來,令人心曠神怡。
我覺得,長谷寺裡出名的有四樣東西,一是山水秀美的日式庭院,二是這裡供奉著古物十一面觀音,三是以前僧人閉關修行的弁天窟山洞,第四樣就是可愛的三組地藏良緣石像了。眼前呈現的是座錦繡色彩庭院,前景是妙智池與放生池,中景是顏色豐富的花木扶疏,遠景是背後的山脈高峰,亭閣水榭點綴其中,幾步就能換一景,顏色層次豐富多彩,景色確實很美,名不虛傳。
海邊上的鎌倉
街頭日本美女
具有中國漢唐風格的日本神社建築
鎌倉大佛秋色
鎌倉的紫陽花
鎌倉海景無限美
鎌倉建長禪寺
鎌倉街頭景色
鎌倉可愛的小石佛
鎌倉可愛的小松鼠
鎌倉長谷寺秋色
良緣地藏
千年古都-鎌倉風情
日本鎌倉海濱美景
日本鎌倉和服姐妹
日本鎌倉江之島
日本鎌倉全景
竹林裡的良緣地藏小石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