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廣州4月1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4月15日,19名在穗工作學習的外籍青年走進廣州醫科大學請教「大咖」——鍾南山院士。在廣州舉行第78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更多是鍾南山與留學生們的座談交流,並一一解答他們的疑慮。
會前,鍾南山逐一和留學生代表握手,留學生們介紹了各自的學校、單位,並簡單闡述了自己對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看法,他們對中國政府的做法表示讚賞,向鍾南山院士致敬!百忙之中的鐘南山特地製作了PPT,全程英文向在場的外國籍人士介紹了中國防控疫情的舉措,並分享了自己對於全球疫情防控的觀點。
「One world,One fight!」鍾南山強調,我們處於同一個世界,在這場全球抗「疫」戰裡,世界各國都在一個戰壕裡。
「外國學生和中國學生沒有區別,應該同等對待。」鍾南山特別提出,中國能快速成功阻斷病毒傳播,最關鍵的是及早實施了讓群眾戴口罩和保持距離的措施。
來自剛果(布)的大衛(Nell Delvy Ngouma Moudouma)是南方醫科大學神經醫學碩士研究生。作為醫學生,他非常理解中國政府的疫情防控舉措,認為中國政府和人民投入了極大的努力,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很多外國人並不是學醫的,他們對此不了解。希望今天鍾院士能跟他們講一講,(加深外國人對全球疫情的認識和防控措施的理解。)」
來自索馬利亞的巴日已經到中國9年了,他坦言,非常喜歡廣州這個城市,已經把這裡當自己的老家。學醫的他,今天見到崇拜已久的「明星」鍾南山,感到非常興奮和榮幸。「我已經有一大堆問題,迫不及待想請教鍾院士。」
多名來自非洲的外國住穗人士,表達了他們在廣州生活的感受,以及對中國、廣東、廣州抗擊新冠肺炎各項舉措的理解。
現場,留學生們針對自己心中的疑問一一向鍾南山請教。鍾南山邊記錄邊解答,儘量用通俗的語言解釋清楚,並重點講解了「武漢當時關閉離漢通道,是個正確的選擇」;「快速阻斷病毒傳播,關鍵是及早讓公眾戴口罩和採取有效防護」;「儘可能減少人群聚集,互相保持距離」;「連花清瘟等中醫藥對患者的治療有幫助」;「康復者血漿治療是一種有益探索」;「氫氧混合氣體治療能有效降低氣道內阻力」;「需要警惕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播,更加注意密切接觸者和重點疫區人員」;「群體免疫不是一種好辦法」……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第一任務。」鍾南山表示,由於境外輸入,中國出現個別感染案例,但不代表疫情就會第二次暴發,大家可以逐步恢復工作、學習,但如果你有外國的朋友來,還是需要小心、注意防範。
「我當時在中國,了解到病毒傳播的風險,專門買了500個口罩,寄回澳大利亞給我的父母。可無奈的是,即使有口罩,我的爸爸也不願意戴。現在,澳大利亞天氣越來越冷了,我也很擔心,怎樣說服我的爸爸戴上口罩?」
提問環節,來自澳大利亞的小哈的問題,充分體現了針對戴口罩的中外認知差異。對此,鍾南山表示,很多外國人不願意戴口罩,這裡面的確有觀念的不同。但是在密閉、狹窄的空間,還是提倡要戴口罩,做好防護。像電梯這樣的地方,人與人的距離近,有傳播病毒的可能。特別是在南半球即將進入冬天的時候,他強調,「因為過去的經驗是,病毒在相對比較低的溫度段裡,表達更加活躍。所以在非洲這樣氣溫比較高的地方,如果疫情防控措施比較得力,隨著氣溫的升高,疫情傳播比較可能會呈現下降趨勢。」
來自赤道幾內亞的波波(Virginio Bibang Ndong)說,希望鍾南山院士談談如何面對疫情。他說:「您告訴我們之後,我們回國也可以介紹如何更好地應對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各級政府採取了嚴格的措施,使疫情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控制。在國內疫情趨緩,但全球疫情蔓延的情況下,也並沒有絲毫放鬆有關政策舉措。這一點,得到現場諸多外籍人士的理解。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