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省晶片技術領先韓國,為啥人均GDP卻差很多?主要有兩大短板

2020-12-15 西城數據

韓國與臺灣省都是曾經的亞洲四小龍,經濟起飛時間,社會發展水平都非常相近,不過如今韓國人均GDP早已突破三萬美元大關,步入中等發達經濟體。而臺灣人均還停留在2.6萬美元的水平,雖說也算是一個初等發達經濟體,不過一個初等兩字,就是截然不同的兩個境界。因為三萬美元才是公認的發達經濟體門檻。

其實從產業發展水平上,臺灣並不比韓國落後,相反有些領域還處於領先水平,比如半導體技術。臺灣省的臺積電在晶圓代工領域是當之無愧的市場龍頭,市場佔有率超過50%,而三星電子在臺積電的競爭壓力下,似乎永遠難有出頭之日。從7nm工藝再到5nm,一直到研發中的3nm,臺積電總能領先一步,佔領市場先機,牢牢把持著主流市場。除此之外,臺灣還有晶片設計企業聯發科,封測巨頭日月光,產業鏈之完整遠超韓國,那麼為什麼技術先進的臺灣,在人均GDP上卻輸給了韓國?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對臺灣的產業要有個大概的認識。臺灣三大產業包括半導體,面板及光電產業和電子零組件,其中半導體和光電產業是臺灣多年以來大力扶持的高科技產業,被視為臺灣的經濟支柱。在半導體領域,形成了以臺積電,聯電,南亞科為代表的產業集群;而在光電產業,代表性的企業包括友達光電和群創。

不過被視為高科技產業發展方向的半導體和光電產業,大部分企業並沒有核心技術,臺灣光電產業的技術最初來自日本企業,雖然後來富士康收購了日本夏普,但是顯示面板的最新技術已經轉移到韓國,近年來有關面板技術的3000多項專利,近8成掌握在韓國企業手中。

就半導體產業而言,臺灣雖然近乎擁有最完整的產業鏈,不過最關鍵的半導體設備,卻不得不依賴進口,全球半導體設備的生產掌握在美國應用材料公司,日本的東京電子,荷蘭的ASML等歐美日國家手中,即便是臺積電,一旦沒有最先進的晶片設備,也無能為力。而在這方面,韓國並不是空白,韓國SEMES是全球十大半導體設備企業之一。

臺灣雖然擁有最先進的晶片工藝,不過卻存在兩大短板,一是核心技術缺失,主要原因還在臺灣特有的代工文化,企業不需要原創技術,客戶提供或者從市場上購買成熟技術是企業的普遍做法,因此臺灣的先進技術僅僅局限於製造層面,技術的護城河並不深,包括臺積電也是如此,一旦被超越,也就很難再扭轉局面。

另一大短板就是關鍵設備掌握在別人手中,歐美國家及日本之所以能穩居產業鏈的頂端,競爭對手少,利潤豐厚,主要原因是它們牢牢掌握了設備的供應,誰擁有先進的設備,誰就擁有市場話語權,在市場衝鋒陷陣的是臺積電,三星電子這些企業,而真正的贏家卻是歐美和日本公司,從這個意義來說,臺積電代工領域的優勢也就不值一提了。

相關焦點

  • 臺灣省人均GDP2.59萬,放在亞洲排名多少?全球呢?
    根據公開的數據,2019年,臺灣地區人均GDP達到2.59萬美元,比2018年的2.5萬美元略有增長。我們知道,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就算達到初等發達國家標準,而3萬美元則是公認的發達經濟體的標準。顯然臺灣地區距離中等發達經濟體還有不小的差距。
  • 坐擁臺積電,MTK兩晶片巨頭,為啥臺灣人均所得差韓國五千美元?
    臺積電和MTK,被稱為臺灣晶片產業的兩大巨頭,如今一前一後,掌握了華為晶片供應的生殺大權,其影響可見一斑。臺灣晶片產業不僅左右了華為了未來,包括蘋果,英特爾,三星電子,高通等眾多國際巨頭同樣要看臺灣晶片產業的臉色,沒有臺積電的先進工藝,蘋果手機的競爭力將大打折扣。
  • 深圳的人均GDP已超過臺灣省,那麼GDP總量還差多久
    除此之外深圳的人均GDP還超過了亞洲四小龍的臺灣省。2019年臺灣省的GDP總量為4.21萬億人民幣,人均GDP為2.6萬美元,人口2300多萬;深圳2019年GDP總量為2.69萬億人名幣,人均GDP為2.9萬美元,人口為1300多萬人。深圳成立四十年來人口一直快速增長,目前已經超過香港的700多萬人口和新加坡的500多萬人口。
  • 2020年,深圳人均GDP將達到發達國家水平,那臺灣省何時能達到?
    而實際上並不完全是,在內地有一個城市人均GDP早已反超臺灣省,這個城市就是深圳市。根據去年的數據,深圳市人均GDP為20.3萬元人民幣,約合29426美元,距離三萬美元大關僅一步之遙。如果不出意外,今年深圳市將順利突破三萬美元大關,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那麼臺灣省目前是什麼水平?何時才能達到公認的發達經濟體標準?
  • 中國「最小」的省會城市,面積是深圳的1/6,人均GDP卻有20萬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日新月異,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一樣快速的發展速度,在各自的省的共同發展,通常是一個省的省會城市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想必的省會城市整體經濟在這個省的其他城市也很好。
  • 韓國,中國臺灣GDP增速對比,臺灣增長2.73%,五年內首次領先
    從統計數據來看,臺灣領先韓國0.73個百分點,這也是臺灣省在過去五年,首次在GDP增長速度方面領先韓國。從2015年至2018年,臺灣省的GDP增速分別為-1%,0.9%,2.8%,2.6%;而韓國分別為2.79%,2.93%,3.06%,2.67%。
  • 半導體產業四大環節:美國有一短板,日本坐擁兩優勢,那中國呢?
    這也是首次有國家明確提出要在具體的半導體產業鏈環節做出改變,眾所周知,晶片是具有戰略地位的產品和技術,以往只要在整體產值上領先就可以稱之為晶片強國,不過如今遊戲規則已經改變,光是產值已經沒有用,在每一個環節都有擁有優勢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具體來說,衡量一個國家半導體產業的強弱,需要從四個方面來加以判斷,包括設計,材料,晶片製造設備和生產。
  • 我國臺灣省的GDP總量和人均GDP,與大陸省區相比處在什麼水平
    答案出乎你的意料臺灣省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自記載以來,就是我國的固有領土。說起臺灣省大家最關心的除了它的回歸問題之外,還會對它的經濟情況報以關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臺灣的發展有目共睹,那麼當時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它,現在的經濟水平又是如何呢?
  • 中國一座省會城市,人均GDP將近20萬元
    人均gdp是衡量一座城市經濟實力的表現,一般一座城市的人均GDP越高,則代表著做城市越發達,反之則不發達或者欠發達。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座人均gdp很高的省會城市,它就是我國臺灣省省會臺北。臺灣省地圖臺北位於我國臺灣省北部地區,地處臺北盆地,臺北是一座經濟實力非常強悍的城市,截至目前為止,臺北的人均GDP為19.28萬人民幣,差不多將近20萬元人民幣。
  • gdp通俗講是什麼意思,人均gdp越高越好嗎,2019年國家gdp排名
    國家GDP(國民生產總值):國家所有單位在一年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是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主要指標。gdp通俗講是什麼意思,人均gdp越高越好嗎,2019年國家gdp排名合理的計算收入本應統計養豬、雞、鴨,編框子,打工除掉支出賺的錢。
  • 臺灣省人均GDP達2.5萬美元,與內地一線城市相比處於什麼水平?
    中國臺灣省曾經是亞洲四小龍之一,雖然不像韓國如今躋身發達經濟體,不過相對來說,經濟還是比較發達的。2018年臺灣實現17.77萬億新臺幣,折合5894億美元,如果按照平均人口2358萬人計算,那麼臺灣的人均GDP接近2.5萬美元。
  • 中國與韓國曆年的人均GDP對比,根據增長率,韓國領先不了多久了
    ),53年我國的人均GDP是54美元,韓國比我國高12美元的主要原因是美國援助糧食,大家有更多時間進行基礎建設,不援助的話,不知道要餓S多少韓國人。中國的人均GDP是77美元,差距是三美元;1959年,韓國的人均GDP是81美元,中國的人均GDP是83美元,差距是兩美元,貧窮農業國,半斤八兩。
  • 2018年各省人均gdp排名,澳門最高!
    伴隨著澳門公布了2018年的gdp數據,其全年的人均gdp也出爐了,按65.31的人口計算,澳門實現人均gdp為55.26萬元人民幣,約合8.35萬美元,排中國各大省級行政單位第一。其中大陸地區2018年人均gdp按最新的人口計算為6.45萬元人民幣,以2018年平均匯率計算為0.97萬美元,距上萬美元還差一點點,預計今年會上萬美元吧。其中按2017年年末常住人口計算,北京市人均gdp達13.97萬元人民幣,約合2.11萬美元,和上海成為內地人均gdp突破2萬美元的僅有兩個省級行政單位。
  • 臺灣人均GDP多達17.88萬元,放在歐洲是什麼水平?
    來源:九哥財經根統計數據顯示,臺灣省2019年GDP總量達到4.21萬億元,經濟增速高達2.73%,在「亞洲四小龍」中,增速最快。其人均GDP更加亮眼,截止2019年臺灣省常住人口為2360萬人,人均GDP達到17.88萬元(約2.59萬美元),與上海人均GDP的2.28萬美元、北京的2.38萬美元都還要高。經濟實力如此強勁的臺灣,放在歐洲會是什麼水平?
  • 臺灣省人均GDP約16萬,放在大陸是什麼水平,與一線城市比呢?
    不過隨著我國近幾十年來的發展,其經濟也以實現了快速增長,我國已經超越了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並且我國大陸經濟總量在2018年已經是臺灣省經濟總量的20多倍了,而臺灣省從當年近一半的經濟佔據到如今佔全國的比重已經不足5%了。
  • 中國晶片的短板與突圍
    根據海關公開數據,2019年,中國晶片進口額3040億美元,超過原油、鐵礦砂、糧食總和3016億美元。  全球每產出3個晶片,就有1個晶片用於中國產業。而美國通過「晶片+OS」戰略,控制全球科技產業鏈的發展命脈。中國則是美國晶片企業的最大客戶,成為「晶片稅」的主要買單方。
  • 從一窮二白到領先全球,韓國半導體的崛起,給國產晶片3大啟示
    種種動作都意味著,我國決心在半導體領域獲得自主權和話語權,國產晶片必須成功。事實上,在中國之前,韓國的半導體行業就實現了從一窮二白到領先全球的強勢崛起。而韓國半導體的崛起,給了國產晶片三大啟示:
  • 中國這省十年之內「富可敵韓國」,雖然現在GDP只有韓國的一半
    浙江省面積達到10.36萬平方公裡,擁有3600多個島嶼,人口超過5400萬人,2017年GDP達到0.86萬億美元,韓國土地面積10萬平方公裡,擁有4000多個島嶼,人口5100萬,2017年GDP達到1.5萬億美元,基本上浙江省產值達到韓國的51%,這兩個地區除緯度上的差異外,極為類似,兩個地區的比較反映了中國和韓國的經濟差異,也反映了中國經濟水平什麼時候超過韓國的曾經漢江的奇蹟。
  • 中國真正的富可敵國省份-臺灣省
    小小臺灣省,晶片代工世界前十佔4,IC設計世界前十佔3,IC封裝測試世界前十佔6,DRAM製造世界前十佔6!臺積電是全球最大、利潤最多、利潤率最高的半導體企業,全球市值第九大企業,市值達到5000多億美元,韓國三星甘拜下風。在先進位程技術續居晶片代工龍頭下,臺積電先進位程產能供不應求,蘋果、英特爾等代工大單有望持續注資。臺資企業出口額超過大陸所有企業總和。
  • 中國這省會比深圳小7倍多,人均gdp比它還高,還是世界一線城市
    我國稱上地大物博這四個字,有些城市的面積比一些國家的面積都還要大,確實讓我們感到十分自豪。如今經濟發展越來越好,有很多城市都發展成為了一、二線城市,但是能在全球範圍排上一線的,也就是北京、上海、深圳、香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