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麼魚?它的樣子長得有點特別,體型修長,略呈圓筒狀,體色銀白,因眼上緣有一紅斑而變得與眾不同。
它們性情剛烈,一般都生活在江河的中層,而且特別喜歡跳躍,但是受到驚嚇的時候,很容易讓自己的鱗片脫落而受傷。
釣魚人特別喜歡釣這種魚,它們的學名叫做赤眼鱒。我們本地人叫它們紅眼睛。紅眼睛力量十足,1斤大的魚的力氣比3、4斤鯉魚力氣還大呢。紅眼睛大的能長到1米左右。垂釣此魚手感很好,衝勁十足。
我第一次邂逅此魚還要回溯到去年的一次垂釣之行。
地點,冊亨縣雙江鎮打賓村。
裝備,5.4米手竿一支,2.7米海竿3支。
餌料,老鬼天下鯉,九一八,眾信曲6紅蟲粉,老鬼拉絲粉,海竿餌料,彭霸魚餌餅,加老鬼棒棒餌,自製窩料。
一早我們分頭準備,買的買菜,挖蚯蚓,準備餌料,聯繫船隻,一直忙到10點過鍾才從冊亨出發,趕到打賓時已經2點過鍾了,然後隨便煮了點麵條充飢,就開始下竿,挖釣位,安營紮寨。
我是一名初學釣者,而我戰友是釣魚實戰的老兵,我倆各自在庫邊擇一幽靜處。 我戰友給我調試魚鉤。首先,調試水的深度,我的釣水深4—5米,是釣魚的最佳水深。
其次,安裝魚漂,讓魚漂在水面與水的深度平行,用5.4米的魚竿固定好位置,使魚漂的尖頭露出水面,顯得十分靈動。然後用我們自製的窩料打到魚漂的地方。再次,戰友幫我捆綁好雙鉤,掛到連接器上,並拌好魚餌,粘在鉤尖上,等待河魚上鉤。
沒幾分鐘,我的魚漂忽地動了一下,通報了水底的魚訊,我沉心屏息的雙眼直盯魚漂,握杆勿動,待這魚漂再動兩下,跟著魚漂直挺挺的升起來,一直升到根部。一個生活中釣者愉快的時刻來臨,關鍵時刻到了,我手腕一抖,竿成彎形,水裡一片驚慌奔突的景象,釣者最大的樂趣也在這短暫時刻。
我大叫釣友來幫我,他從我手中接過魚竿,講不要急於把魚提出來,而要欲擒故縱之法,於是不敢和魚硬抗,提前側竿向右後牽引。在釣組即將崩潰之前魚轉身了,隨即蜷曲身體準備下一輪衝刺。
並藉機豎直魚竿準備和魚打持久戰。一招得手故伎重施。在魚剛剛發力之際就引它轉身,先和它周旋十個八個回合再說。誰知道魚的第二波衝刺綿軟無力,竟然在魚還沒發出全力的時候就被成功地牽引轉身。
在釣友的牽引下乖乖的就像個小綿羊,在水面轉了五六圈就翻出了白肚皮。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讓我覺得這是個夢境。這條長相怪異的紅眼魚失去了活力。
這是一條赤眼鱒,俗稱:紅眼棒、野草魚、紅眼鱒、紅眼鯪。眼上半部有紅色斑而得名。我國除青藏高原外,各大小江河及湖泊均產。國外見於朝鮮及越南。在天然水體中分布廣,是一種常見的食用魚,肉質近似草魚。不知道各位釣友有沒有也釣過此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