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胡勇 通訊員 馬遙遙 劉姍姍)
「垃圾分類」無疑是這段時間刷爆朋友圈的熱詞,武漢作為被列入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的46個重點城市之一,垃圾分類即將走進每個市民的生活。網友們在網絡上熱議乾濕垃圾如何分類的同時,家庭醫療垃圾如何處理也成了眾多慢病人群苦惱的事情。武漢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的護理人員開始琢磨糖尿病患者家庭醫療垃圾如何分類,在門診開展院外胰島素針頭回收處理志願服務,宣傳醫療垃圾安全回收處理,讓家庭醫療垃圾安全「回家」,此舉獲得眾多「糖友」點讚。
胰島素針頭隨手丟4歲小外孫被扎傷
今年6月上旬,武漢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門診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師付莎莉護士像往常一樣,給前來看門診的「糖友」們進行健康宣教,監測血糖,發放胰島素針頭。62歲的陳阿姨走進診室後,從包裡捧出一個小布包遞到付莎莉面前,小心翼翼打開好幾層后里面包著的竟是一個用過的胰島素針頭。「小付啊,我每次注射完胰島素就把針頭隨手丟在了家裡的垃圾桶裡,沒想到4歲的小外孫不小心把玩具掉到垃圾桶裡,他自己撿玩具的時候被這個針頭扎傷了。我覺得這個針頭很危險,是不能隨便亂丟的,但又不知道怎處理,就包過來給你,看你們有沒有什麼辦法。」
「陳阿姨,您給我,我來幫您處理。」付莎莉接過針頭。這件事讓付莎莉意識到在院外,廢棄的胰島素針頭對於「糖友」們來說確實很不好處理,她也曾聽過有別的「糖友」的家人在家中被隨意丟棄的胰島素針頭扎傷的情況,也曾在網上看到過收垃圾的小區保潔人員被胰島素針頭扎傷的報導,在垃圾分類成為熱詞的這段時間,還有「糖友」在門診問她,「護士,家裡用過的針頭屬於啥垃圾,怎麼扔?」。隨後,付莎莉將這個情況和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內分泌科護士長王莉,為倡導糖尿病患者合理處理廢棄的針頭,兩人萌發了為「糖友」搞一個家庭醫療垃圾合理處理回收的想法。
「糖友」點讚院外胰島素針頭回收處理
7月初,在內分泌科主任毛紅和護士長王莉的主持下,該科護理人員開始在南京路院區和後湖院區門診啟動了主題為「針心針意」的院外胰島素針頭回收處理志願服務活動。
活動期間,內分泌科門診向前來就診的有需求的糖尿病患者發放國家標準的小號銳器盒,引導他們在家裡將使用過的針頭丟到銳器盒,當容器充滿四分之三時密封,再帶到醫院處理,並領取新銳器盒。同時,護士會跟他們進行院外胰島素針頭安全回收的健康宣教。
家住後湖的夏爹爹今年72歲,是位有10年糖尿病史的老「糖友」。半個多月前,他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內分泌科門診監測血糖,手裡捧著一個密封的銳器盒。護士周婕接過銳器盒,將一個新銳器盒交給他,「夏爹爹,這次領的新胰島素針頭用完了也要記得丟到這個銳器盒裡啊!」
「以前,每次把注射完胰島素的帶血的針頭扔到垃圾桶時,我心裡總會有些不安,怕扎到人,但確實又不知道怎麼處理才更妥當。現在這裡的護士給了我專用的針頭收集銳器盒,安心多了,再也不用擔心用過的針頭家人、別人和環境造成不必要的風險。這個活動很好,我給他們的做法點讚!」夏爹爹感嘆。
培養「糖友」養成合理處理院外胰島素針頭的習慣
談到開展這項志願服務的初衷,護士長王莉告訴記者:「我國成年糖尿病患者超過1億,居世界首位,但糖尿病的管控形式非常嚴峻,胰島素是作為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由於很多患者大部分時間為居家注射胰島素,由此產生的廢棄針頭數目十分驚人,有數據顯示每年在醫療系統以外產生的針頭和注射器等醫療廢物超過75億個,有些糖尿病患者每月至少要用掉30個注射針頭。院外大量廢棄的一次性胰島素注射筆用針頭沒有得到安全的處理,而在諸多家庭醫療廢棄物中,危害最大的就是針頭。如果這些針頭丟棄時處理不當,環衛工人、拾荒老人在撿拾垃圾時,手很可能就會不慎被針頭扎到,有可能導致B肝、愛滋病等病菌感染。醫院本來就有嚴格、成熟的醫療垃圾分類管理體系,所以我們主動做起了針對門診病人的醫療垃圾安全處理健康宣教和院外胰島素針頭回收處理的志願服務。提醒「糖友」們,為了不造成不必要的感染風險,胰島素針頭、採血針頭等應該放入銳器盒或者用封閉性好的硬殼塑料瓶收集好,交給醫療機構妥善處理,不要當生活垃圾隨意丟棄。」
據悉,武漢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院外胰島素針頭回收處理志願服務活動開展一個多月以來,已有300多名患者踴躍參與到院外胰島素針頭回收處理中,回收處理院外胰島素針頭2500多支。
在醫療機構內,醫療垃圾會有一套嚴格的分類處置規定。對老百姓來說,如何處理廢棄的針頭、棉球、過期藥這類醫療垃圾確實很困惑。「作為醫療機構,我們有義務幫助患者回收家用針頭,這項志願服務的目的在於增強糖尿病患者正確處理家用針頭的意識,養成妥善存放廢棄針頭,並將廢棄針頭送到醫療機構處理的良好習慣,倡導社會公眾重視家庭醫療廢棄物的分類與處理,為每一個生命的成長創造更健康、環保、安全的未來。」該院護理部主任付阿丹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