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資:中小學教綜筆試主觀題(14)

2020-12-10 北京華圖

  教資:中小學教綜筆試主觀題(14)由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教資,中小學,教綜筆試,主觀題的內容請關注教師資格考試網/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教師考試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為了方便大家準備教師資格證考試,北京華圖特整理有關教資:中小學教綜筆試主觀題(14)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試題示例】

  1.為讓班會開得更成功,我選了一篇課文改成劇本,準備排演課本劇。第二天,我在班上說了這一想法,很多同學都表示贊同。這時,我聽到小雯和同桌小聲議論:「老師怎麼選這篇課文,又長又不好讀。」「你管呢,讓你演什麼就演什麼唄。」「我可不想演」。聽到這兒,我心一沉。下課後,我請小雯來辦公室,讓她談談自己的想法。她說:「老師,我覺得您選的課文不好。而且每次您都是寫好的劇本讓我們演,能不能讓我們自己試一試。」她的話讓我突然意識到他們長大了,並不希望老師什麼都「包辦代替」。於是,我把這項任務交給了小雯,她高興地接受了。接下來,她就忙著和同學選課文,編劇和做道具……其間還找我做參謀。班會如期召開,課本劇表演非常成功。

  問題:

  (1)談談本案例在班級管理方面給你的啟示。

  (2)作為班主任,應樹立怎樣的學生觀?

  1.【參考答案】

  (1)案例中教師在排演課本劇時能夠以學生為班級活動的主體,採納學生的意見,並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自主性,給予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引導學生自己選擇、組織課本劇,並最終取得了成功。這一班級管理行為值得讚揚,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意見,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學生觀。這給我們在班級管理方面的啟示:

  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通過班級管理滿足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把學生當作班級管理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體作用。

  材料中的教師通過排演課本劇的形式來促進班會的良好效果,這是一種較為創新的做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值得肯定。在小雯同學有不同意見時,教師並沒有加以斥責,而是私下談話,了解原由,並肯定了小雯的想法,將編排課本劇的權利大膽交給學生,這樣極大的尊重了學生的自我意識,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達到良好效果。

  (2)學生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個體,用發展的觀點認識學生,做到悅納錯誤、多寬容。

  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我們應當樂觀估計學生的天性,做到多看優點、多讚美。

  學生身上蘊藏著巨大的潛能,我們應當學會發掘學生的這種潛力,做到多相信學生、多期望。

  學生的成長需要人文的關懷,我們應當認識學生是人,做到尊重學生、講民主。

  教師應該用全面的、辯證的眼光看待學生,尤其是要注重一個班級裡學生的不同需求與差異,從而做到因材施教。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意味著學生是獨立的主體,是學習的主體。這就要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從學生興趣出發,創造情境讓學生發揮自我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得到全面而充分的發展。

  2.某中學7年級一名男生,自從得知自己期中考試成績不理想後,一反常態,開始幾天上課時常說肚子疼,頭疼,要請假回家,家長帶他到醫院檢查沒有查出病症。後來,他就以肚子疼,頭疼為由,拒絕上學。被家長逼著送進學校後,又哭又鬧,不聽課,也不做作業,要求回家。在家看書,不寫作業,也不出去玩耍,總是睡覺或者看電視,這種情況已持續了三周,為此,家長和老師都很焦慮。

  問題:

  (1)對該生的心理問題作出診斷,並簡要說明理由。

  (2)對該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做簡要分析。

  2.【參考答案】

  (1)該生的心理問題是厭學症,理由如下:

  ①中學七年級的學生,經醫院診斷沒有查出病症,排除該生的器質性病變的因素。

  ②該生由於一次期中考試不理想而出現在學校上課時常說肚子疼,頭疼,要請假回家,迴避上學,之後演變成拒絕上學等症狀,說明該生的智力並沒有問題,只是因為一次考試受挫所致,排除學習困難症候群。

  ③該生迴避學校,迴避學習,被家長逼著進了學校也是又哭又鬧,不聽課、不做作業,要求回家等,在家裡看書,不做作業,也不出去玩,總是睡覺或者看電視等表現,符合厭學症的症狀學標準。厭學是由於人為因素所造成的兒童情緒上的失調狀態,主要表現是對學習不感興趣,討厭學習。厭學的學生對學習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苦悶,一提到學習就心煩意亂,焦躁不安,並且學習情感淡漠,缺乏興趣,意志薄弱,耐挫力差。

  (2)該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來自學校方面的,學校迫於升學的壓力比較強調學生的學習成績,導致學生對考試的分數比較看重,一次考試不理想便有很強烈的挫敗感。

  ②來自教師方面的,該生所在班級的班主任和授課教師,沒有及時發現該生一次考試失敗產生的挫敗感,沒有及時給與該生心理的疏導,致使該生越來越懼怕學習。 (編輯:依萍)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