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磕碰碰了20年,「生物質發電第一股」終於還是退市了!
10月28日晚間,*ST凱迪(000939)發布關於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公告顯示,公司收到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於凱迪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深圳證券交易所決定公司股票終止上市。
公司股票自2020年11月5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屆滿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將對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公告還顯示,公司因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財務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於2019年5月13日暫停上市。根據公告顯示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歸屬淨利潤為負、淨資產為負、2019年度財務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自此,股票終止上市。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0年6月30日,*ST凱迪股東戶數仍有79410人。
在筆者看來,*ST凱迪退市早已成定局。此前,公司一度問題頻發。
一、高層紛紛辭職
2019年11月6日,公司董事長陳義龍辭職;2020年9月22日,公司人力資源總監江林離職;在此之後,公司財務總監兼行政總監唐秀麗、董事賀佐智等也陸續辭職。截至目前,公司董事長孫守恩一人身兼董事長、執行總裁、財務負責人(代)、董秘(代)等四大職位。
二、業績疲態盡顯
根據近三年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業績連續三年虧損,2017年公司歸屬淨利潤虧損54億元,2018年-2019年分別虧損51.3億元和37.8億元。
直至2020年上半年,*ST凱迪依舊深陷虧損泥淖無法自拔。截止上半年,公司歸屬淨利潤已經虧損8.36億元,同時,公司還在季報中表示,預計前三季度將虧損11.06億元至13.27億元。
單從業績上看,*ST凱迪已然不具備繼續上市的資格。
二十年「拼搏」,一朝煙消雲散
回顧*ST凱迪的20年歷史,筆者亦唏噓不已。
*ST凱迪以煙氣治理起家,於1999年9月23日成功在深交所掛牌上市,一度成為「生物質發電第一股」,而它本應輝煌的未來卻在今天正式宣告終結,而這均咎於其過於激進。
自2012年起,凱迪生態去除代理商並自建燃料收購網絡,開始收購之旅。2013年,凱迪生態在短短一年裡收購了廣西北流、浦北、平樂三個電廠,新投運生物質電廠10家。截止2014年,凱迪生態在行業上市公司中已經高居首位。隨後公司籌備資產重組,直至2015年6月,重組方案完成。
同年,公司從母公司陽光凱迪、以及中盈長江、中國華融等15家公司手中收購87家生物質電廠、58家林業公司、5家風電廠。根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凱迪生態下屬已運營生物質能電廠已經高達35家,風頭一時無兩。
也正是凱迪生態的盲目收購擴張,造成公司債務高企,這才導致本應引領行業發展的它一步步走向滅亡。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12月13日,*ST凱迪在公告中表示,因公司資金周轉困難,不能按期兌付H6凱迪03的本金及債券利息,「H6凱迪03」無法按時兌付。內容涉及逾期債務、帳戶凍結情況及退市風險預警。
而且,自2018年6月12日起,截止2019年10月30日期間,*ST凱迪合計發布17次《關於公司債務到期未能清償的公告》,累計逾期債務共計179.32億元。
截止今年9月10日,*ST凱迪及控股子公司所涉標的金額1000萬元以上、經裁判或調解生效以及上訴案件共涉及金額148.96億元,目前公司累計逾期債務共計184.4億元。
可以說,盲目的擴張和逐年增長的負債是*ST凱迪業績年年虧損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公司的信息虛假披露則成了最後暴雷的導火索。
根據,今年5月13日中國證監會下發的《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市場禁入決定書》來看,*ST凱迪涉嫌違法有幾點:
一是公司實際控制人陳義龍授意、指揮或隱瞞公司2017年年度報告關於實際控制人信息披露虛假記載;
二是公司未按規定披露與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資金往來或關聯交易等行為;
三是實際控制人陳義龍刻意隱瞞實際控制人身份以及*ST凱迪未按規定披露與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資金往來或關聯交易等行為中起主要作用;
四是公司及相關人員存在長期拖延提供資料、對抗調查等阻礙、抗拒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使調查職權的行為;
五是股東非經營性資金佔用問題。
最終,證監會決定對陳義龍採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對唐秀麗採取5年證券市場禁措施。在數罪併罰的情況下,這些罪狀就成為了加速公司暴雷的催化劑,公司股價也一落千丈。
截止2019年4月26日,公司股價報1.05元,市值僅剩41.26億元。截至暫停上市日,公司股價較2015年6月15日的最高點每股11.39元下跌90%,市值蒸發近400億元。
*ST凱迪幾乎是自己一步步把自己從行業領先企業位置推向萬丈深淵,從有序擴張到盲目擴張,給自身資金埋下巨大的安全隱患,從故意隱瞞信息到資金違規佔用,無一不表示公司已經斷了自身的後路,直至最後因東窗事發而暴雷。
值得注意的是,類似*ST凱迪的公司並非只有它一個,據筆者不完整統計,在業績上2018年到2019年已經連續兩年虧損的A股上市已經有24家,其中,天神娛樂兩年虧損高達83億元,ST新光和飛樂音響分別虧損50億元、49億元,而這些,接連虧損的上市公司,恰恰同樣需要警惕。
編輯:陳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