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20年來,越來越多的人經由珠海各口岸往返澳門,兩地「互聯互通」,發展日新月異。據國家移民管理局珠海邊檢總站統計數據顯示,該總站年查驗出入境人數從澳門回歸前的2800萬人次增長到如今超過1.63億人次,年查驗出入境交通工具從106萬輛次增至約500萬輛次,20年累計查驗出入境人員總數近20億人次。
1999年10月2日,作為當時澳門連接內地的唯一陸路口岸——拱北口岸新聯檢大樓正式啟用,共建有66條查驗通道,設計日通關流量15萬人次。隨著國家陸續出臺CEPA、「自由行」等一系列政策舉措,僅過了不到五年,新聯檢樓查驗通道的使用率已接近飽和,口岸處於超負荷運作狀態。
珠海邊檢總站先後採取搭建臨時驗證臺、增設臨時通道、進行跨口岸分流、實行「分段」驗放、常態化出境與入境隊互相備勤和滾動備勤等措施,逐步緩解了通關壓力。2006年2月,在原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指導和支持下,珠海邊檢總站自行研發的共24條邊檢自助查驗通道在拱北口岸啟用,電子化通關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自助查驗通道簡化了查驗流程,人均通關時間僅10秒左右,查驗效率有了質的飛躍。截至目前,珠海邊檢總站已在各口岸建設自助查驗通道將近400條,有近80%的旅客實現自助通關,「秒放」成為通關新常態。
珠海澳門「大通關」帶動了口岸建設的飛速發展。2000年3月28日,橫琴口岸啟用,成為珠澳兩地的第二條陸路通道;2006年12月8日,兩地首個24小時通關口岸——珠澳跨境工業區專用口岸啟用;同一時期,與澳門一江之隔的灣仔口岸也從剛開通時的每天2班船,發展到每天10多班船;2013年,歷時3年多的拱北口岸「兩翼」改擴建工程終於建成投入使用,新增53條查驗通道;2014年,拱北口岸再次延長通關時間2小時,即早上6時通關到次日凌晨1時,橫琴口岸實行24小時通關,跨境工業區專用口岸擴大通關人群範圍; 2018年,珠海邊檢總站在拱北口岸重新調整完善查驗通道布局,新遷建50條自助查驗通道,實現了中國公民出入境排隊通關等候時間不超過30分鐘的目標。
2018年10月24日,「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新型通關模式在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成功落地。截至目前,已累計查驗旅客超過260萬人次,在便利粵澳人員往來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聯通作用。(央視記者 魏星)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