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了渡江戰役,完全摧毀了國民黨軍隊,後來國民黨軍隊潛逃到臺灣、香港以及其他地方,在逃到香港的人中,有一個是黃埔軍校第六期的學員,名叫葛肇煌,他聯繫了13個骨幹分子,他們14人組成了一個三合會組織「14k」,「14」是14個骨幹,K是國民黨(KuiMinTang)英文名的第一個字母,14k剛成立不久就在香港打下了基礎。
14 k最早是從事地下賭博和敲詐商人等有利可圖的勾當,當他們擴張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便開始組織賣淫。14 k最大的經濟來源還是和他們在緬甸山區的同伴一樣,都是靠走私毒品來牟取暴利,最輝煌的14 k曾擁有20萬的會員,與臺灣的竹聯幫、以及另外一個在香港也有國民黨背景的香港社團新義安,三個幫會成為全球華人最大的三大幫派之一,也是香港最大、最暴力團夥。
黑幫集團「新義安」的創始人名叫向前,與14K有著密切聯繫。他最早是拜在14K創始人葛肇煌中將的門下,也擁有國民黨的少將軍銜。後來潛逃到香港後,以新安公司和永安公司為幌子,俗稱「新義安」,其實他們從事的是敲詐勒索、收保護費、販毒、放高利貸、開設賣淫場所、非法賭博、走私等業務。
14K和新義安的選舉方式是不同的。14K採用元老制,注重資歷,不稱職就下臺,而新義安則實行世襲制。就山頭而言,14K是紅髮山,新義安是太平山,14K和新義安是香港現存的兩大黑幫組織之一。
香港的黑幫不同於普通黑幫電影中膚淺的形象。他們有嚴格的運作機制,每個幫派成員從加入到晉升都有明確的標準。在入會儀式上,新社員跪在一個用紅色鋸齒紙裝飾的大竹圈的中間,標誌著新社員放棄他們原有的身份,以一個新人的身份加入幫派。幫派中分為多個職位,主要有龍頭、二路元帥、紅棍、白紙扇、草鞋、四九仔等等。每個職位都有自己獨特的衣著以及手勢,比如這其中的白紙扇就是幫派中的智囊兼財務。
這一機制使得香港黑幫得以迅速發展,成為港英政府眼中的毒瘤。由於大量移民湧入香港,香港政府無法給他提供更多的需求,所以黑幫便乘勢而起,接手並壟斷了移民所需要的服務,如建造木屋和非法搭接水電等,也有些移民由於沒有出路而被迫加入到幫派中來,在香港日漸滲透到社會各階層,並開始將業務轉移勒到索、給妓院以及賭場提供保護上來,基本上每行每業都有黑幫的影子。
香港政府的腐敗和貪汙遍地,也放任黑幫猖獗,導致香港當時動蕩的社會環境更加人心惶惶,當四個華人探長呂樂、藍剛、洪森以及顏雄等人的到來給了人們一線希望,當時香港的社會環境也有所改善,但這個改善也是一把雙刃劍,因為他們努力糾正香港警方混亂的現象,根據不同級別的官員,制定不同的腐敗懲治制服。一方面,他們鎮壓幫派的勢力,規定其只能在自己的地盤上,黑幫之間的打鬥是由呂樂自己出面調解的,因此各幫派也慢慢地演變成以呂樂馬首是瞻,幫派都主張以和為貴,互惠互利。從警察管黑幫到黑幫管治安,官匪勾結也慢慢在香港上演了起來。
雖然四名總警探的均衡政策緩解了香港的社會問題,但腐敗問題愈發嚴重。腐敗由最初的警報逐漸滲透到不同的行政部門,在1974年成立的廉政公署也意味著這四個探長時代的終結,呂樂在被抓之前得到了風聲,前提潛逃到了加拿大,洪森逃到了臺灣,藍剛和顏雄便逃到了泰國,從此香港黑幫的黃金時代也暫告一段落。
時至今日好多幫派都已經洗白了,從事著正當行業。而電影中的打打殺殺也不是當時黑幫的作風,他們是以「曬馬」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誰的馬仔多,誰的馬仔比較正規統一便有主動權,因為一場打拼下來可能兩敗俱傷甚至因此落寞下去,風險性還是很大的。黑幫的轉型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雖說現在還存在,但也是以另一種方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