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來源:科研院】2020年,吉林大學新增四項國家自然基金委千萬級項目,分別是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宋俊峰教授的重大項目《雷射雷達晶片的設計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管理學院蔡莉教授的重大項目《創新驅動創業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數學學院張然教授的專項基金項目《天元數學東北中心》和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韓志武教授的創新研究群體項目《機械系統仿生理論與技術基礎》。
據悉,2020年度吉林大學共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類項目329項,經費數較去年增長9.4%。
宋俊峰,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集成光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9-2000年期間在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獲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隨後分別在日本千葉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06-2016年在新加坡微電子研究所任高級研究員。
宋俊峰主要致力於矽基光電子集成器件與系統的研究。開發出超低能耗矽基光開關和高速電光調製器;首次實現電讀出全矽基光電子集成生物晶片;首次製作出CMOS工藝技術兼容,具有非易失、可擦寫記憶功能的光子集成晶片;歸國後為解決我國雷射雷達被「卡脖子」的困境,開展矽基光學相控陣全固態雷射雷達晶片的研製。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重大項目和吉林省重大科技專項等。
蔡莉,吉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吉林大學創業研究中心主任、創新創業研究院院長,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原機械工業部跨世紀學科帶頭人,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第一層次人選。
1990年,蔡莉在吉林工業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95年至1996年在美國Carnegie-Mellon大學開展合作研究,2001年至2002年在美國Babson學院開展合作研究,長期從事創業與創新管理研究。
多年來,蔡莉圍繞創業行為和創業生態系統等方向開展一系列研究,提出中國轉型經濟背景下的LCOR創業模型,發現型機會與創造型機會的轉化機理模型,以及新創企業資源整合過程模型等。研究成果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等10餘項。牽頭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面上項目及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 10 項國家級項目。
張然,吉林大學數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4年,張然在吉林大學數學學院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在大連理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隨後分別在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學交流,2008年開始擔任吉林大學數學學院教授。
張然主要從事非標準有限元方法的數值分析、相關軟體平臺的開發及其在高分子材料等領域應用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採用算子分析方法解決了模擬流行病學模型相關積分方程計算領域的一個公開問題;(2)利用弱有限元方法,對線彈性問題原始變量變分形式提出一種無閉鎖的數值格式;提出具特徵值下界性質的弱有限元高階高效方法並從漸進下界提升至保下界;(3)帶領團隊自主開發獨立於商用計算平臺的對航空輪胎綜合性能仿真數字設計一次計算平臺,定製複雜工況下航空輪胎本構關係的核心數字設計軟體。主持(含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9項,中科院先導科技專項課題1項。入選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數學會計算數學分會青年創新獎。
韓志武,吉林大學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工程仿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吉林大學工程仿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工程仿生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主任。
1988-1998年,韓志武在燕山大學機械工程系獲工學學士學位、博士學位,並於2000年吉林大學農業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出站。2001年破格晉升教授,2003年被遴選為博士生導師,2004-2006年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在英國牛津大學和諾丁漢大學做訪問學者。2013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020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項目。
韓志武的研究方向為機械仿生學、仿生傳感技術、表面仿生科學與工程、仿生複合材料等,相關研究成果引起國內外科技、工業和航空界關注,中國NSFC網站以基金要聞的形式專題評述,美國Scientific American等60餘家國際科技雜誌或科技網站專題評價。他還擔任國際仿生工程學會(ISBE)中國國家代表和Fellow、亞洲農業工程學會(AAAE)終身會員、中國農業機械學會理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