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宣傳推廣海南各行各業湧現的先進人物代表,弘揚正能量,推進綠色崛起、和諧海南的建設,由南海網主辦,海南微時代文化傳媒策劃推廣,拍攝以「海南正能量」為主題的系列微電影,現面向社會發起公開徵集微電影劇本。具體方案如下:
一、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海南南海網傳媒有限公司
策劃推廣:海南微時代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媒體支持:省內外相關媒體
二、創作內容
「正能量」系列微電影,拍攝內容根據海南近年湧現的行業先進人物的事跡(相關人物事跡材料附後)進行創作。
三、劇本要求
(一)主題積極,內容健康,格調高雅;
(二)依照個人事跡創作,在尊重原有事實的基礎上,可根據情節需要進行藝術提煉與加工;
(三)作品表現形式不限,創作數量不限,但必須有情節、有戲劇性,更要有真情實感,接地氣;
(四)微電影時長30分鐘左右,作品要求為規範的微電影劇本樣式。
四、版權要求
(一)作品必須為署名人原創作品;
(二)來稿一律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
(三)應徵作品凡被認定屬於抄襲、剽竊的,將取消參評資格;
(四)根據需要,所有參賽獲獎作品的版權(署名權除外)將無條件歸主辦方擁有。
五、徵集日期
本次作品徵集活動自2014年1月1日起開始,截止日期為2014年5月31日。
六、 參與方式
來稿需電子稿,用電子郵件方式參與,來稿一律不退。
投稿郵箱:hnznl@hinews.cn
諮詢電話:0898-66810815
七、獎項設置
(一)入圍獎:每部微電影題材,設2至3名入圍獎,各獎勵500元,並頒發相應證書;
(二)採用獎:劇本一經採用,每部支付創作獎金3000元,微電影作品署名,並頒發相應證書;
(三)最佳劇本創作獎:1名,獎金5000元,並頒發相應證書;
(四)所有參評作品,均在南海網公開發表;
(五)說明:如同時採納二人或二人以上作品,經著作人同意後,根據所起作用分配獎金,並共同署名。
2014年1月1日
附:擬拍攝人物事跡簡介
1、李會革簡介
瓊海長坡鎮黃號村委會西岸村就有這樣一對父子,他們開通微博賣土雞蛋。在父子倆的共同努力下,微博「@海南土雞蛋」在網絡上火了起來。他們便是52歲的李京學和28歲的李會革。
李會革是海南大學的畢業生,畢業之後從事了家裝銷售的工作。初出社會的他一直有著創業的夢想,而之所以想到在微博上賣雞蛋,是因為農村的雞蛋找不到好的買主,城裡的人又吃不到好的雞蛋,「現在微博這麼火,何不利用微博這個平臺為家鄉做點有意義的事?」正是有了這樣的想法,李會革把目光瞄向了家鄉的土雞蛋。
他讓父親李京學將餵養土雞的真實情況拍下來,他再上傳到微博。但李會革覺得這樣吸引力還不夠,他又對土雞、雞蛋的照片進行二次加工,在雞蛋上畫幾筆,再添上幾句趣味橫生的話。今年7月,微博「@海南土雞蛋」正式開通,目前已經有粉絲2.99萬人。至今已經賣了3萬多個土雞蛋,客戶回頭率達90%以上。
海大畢業生李會革利用微博做營銷帶領家鄉農民致富,展現了一名當代大學生嶄新的精神風貌。要實現全面小康、強省富民目標,需要千千萬萬個李會革這樣的青年創業者,需要更多的年輕人人加入到創業行列中。
2、丘航亮簡介
丘航亮於1974年10月生於廣東梅縣,中國共產黨黨員,1998年6月進入海口廣播電視臺工作,擔任海南省海口廣播電視臺原欄目製片人。因長期超負荷工作,積勞成疾,2013年3月2日在工作當中突發腦溢血,病倒在工作崗位,經搶救無效於2013年3月10日去世,年僅38歲。
丘航亮熱愛新聞事業,刻苦鑽研新聞業務,從欄目組司機成長為攝像記者、電視編導、製片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初到海口電視臺,他一夜未眠,將當年的老師、現任海南電視臺頻道總監杜軍教他的攝像知識琢磨得透透的,可以拿起攝像機嫻熟地操作。又僅用了一個晚上,學會使用非編軟體。丘航亮每年參加臺裡10多場大型活動,足跡踏遍全省18個市縣。丘航亮擔綱編導、製作的電視專題片《海南故事》《解放海口》《千年時光古鹽田》《遲暮的舞者》等多部作品在全國和省內獲獎,得到社會廣泛好評。在幾十場大型體育賽事的錄製和直播活動中,他不顧個人安危,用高超的技術、獨特的視角捕捉了無數精彩鏡頭,向世界展現海南的美好形象。2013年8月,經中宣部批准同意,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決定追授海口廣播電視臺欄目製片人丘航亮同志「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榮譽稱號。
3、定安大學生返鄉服務團隊簡介
2002年8月8日,時年19歲的胡詩澤以「快樂奉獻、共享成長」為宗旨,創建了定安返鄉大學生志願服務隊,2011年正式更名為「海南返鄉大學生志願服務隊」。服務隊開展的公益活動包括敬老愛老、普法宣傳、愛滋病防治宣傳、科技文化和食品衛生下鄉、節日聯歡、英語學習、對話高考、讀書交流、熱心支教和扶貧幫困等一系列志願服務活動,並吸引了廣大青年朋友的積極參與。隊員由6人發展到1500多人,影響到了上萬人,現今設立了大學生分隊、社會關愛分隊、上海執行團隊和海南各市縣的志願服務隊,創辦了「城鄉兒童交流中心」、「小鄉村大講堂」和「服務隊開心農場」,架構了返鄉大學生板塊。十周年之際發起並主辦了第一屆返鄉大學生論壇,拍攝了微電影《回到故鄉》和《青春沒有終場哨》,目前正在籌建返鄉大學生民宿「檳榔之家」。
自2002年以來,服務隊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評價,多次受到新華社、《中國青年報》、《海南日報》、《南國都市報》、《今日海南》、《海南特區報》、《南島晚報》、人民網、南海網、海南新聞綜合頻道、海南省廣播電臺和縣廣播電視臺等媒體的專題新聞報導,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影響,服務隊分別榮獲「省十大傑出青年志願服務團體」、「省共青團創新工作獎」和第三屆谷歌全國大學生「益暖中華」公益創意大賽全國優勝團隊稱號!
4、郭佳簡介
郭佳,1981年6月生,海航集團天津航空公司航空服務部西安二中隊經理。作為一名航班乘務長,她敏銳識破歹徒的陰謀;面對6名歹徒的暴行,她牢牢保護駕駛艙門,保護整個飛機的安全,指揮其他工作人員和旅客一起制服歹徒。在2012年「6·29」反劫機事件中,郭佳發揮了關鍵作用。
2012年6月29日,海航集團天津航空公司E190/B3171號飛機執行新疆和田至烏魯木齊GS7554航班任務,郭佳是當班乘務長。12時25分,當飛機上升到5700米高空時,6名歹徒試圖劫機且毆打前艙旅客,郭佳迅速上前制止,在臉部、太陽穴均遭到歹徒的重擊時,依然堅守在駕駛艙門口並立即報告駕駛艙「有人劫機」,同時用餐車擋住駕駛艙門,隨即拿起廣播器號召旅客協助制止歹徒。12時30分,在9名機組人員和23名旅客的共同協作下,僅用16分鐘成功制服暴力劫機歹徒。郭佳又從容地向旅客廣播:「各位旅客,我們的飛機馬上返航著陸,請不要放鬆警惕,再堅持一下!」12時47分,飛機安全返航降落和田機場,受傷的郭佳站在艙門口,向每一位下機的旅客鞠躬:「對不起,讓您受驚了!」旅客握著她的手說「非常感激!」、「非常敬佩!」
在整個過程中,郭佳和機組人員一道,臨危不懼、大義凜然,成功挫敗一起暴力恐怖劫機事件,保障了國家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5、三沙氣象站工作團隊
1957年7月,西南中沙群島氣象臺在西沙永興島上正式成立,成為了祖國最南端的基層氣象臺站,也是南中國海上建設規模最大、業務最齊全的綜合氣象觀測基地。數十年來,西南中沙群島氣象臺從原始的人工觀測到現在的14個自動氣象站與人工觀測相結合,氣象臺新建的雷達綜合辦公樓和雷達塔樓,儼然成為永興島的標誌性建築。
該站屬國家一類艱苦地區臺站,氣象觀測人員需要常年在高溫、高溼、高鹽的環境下工作,經常被曬到皮膚紅腫甚至脫皮、起泡,觀測設備也很容易被鹽腐蝕,需要經常維護。就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這裡的預報員短的已在這裡工作了四五年,有的甚至已經堅守30多年。
在他們的努力下,在西沙五個島礁、南沙七個島礁都設立了無人自動站,溫度、溼度、氣壓、風向、風速能準確預報。三沙的海上天氣預報可通過手機簡訊、無線電、海上廣播電臺等及時傳播出去;永興島、黃巖島、永暑礁的陸地天氣預報可以通過網絡、報紙、廣播和電視等渠道每天3個時段對外發布。
工作的繁重,生活的艱苦,孤獨與寂寞,在面對氣象事業的執著追求和對家人的綿綿思念的精神支撐面前,都已經顯得微不足道,他們為了每個時次的報文,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駐紮在這南海小島。
6、蘇金蘭簡介
蘇金蘭,1962年2月生,是個地地道道的黎族婦女,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母山鎮腰子居委會居民。這是一位世界特奧冠軍的母親。
蘇金蘭的兒子邢詒招和女兒邢詒玲均屬4級殘疾。邢詒招小時候生病導致智力低下,後又因爬樹摔傷右腿;女兒邢詒玲從出生便有精神問題。丈夫受傷,不能幹重活,大女兒年齡小,也做不了什麼。平日,蘇金蘭除了要照顧兩個未成年的殘疾子女,還要照顧年邁的父母。整個家庭的重擔就落在了她身上。有人提議把兩個智障的孩子送給人養,讓拮据的生活緩解一點,她沒採納,毅然堅強地挑起了這副重擔。
2003年,海南省特奧會田徑隊招收隊員,邢詒招被選中,需要到省殘聯特殊大學學習,蘇金蘭讓丈夫專門照顧兒子,家裡由她一人來承擔。兒子很爭氣,2005年在全國特殊奧林匹克田徑比賽中,拿到了2金1銅的好成績。在2007年世界夏季特奧會和2009年世界冬季特奧會比賽中,她兒子又不負眾望,拿到了3枚金牌的好戰績,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世界特奧冠軍。
邢詒招先後獲得了全省、全國、世界金牌共10枚,銀牌2枚,銅牌2枚。蘇金蘭的家庭也先後被評為「海南省五好文明家庭」和「海南省五好文明家庭標兵」。
7、張譯尹簡介
張譯尹出生於1984年,兒時跟父母到定安南海農場。做割膠工的父母,讓譯尹從小知道了生活不易,她曾跟著爸爸深夜2點起床割膠,看著父母親走2公裡路一扁擔一扁擔地挑水,澆灌公家的膠園、茶園,可自家連米都不夠吃。她懂得,農民的日子艱辛。
2010年8月,26歲的張譯尹來到定安縣龍河鎮天池村,剛大學畢業一年的小姑娘成了全村1000多人的「管家」,也是天池村第一任女支書。距離定安縣城近40公裡的天群村,全村300多戶共1000多人,底子薄經濟落後,治安狀況不好,多年背負著「問題村」的名頭。張譯尹上任後,帶領全村大膽改革、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種植橡膠、檳榔,發展加工作坊和林下養雞,如今養殖成為村民的一個重要增收來源。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天群驛站也初具規模,一方清秀村景還一度引來了好萊塢名導的採風,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3年時間裡,張譯尹從大學生村官成長為黨支部書記,出了名的「問題村」也變成了「全省平安和諧村」。
走在今天的村莊,天池村人都管她叫「我們的張書記」。8月22日,農民陳朝太為兒子升學擺酒,他對鄉親說,「我們不懂講嘞,將來也讓孩子跟著書記,一定有出息!」
8、黃家廣簡介
2007年從中國農業大學畢業的黃家廣,先後從事過市場營銷、培訓學校英語教師等工作。但一直夢想著週遊世界的他後來成為一名導遊,他認為這份工作更容易實現夢想。
阿廣曾就職的培訓學校的校長曾是一名日語導遊,因為有當導遊的經歷,這名校長知識淵博、閱歷豐富,這讓阿廣很是佩服。性格活潑、愛交朋友、溝通能力強的阿廣覺得,自己肯定也能幹好導遊這個職業。2010年3月,阿廣夢寐以求地成為了一名導遊。這一年是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開局之年,阿廣覺得,海南旅遊業的發展前景應該很廣闊,自己身為一名地道的海南人,把海南島的美麗推銷出去也是自己的責任。
受邀2012海南「省長會網友」活動的120名網絡達人,來時大多「矜持甚至挑剔」,走時卻「滿心歡喜,無限懷念」,這樣的反差,居然是因為「一個瘦瘦的、略帶靦腆、一笑眼睛就眯成一條縫的海南男孩」!
毫無疑問,導遊阿廣給海南旅遊吹來了一縷春風。多年來,海南旅遊形象因導遊素質層次不齊,尤其是「黑導遊」,或導遊服務難以滿足遊客日益變化的需求,成為海南旅遊發展的一個瓶頸。而導遊阿廣用自己極富特色的旅遊服務,讓一群要求苛刻的網絡達人為之讚嘆,讓我們看到海南導遊新的形象和風採。
9、海南瓊中女足隊簡介
72歲的谷中聲,是瓊中女足的主教練。22歲從北體大足球專業畢業後,長年在山西省足球隊執教,1992年退休後來到海南。雖然退休了,他的心卻從沒離開過足球。帶出支好球隊,一直是谷中聲的心願。經過長期的觀察,谷中聲決定想辦法組建一支女子足球隊,「我感覺海南的女子特別吃苦耐勞,而練足球,恰恰需要這種精神。既然城市的孩子吃不了苦,那我就挑農村的孩子來訓練。」
在吃不飽飯就自己種菜,沒錢買球鞋就和其他隊友同碼的鞋配對,一人出左腳,一人出右腳的艱苦條件下,埋頭苦練了三年多,瓊中女足就迎來了有史以來的最好時光。在2009年全國U16女足錦標賽的賽場上,她們取得的成績好得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先是在全國U16女足錦標賽的熱身賽上保持不敗,接著又在小組賽上取得一勝兩平一負戰績,隨後又在聯賽中取得第六名的好成績,決賽中又以點球戰勝河北隊奪得季軍。
海南省瓊中女足的故事自被媒體報導之後,感動了不少中國足球人。自2006年成立以來,在資金投入極度短缺的情況下,瓊中女足的隊員和教練依然對足球不離不棄,屢次在國內大賽中獲得優異成績。而瓊州女足隊員和教練的生存情況以及其未來的出路也受到了媒介的高度關注。
10、王金花簡介
王金花1963年於番雅村出生。1977年7月初中畢業,1979年3月參加工作,在海南省儋縣番加鄉番打小學任教師。1979年3月至今在儋州市(儋縣)蘭洋鎮番打小學任教師。
1976年,成績優秀的她成為村裡第一個高中生。當時,村裡人都說她要「飛出」大山了!高中畢業後,她毅然放棄在外優越的工作條件,回到家鄉當了一名代課教師。從懵懂的黃花閨女到兩鬢白髮的中年婦女,從教30多年來,她用雙腳走遍了當地的每一個村莊,到學生家家訪不下千次,在當地,人們親切地稱呼她為「家訪老師」。
王金花所在的番打小學是儋州市最遠的山區學校。王金花和學校兩位男老師除了上課,另外一項工作就是用小船接送學生。她當了30年老師,也當了30年「艄公」。用壞了十幾隻竹排了,總共運過500多名學生。
11、趙紅亮簡介
趙紅亮,男,35歲,中共黨員,海南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土地資源管理系教師。從1998年起,他勤工儉學,以「向群弟」的名字採取多種途徑和方式資助偏遠山區貧困兒童順利完成學業。
大學期間趙紅亮組建青年志願者服務隊,為學校周邊的貧困中小學生提供免費家教。他自學中醫穴位按摩、常用藥膳、聾啞兒童心理輔導等知識,為敬老院老人和孩子們做保健,成為孤寡老人的「好兒子」和孤兒們心中可敬可愛的「紅亮哥哥」。大學畢業他選擇到貧困偏遠的國家級貧困縣———白沙縣南開鄉黎苗少數民族山區扶貧支教,並用自學學到的熱帶農業科技知識幫助當地種膠農戶致富,被當地黎苗鄉親稱作他們脫貧致富的「致富明燈」。
先後被授予「海南青年五四獎章」、「海南省大學生中西部計劃十大傑出志願者」、「海南省十大傑出青年志願者」、「海南青年志願服務金質獎章」、2012年「感動海南」十大人物,「2008年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入圍獎」、「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等各種榮譽稱號。
12、劉建麗、張雄簡介
劉建麗1997畢業於山西醫學院畢業。1998年1月,從安徽辭職到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月村。 2000年4月,劉建麗與同為山西醫學院的丈夫張雄到保亭縣響水鎮什月村衛生所當村醫。
到村裡的第一天,劉建麗、張雄向村民承諾:免收掛號費、出診費,藥品按最低標準收,24小時隨時接診,病人隨叫隨到,隨到隨診,簡化手續,方便患者,文明行醫。對行動不便、臥床不起的患者,堅持上門服務。
這是一對把青春奉獻給山區的鄉村醫生夫婦:兩人都畢業於山西醫學院,妻子是煤老闆的女兒,家境殷實,畢業後從山西追隨丈夫來到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為的是解除黎族同胞缺醫少藥的困難。來一個走一個,沒有人願去的衛生室,夫妻倆借錢修繕,用了7年才還清債務,而且一堅守就是15年。夫妻倆每個月30塊錢的工資領了10年,現在每月工資300元。雖然身處窮山僻壤,沒有燈紅酒綠,但夫妻倆找到了幸福感。「如果為了錢,我們當初就不會選擇到海南。」
在10多年(截至2012年)的村醫生涯中,張雄、劉建麗夫婦一直履行著自己當初的承諾,月平均巡診出診20餘次,每年為村民減輕負擔4000多元。
13、陳起賢簡介
陳起賢出生於1923年,男,共產黨員,1979年到1986年在海口市大坡中學任教。 退休後,一直以校為家,免費幫學生輔導功課,義務幫助學校管理圖書館,並堅持帶領學生植樹造林以改善學校環境。他把自己一生積蓄的40萬元退休工資全部拿出來捐給學生讀書,自己生活克勤克儉,每月花費不到50元。他的善行感動感動了社會。
陳起賢是海口市大坡中學退休教師,是一個「修身立德、為人師表」的典範。退休後,他離崗不離校,義務輔導學生學習、建圖書館、資助貧困學生。他把自己一生積蓄的40萬元退休工資全部拿出來捐給學生讀書,自己生活克勤克儉,每月花費不到50元。他的善行感動了學生、感動了社會。
2013年10月12日,陳起賢因肺氣腫、肺炎住院,其病情牽動社會各界人士的心。經過一段時間治療,11月6日,陳老從重症監護病房轉入普通病房;11月13日晚上,又被緊急送入重症監護病房。11月19日,受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委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許俊代表海南省委到省人民醫院住院部看望了省道德模範陳起賢。 許俊表示,陳起賢老人一生勤儉,病重時還把自己僅存的十萬元積蓄獻給社會。無私的境界令人敬重,大愛的精神值得弘揚。
由於陳老年事已高,多年積累的肺病爆發,影響到心臟,病情不容樂觀。11月21日下午1時13分,陳老在大坡鎮亭竹村與世長辭。
責任編輯:陳薈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