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柏林6月14日電(記者 花放)第十九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德國賽區決賽13日落下帷幕,受新冠疫情影響,比賽首次以線上的遠程視頻形式舉行。本次比賽由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教育處主辦、愛爾福特應用科技大學孔子學院承辦,共有由德國各地8所孔子學院推選的13名選手參加了比賽。
「天下一家」是本次比賽的主題,通過在線直播的主題演講、知識測試和展示選手提前錄製的才藝展示這三個環節的比拼,來自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的達尼埃爾·拉科維奇從13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獲得冠軍。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參贊郭金秋表示,2020年是特別的一年。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我們唯有齊心協力、互通有無、共商良策,才能應對人類共同的難題。在此背景下,溝通交流顯得更為重要。通過 「漢語橋」活動,我們表達了搭建溝通交流之橋的共同願望。
新冠疫情也牽動著各位參賽選手的心,來自杜塞道夫大學的拉拉·格魯貝爾在主題演講中介紹了自己的「武漢情」,她說自己非常想再回到這座英雄的城市看看,也希望能儘早實現去武漢大學看櫻花的願望,「在過去這半年裡,武漢、中國以及全世界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磨難,在這個高度全球化的時代,各個國家齊心協力,共同抗擊病毒,真正做到了同舟共濟、天下一家。中國加油、世界加油!」格魯貝爾動情表示。
來自波恩大學的本亞明·萊認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將歐亞兩個大陸的人民更加緊密的聯繫到了一起,幫助整個世界在疫情中表現得更像一個家庭,團結在一起,相互支持,共同應對疫情帶來的巨大挑戰。柏林自由大學的瑪麗·波倫批評了個別國家試圖通過疫情加罪於他國的行為,她認為,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間應該加強交流與合作、消除偏見和歧視,一起對抗病毒。
曾經,高鐵所展現出的「中國速度」給來自波鴻大學的奧勒·林德爾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而現在,中歐班列頻繁往返於中國和距他生活城市不遠的杜伊斯堡讓他倍感親切,「我常常會想,自己在阿里巴巴上所訂的東西是不是就是這樣被運到德國的呢?」中國經濟和漢語是這名東亞政治經濟專業學生的主要課程,他說,世界正變得越來越小,全球化是大勢所趨,希望自己能夠學好漢語,更多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
評委會主席、柏林自由大學漢學家羅梅君宣布了獲獎名單,她在點評時感嘆,與數十年前自己開始學習中文、初次去中國時相比,德國的漢語教育和德中兩國關係都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本次「漢語橋」比賽能夠在疫情下的艱難時期順利舉辦,正是德國漢語教育水平和德國大學生學習漢語熱情的又一突出體現。她鼓勵參賽選手成為兩國文化交流的「中間人」,並表示,在當前複雜的時代中,這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