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暢想慈燈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社工們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進村入戶宣傳防疫,給困難群眾送上關愛。
紅網時刻記者 陳彥兵 株洲報導
近年來,株洲市蘆淞區完善「三社聯動」長效機制,做實鄉鎮(街道)社工站,通過搭建「全科+專科」社工服務矩陣,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從細微之處為群眾排憂解難,為鞏固脫貧成果、創新基層治理、提升民生幸福注入了新動能。
前臺後臺協作 提升服務效能
家住建寧街道沿江社區的熊玲老人在失去唯一的孩子後常年獨居,患尿毒症的她每周需透析三次,每月固定治療及藥物支出為3000元。建寧街道社工站的駐站「全科」社工劉鳳獲悉熊奶奶的情況後,上門進行了需求評估,並將老人轉介給專門服務特殊計生困境家庭的株洲市暢想慈燈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該中心負責人殷自文介紹,通過開展「際遇無常 相遇有愛」項目,不僅連結社會愛心資源為老人送去了雞蛋、牛奶、米麵等生活物資,安排了社工定期陪老人去醫院治療,還通過定期上門開展心理慰藉、邀請參加戶外活動等增強了老人治病、生活的信心。正是通過「前臺一口受理,後臺分工協同」的「全科+專科」社工服務模式,蘆淞區將「三社聯動」抓得更加細緻深入。
蘆淞區民政局局長吳新泉介紹,「全科」社工全面掌握民政業務,協助居民不跑腿辦好事,或者少跑腿多辦事;「專科」社工為困難群體提供人文關懷、心理輔導等專業服務。歸根結底,就是要找準服務群眾的著力點和切入點,拓寬社會力量參與「三社聯動」的渠道,用專業與愛心為群眾排憂解難、解疑釋惑。從去年至今,蘆淞區社工參與低保對象排查、政策宣傳等工作2000餘次,幫扶困難群眾6000餘人,「全科+專科」社會工作服務涵蓋了助老、護幼、助殘、扶弱等領域,成為「城鄉統籌 幸福株洲」創新社會治理系列行動中的特色品牌。
精準對接需求 提升服務質量
群眾的小事,是基層治理中的大事。賀嘉土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李緋介紹,根據困難群眾的不同需求,街道分類、分片策劃項目,並對內容、形式與標準等進行明確,尤其通過探索建立「社工+志願者+愛心企業+愛心家庭」的「多幫一」幫扶體系,拓展廣度深度、提升力度溫度。
在困境兒童關愛保護方面,蘆淞區通過發揮社工專業優勢,形成了「預防-緩解-發展」的三級功能階梯服務。「全科」社工負責收集需求,轉介「專科」社工運營的「守護青苗」未成年人保護項目進行具體服務,並組建起由1位社工、1位兒童主任、1位學校老師、1位志願者和1位家庭照料人組成的關愛幫扶團隊。在組建過程中,培訓志願者300名,培訓家長300多名,開展隔代教育培訓40多場次、兒童主任培訓30場次。
白關鎮姚家壩村的小小(化名)家境困難,父母因病生活不能自理。2018年,白關鎮社工站社工通過評估篩選,將其需求轉介給「守護青苗」的專業社工,並聯動當地誌願者對小小開展了長期跟進式關愛,讓長期低頭走路的小小抬起了頭,臉上有了自信的笑容。
蘆淞區民政局副局長何妙說,「全科+專科」社工服務為困難群眾提供社會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導及資源連結等服務,改變了以往靠單一走訪慰問的幫困模式。通過協調帶動各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項目化運作,社工和志願者小團隊實施,充分調動起了社會各界參與的積極性,讓困難群體得到更加精準、可持續的幫扶。
激發治理活力 提升服務能力
「只有在治理創新中激發服務群眾的活力,才能不斷提升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株洲市大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總幹事王鵬介紹,「全科+專科」社工服務需要政府扶持監督、社會組織承接、社工參與,培育初創期的社會組織和公益人才,不斷提升組織項目化運轉能力及專業服務能力是長期課題。他所在的中心承接了蘆淞區社工站建設,負責培育和孵化社工志願組織和人才、督導和評估社工項目等工作。
株洲市童心飛揚文藝志願服務中心負責人羅立新對此深有體會,「只有走專業化的路子,才能更好地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此前14年,他先後在城區開辦了多個公益培訓班,免費教貧困學生、留守兒童學習畫畫。
2015年,羅立新回到老家白關鎮創辦的「白關書畫院」,成為當地孩子免費學習畫畫的基地。近兩年,通過株洲市大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培訓和一對一的督導,株洲市童心飛揚文藝志願服務中心快速提升了財務管理、內部管理和人員素質,為留守兒童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弟開展專業的藝術培訓,給孩子們埋下了真善美的種子。
專業化的理念推動了社會組織的發展。專門從事殘疾人服務的蘆淞區橄欖枝助殘協會,不僅為殘障人士提供了針對性的創業、就業崗位技能培訓,還開展了殘障人士自信心恢復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類、支持類小組活動,以幫助他們提高社會適應性。
對於困境老人的專業服務,蘆淞區則通過多家社工機構合力開展特色服務幫扶,即由社會組織社工通過家庭情況收支量表、家庭成員情況表、心理量表、服務需求量表和服務開展協議書界定幫困人群,通過充分發揮社工專業優勢,整合社會各界資源,實行扶困、扶心、扶智三類精準幫扶,從而實現讓困難群眾獲得幸福感和歸屬感這個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