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894年11月22日,日軍佔領旅順
1894年11月22日,日軍佔領旅順。金州失陷,旅順後方空虛。11月18日,日軍海、陸兩路進犯旅順。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親赴天津,而請李鴻章同意北洋艦隊赴援,未準。總兵徐邦道率所部於北面禦敵,重挫敵焰。旅順各守將卻不事戰備,忙於擄掠財物,致使徐邦道後路無援,退回旅順。21日,日軍分數路發起總攻,徐率殘部再戰,終因兵少而敗。22日,日軍入據旅順,血洗全城。旅順戰役是中日甲午戰爭中的一次重要戰役,旅順是北洋海軍基地,經營多年,棄於一旦。
二.1943年11月22日,中英美領導人舉行開羅會議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 和中國政府首腦蔣介石舉行了開羅會議。開羅會議著重討論了對日作戰問題,會議籤訂了《中美英三國開羅宣言》。這份宣言在會後由羅斯福帶到德黑蘭,徵得斯大 林的同意,於1943年12月1日發布。
開羅宣言的主要內容是:「我三大盟國此次進行戰爭之目的, 在於制止及懲罰日本之侵略……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在太平洋所奪得的或佔領之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臺灣、澎猢群島等, 歸還中國。」「日本亦將被逐出於其以暴力或貪慾所攫取之所有 土地,我三大盟國軫念朝鮮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決定在相當期間,使朝鮮自由獨立。」「我三大盟國抱定上述之各項目標並與 其他脅日作戰之聯合國家目標一致,將堅持進行為獲得日本無條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長期作戰。」因此,開羅宣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處理日本問題尤其是處理日本搶佔別國領土問題重要的、公認的國際準則。
三.1971年11月22日,人類「使者」首次抵達火星。
火星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離太陽的次序計為第四顆。與太陽的平均距離1.52天文單位,即22794萬公裡。赤道直徑為地球的53%,質量只有地球的11%,密度為水的3.9倍,公轉周期687日,自轉周期24時37分。火星上也有四季,每季長6個月。火星表面不像月亮上那樣密布著環形山,而更像地球上的巖石、火山和沙漠區域。由於它表面很像地球,過去人們一直認為,火星是太陽系中最可能有生命的一個星球。甚至有許多科學幻想小說裡,已經出現了「火星人」。究竟火星上有沒有人呢?這是人們一直渴求知道的一個秘密。
1971年11月22日,蘇聯無人駕駛的「火星2號」宇宙飛船把一個著陸器送到火星上,這是人類第一次派到這個星球上的「使者」。之後,美國也向火星上發送了這樣的「使者」。從幾年來蘇聯、美國發往火星的飛船傳回的訊息看,火星上沒有「火星人」,就連生命的蹤跡也沒有發現。火星是一個荒蕪、寂寞的曠野,布滿了沙丘、巖石,氣候像沙漠那樣乾燥,比南極洲還要寒冷得多。火星表面平均溫度為攝氏零下23度,最冷的地方低到攝氏零下137度。火星上的大氣基本上是二氧化碳。但是,科學家們還發現,火星上有的地方水蒸氣比較多,地球上的許多生物在這種條件下也可以生存。所以,現在還不能絕對地肯定火星上沒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火星有兩個衛星,稱為「火衛」。其一距離火星較近,平均距離約9400公裡;其二距離火星較遠,平均距離約23500公裡。它們繞火星轉動的周期分別為7時39分和30時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