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鋒/文
2020年全國統一法律職業資格客觀題考試於10月31日和11月1日分兩批舉行,通過客觀題考試的考生將於11月28日參加主觀題的考試。
人們也許會問:為什麼要把「司考」改為「法考」?「司考」和「法考」有什麼區別?兩種考試的通過率哪一種高呢?哪一種考試比較容易通過?
最高法、最高檢、司法部於2001年7月15日公告決定,2001年度最高人民法院的初任法官考試、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初任檢察官考試和司法部的律師資格考試都不再單獨組織,納入2002年年初舉辦的首次國家司法考試。從此,全國統一司法考試於2002年拉開序幕。司法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和《國家司法考試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設立了法律類職業證書考試。擔任法官、檢察官和公證員、律師必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
但是,從2018年開始,司法部將「國家司法考試」改為「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簡稱為「司考」和「法考」。 而且規定,不僅法官、檢察官、公證員和律師需要通過司法考試,而且從事行政處罰決定審核、行政複議、行政裁決的工作人員,以及法律顧問、法律類仲裁員也需要參加並通過司法考試。
據了解,「司考」的考試時間為兩天,四張考卷,其中一、二、三卷為客觀題,四卷為主觀題;一、二、三卷的考試時間各為180分鐘,四卷的考試時間為240分鐘;四張試卷每張150分,總分數為600分,考試成績達到了360分即可通過司法考試。
而「法考」的情況就不同了,主觀題和客觀題分開考。先考客觀題,兩張試卷,考試時間各180分鐘;成績各150分,總分300分,達到了180分即可通過客觀題考試,然後可參加近一個月後的主觀題考試。主觀題考試時間為240分鐘,成績為180分,達到了108分就通過考試。
「司考」與「法考」的區別在於,「司考」把客觀題和主觀題放在一起考,按百分制計算達到了60分就通過;而「法考」是把客觀題與主觀題分開考,客觀題考試通過後方能參加主觀題的考試。
這樣,對於主觀題成績較好的考生來說,就可能會吃虧,比較難通過。因為,如果參加「司考」,考生可以把客觀題與主觀題進行平衡,把主觀題的考分拉到客觀題去,這樣就容易通過考試了。而客觀題與主觀題分開來考,如果客觀題通過不了,那麼參加主觀題考試的機會都沒有了。
主觀題成績較好的考生,大多是年紀較大,社會閱歷較深,知識面較大,工作經驗比較豐富的考生;客觀題成績較好的考生,主要是年齡較小或在校大學生,記憶力好,或正在大學學習法學內容,比較適應客觀題的考試。
由此可見,「法考」把客觀題和主觀題分開考,顯得不公平,應恢復「司考」的考試模式,把客觀題和主觀題合起來考試比較公平合理。為此,希望司法部和有關部門重視這一問題,給全國廣大參加「法考」的考生一個平等競爭的機會。
一位「法考」輔導老師說,參加「司考」「法考」的考生,法學博士考不過法學碩士,法學碩士考不過法學本科,法學本科考不過非法學專業畢業生,最後國家就不讓非法學專業的畢業生參加考試了。
這說明,「法考」的考試方式,不能體現一個人的法律業務水平和實際運用法律的能力,有關部門的法學專家、學者不能憑想像、憑教條組織「法考」;而應當認真研究「法考」的方式方法,制定出一套既能體現考生法學理論水平、運用能力和實踐經驗,又能選拔出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需要的法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