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啦!有很多家長開始帶著自己的孩子到處玩,一家人在假期自駕到周邊玩,享受難得的假期生活。路途漫漫,孩子在車上睡著了,有許多心大的家長把孩子留在車上然後鎖車,孩子最後在車裡窒息死亡。這樣的悲劇,在最近頻繁發生。
6月27日下午,在湖南湘潭一小區,一名小男孩被發現死在自家車內。死者爺爺稱,當時孫子跟著父母外出,回來時在車上睡覺。他們以為孫子還跟著父母,等家人發現異常,孩子已經在車內死亡。
6月28日,出事的車子還停在小區裡,一小朋友從車子邊跑過。圖/瀟湘晨報記者 華劍
「中午氣溫很高,車子曬在外面溫度肯定高。」居民黃先生說,當天不滿4歲的小天跟著父母外出,當時總共有四個孩子,還有幾個大人,當時說是去打疫苗。
6月28日,記者在車內做了個實驗,太陽暴曬下,車內的溫度十分鐘內升到了47度。
黃先生說,中午11點左右,他們回到小區,車子停在了樓下,當時小天在後座睡著了。其餘幾名大人就把孩子帶下車,單獨留著小天在車內。
「大人帶著孩子去了15樓親戚家吃飯。」黃先生說,死者住在二樓,親戚住在15樓,等到了下午5點左右,家人才發現小天不見了,等找到人孩子已經死了。
居民李女士說,這家有兩個孩子,一個是四歲的小天,另一個還只有幾個月,當時爺爺奶奶以為他跟爸爸媽媽在一起,「太大意了,不該把孩子放在車裡。」
在該小區2棟樓下停放著一臺現代白色越野車,據居民稱這正是孩子父母的車。這臺越野車窗戶貼了玻璃膜,從外側很難看清車內的情況,車窗玻璃上滿是手指印。
6月28日中午,在湘潭市中心醫院,當日出警護士小蘇表示,27日下午六點多,醫院接到報警電話,等他們趕到華美麗都小區後,小男孩已經被從車中抬出,躺在家中沙發上。
小蘇說,孩子臉部皮膚有破損,全身發紫紅色,瞳孔已經放大,出現了屍斑。當時醫生做了心電圖,沒有任何生命體徵,證實已經死亡多時。
(▲網絡圖)
最近不止一起把孩子遺忘在車裡的新聞事件發生。
5月24日,武漢江夏的伍女士將自己4歲的孩子欣欣送上校車,卻不料園方將孩子忘在車上。當然最高氣溫30度,直到下午三點多,園方才發現被困車內將近8小時,已經人事不省的欣欣。最終欣欣經搶救無效死亡,園方以及丈夫(兼職校車司機)也被刑拘。
6月19日,在山東濟寧分宜縣一停車場內,一名11歲的男孩被母親遺忘汽車內險窒息,幸被路過行人發現,男孩被民警救出時已神志不清。
2017年6月28日上午8:00左右,保定市雄縣一3歲幼童被遺落在校車內,9個小時後才被發現,發現時已無生命體徵;
2017年7月15日,山西市陽泉城區違章停車擔心被罰,男子將4歲女兒鎖車內,以為車裡有人就不會貼罰單。幸虧交警在貼罰單時發現女孩,打電話找車主。男子從藥店急匆匆趕回來,孩子身上已經溼透了。
35℃+日照15分鐘=封閉車廂65℃
車內高溫還會引發有害物質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當氣溫達到35℃時,陽光照射15分鐘,轎車裡溫度就能達到65℃,儀錶盤的溫度更是高達72.4℃,車內頂棚58度左右,坐墊溫度在46度左右,半小時後就能夠讓人喪命。
無論外部氣溫如何,即便是相對涼爽的天氣,車內最初溫度也是22℃,一小時後也會上升到47℃,打開車窗也無法快速降低溫度。
由於兒童發育未完全,其體溫上升、體內水分散失的速度遠比成年人快,其呼吸系統和耐熱能力也不如成年人,因此在「悶罐車」裡極易發生「熱射病」。這種疾病是指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直至死亡。
▲女童被關車內20分鐘渾身溼透
汽車在炎炎夏日下暴曬一段時間後,密閉的車廂內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也急速上升。從標準值每立方米小於50微克的濃度上升到400-800微克,增加152倍,這其中還包含聚苯乙烯、甲苯以及甲醛等有害物質。
這個辦法不靠譜
朋友圈曾有一條提醒刷屏:「提醒爸媽們,告訴孩子這點常識:萬一被鎖車內,門窗都開不了,車鑰匙被拔,千萬要記得方向盤上的喇叭是可以按響的,一定要不停按喇叭!」
實際上,這「常識」並不靠譜,記者曾對多款車型進行了測試,其中部分車型在斷電後喇叭其實不會響。
專家支招:
教會孩子,打不開車門先按下雙跳燈
據揚子晚報報導,通過調查和測試,汽車工程博士範晶晶發現,幾乎所有的車輛,其雙跳燈在鎖車的情況下都是可以點亮的,這是首先要教給孩子們的,如果打不開車門,先按下雙跳燈。
建議廣大家長可以教會孩子:
如被鎖在車裡,首先按亮雙跳,然後再按喇叭,最後就是正確的做法:按下車內解鎖鍵,從內部打開車門。
交警建議:
父母貼汽車膜,儘量不要貼前鏡面反光膜,也不要貼顏色太深的膜,因為萬一孩子被困在車裡,這樣好讓外人及時發現孩子。
最後再次強調:
教會孩子一些自救方式很必要,但對「將孩子鎖在車內」這件事更關鍵的是,反覆確認孩子是否在身邊,不要把孩子落在車裡!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nddaily)綜合報導
請擴散警醒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