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高校聯盟正在考慮是否應該在招生時對學生的英語水平作出要求。
根據新起草的規定,大學不得招收在學業方面準備不足或技能有所欠缺的學生——這條規定的注釋闡明,英語水平也包含在內。
學術語言專家批評新規定把對英語語言水平的要求放在注釋裡,指出在嚴重依賴海外留學生的高等教育產業,針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和爭論由來已久。一些來自澳洲第一大留學市場中國的學生,入學後都難以應付學術英語。
但澳洲大學聯盟(Universities Australia)高度由前大學校長羅伯森(Alan Robson)領導的新標準工作組,該聯盟質疑把英語語言水平「從一般性的學術準備中單獨劃分出來的必要性」。
負責輔導英語水平不佳的學生的大學教員組織——學術語言語學習協會(Association for Academic Language and Learning)敦促羅伯森的工作組在新起草的標準內加入對英語語言水平更加明確和詳細的保護。
該協會稱,這一做法是該產業對蒙納士大學的比瑞爾(Bob Birrell)2006年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進行八年工作後得出的成果。
比瑞爾的研究表明,從澳洲高校畢業並申請澳洲永居的國際留學生中,有超過三分之一未能達到「流利」的英語水平。
通過在新的錄取標準中對英語水平作出限制,新的框架草案「認為,英語水平只有在入學時才是重要的,(高等教育)機構並不承擔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英語水平,或在學生畢業時評估其英語能力的進一步責任」。草案稱,英語水平對於學生完成學業、尋找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把它從新標準框架中刪除,很有可能會對大學進一步監督和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水平的責任感造成影響。」該協會說。
相關新聞:
中國學生對澳留學滿意度倒數第四 不易融入澳洲
一份對澳洲48所高校的6萬名留學生進行的滿意度調查披露,大多數美國和英國留學生對在澳留學的經歷最為滿意,然而,留學生的滿意度依據其來源國的不同,有著很大的差異。調查還反映,如果來自同一個國家的留學生大量群聚,就會阻礙他們融入澳洲社會。
該分析基於「國際學生晴雨表」(International Student Barometer),這是由留學畢業生深入觀察組織(International Graduate Insight Group)開發出的一種調查工具。
報告指出:「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國學生是澳洲最大的留學生群體,然而,在受訪的30國留學生中,中國學生的總體滿意度只排在26名,推薦度(即把澳洲院校推薦給其他人的意願程度)只排第21名。」
來自另一個迅速增長的大型留學市場沙烏地阿拉伯的留學生,滿意度水平也偏低。
該報告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釋,比如留學生的英語熟練程度以及他們特有的文化特質,來解釋這些差異。
分析還發現,留學生的滿意度與他們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有關:家中第一代大學生在留學生群體中所佔的比例越高,整體滿意度就越低。
報告指出,在部份取樣院校中,家中第一代大學生的比例將近50%,「他們更有可能處在文化、學術和經濟上的劣勢,而這可能導致他們的留學經歷不那麼圓滿,或者頻頻發生問題,以致滿意度較低。這樣的學生,以及他們的父母,可能更傾向於在選擇院校時作出不太明智的選擇,或者對招生方式疑慮重重。」
分析還表明,來自一個國家的留學生比例越高,留學生群體融入澳洲社會的總體水平就越低,而當涉及到喜歡大量群聚的中國留學生時,這一效應最為明顯。
分析還顯示,院校在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的地位和留學生滿意度之間幾乎沒有什麼關聯。然而,在研究生階段,院校排名和留學生滿意度之間的關聯則比較密切。
報告列出了國際學生認為重要,並且對澳洲高校滿意度較高的方面,例如教師的專業能力以及教學計劃的學術內容;也列出了留學生認為重要,但對澳洲高校的滿意度較低的方面,例如在職業前景方面「進行良好的接觸」,與本地學生建立友誼,組織社會活動以及提供籤證或移民方面的建議。
「在留學生的經驗中,在很多情況下,他們都渴望院校能夠在這些方面採取更大的行動。」
儘管生活成本與留學生推薦澳洲院校的意願有關,但是,對住宿費用,賺錢能力,獲得學校獎學金的方便程度等方面的滿意度,與推薦意願之間的關係卻非常微弱。
報告指出,這可能是因為學費、食宿費、資金援助和打工能力都是比較能夠預先商量的「事情」,而生活成本則比較複雜,在註冊院校前較難預計,卻又是每天都要考慮的事情。
「雪梨畫報」微信公眾帳號
查詢菜單一覽(回復「m」即可查看):
回復「交易」:查看二手交易信息
回復「出租」:查看房屋出租信息
回復「求租」:查看房屋求租信息
回復「招聘」:查看雪梨招聘信息
回復「美食」:查看雪梨美食推薦
回復「折扣」:查看最新給力折扣
回復「電臺」:收聽《雪梨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