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座椅的作用不是營造氛圍這麼簡單,它在安全、舒適等等多方面都有科技上的延伸,因此在選擇的時候不用一味的追求造型,更多的是需要根據車型的使用需求來衡量。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為網易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網易汽車4月6日報導 提起運動座椅,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個性的設計,其實對於一款運動座椅的而言,前衛的造型僅是一部分,它還必須具備相應的安全性、舒適性等,滿足我們日常通勤需求,因此科技的含量非常高。
是不是可以直接將超跑的運動座椅放進批量生產的運動車型上效果會更好呢?其實不然,因為車型的定位不同,超跑車型的座椅在成本控制方面首先超出了大多數家用車型的範疇,並且在車型的使用上,超跑可能不適合長時間的駕駛,而日常使用的運動型轎車還是需要考慮舒適要求的。
● 運動座椅與普通座椅的區別
汽車的座椅主要由坐墊、骨架、頭枕、泡沫、面套以及調角器等部件組成,簡單來說普通座椅在乘與駕的比重上,更加偏乘,而運動座椅對於駕的比重會更多一些。
在普通座椅的設計上舒適性更為重要,這一點日產的大部分家用車型是非常好的典型,無論是面套材質還是骨架的設計都無疑將乘坐的舒適度放在了第一位,比如天籟配備的「零重力」座椅和軒逸配備的扇貝型座椅等等。
但是運動座椅的區別在於提升駕駛的感受,並且要將舒適和性能、以及輕量化和安全性等矛盾點解決,包含了同樣多的黑科技內容。
● 該選運動還是選舒適?
一體式的設計總是能最直觀的將運動基因展示出來,雖然它還有安全性等其他的重要因素,但是可能否認的是,大多數更認同它的直覺衝擊力。但是運動座椅因設計上的限制頭枕是無法調節的,犧牲了舒適性,此類的設計在運動座椅中,主打的就是運動性。
不過對於運動座椅而言,運動性舒適性一直處於一種矛盾的狀態存在,過於追求運動的包裹性時座椅的填充物就會表現得更硬,兩翼的包裹夾角也會更小,營造出一種讓駕駛者鑲嵌在其中的感覺。這種不留餘地,可丁可卯的感覺在短時間內能起到了刺激駕駛的欲望,但是長時間下來駕駛者的腰肯定是受不了的。
這類的代表有第6代的高爾夫R,沒有設計兩翼夾角的調節功能並且功能很單一。視覺效果非常競技不說,坐上去也有種坐進WTCC賽車的感覺,但是在城市中堵車之後,就感覺實在坐在板凳上一樣,適合對運動性要求非常高的人群。
還有一類運動座椅是想要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比如新君威GS的運動座椅,這款運動座椅雖然採用了一體式的設計並且在造型上能給人感官刺激,但是舒適性也同樣不低。首先再設計上考慮到了人體脊椎的健康,並且內置多個氣囊使座椅的腰部支撐、腿部支撐以及兩翼的包裹都可達到多級的調節,並且具備了電動調節、加熱/通風甚至按摩的功能,這對於一款運動座椅而言,不得不說已經很奢侈了。
功能的增加一定也會影響座椅的重量,因此在材料的選擇上也需要進行調整,需要更高強度的鋼材,來滿足安全性和輕量化的效果,這也是我們接下來要說另一個矛盾點。
除了以上的一體式運動座椅,當然也有一部的車型配備了更為中性的運動座椅,比如奔馳的AMG E43車型,在包裹性和支撐性等方面都足以比肩同級別的運動化座椅,並且在視覺上也能營造出足夠強的運動氛圍,但是採用了頭枕可調的非桶式(非一體式)設計,跟車型的定位也有很大的關係,畢竟選擇E43的人群對於操控的需求並沒有緊湊級別的高爾夫R強烈,需要兼顧一定的舒適性。
當然這種兼顧性更強的運動座椅也可以在BRZ和S3等車型上看到,選擇它們的原因有很多,重量控制、功能性、舒適性和安全性等等都是需要考慮的範疇,所以說一款根據設計層面並不能判定運動座椅的好壞,這只是一個層面而已。
● 在安全性和輕量化之間如何平衡
聊完了舒適性和運動性如何選擇之後,我們再來看看安全性和輕量化之間的問題。眾所周知運動車型在減重上可謂是有著明確的需求,因此在很多跑車上可以看到「單薄」但卻造型出色的桶式設計。也因此很多極端的運動座椅在配置上可以說是非常簡陋的,甚至沒有電動調節的功能。
當然對輕量化的體驗也有很多處於感念的階段,例如雷克薩斯就曾推出過一款仿生學的概念座椅。整體採用了蜘蛛網的設計思路,並且可以模仿人類的運動時脊椎讓胸腔和盆骨做反向運動,保持頭部更好的穩定,這樣的設計不僅前衛同時也更輕量化,不過距離量產還要克服安全保護等方面的調整。
不過安全也是非常首要的設計理念,看上去「單薄」的座椅並不脆弱,首先結構上一體式的設計可以更好保證座椅的整體性,是更輕量化併兼具高安全性的選擇,不過這種設計在舒適性和成本上要不及正常設計的座椅。此外在用料上運動座椅通常會選用強度更高的鋼材,同時表面材料還要具有阻燃能力和高附著力,這些看上去不經意的細節其實大有門道。
● 不要盲目的最求運動座椅
什麼樣的車型真正需要一體式運動座椅呢?對於操控性要求高的緊湊級性能車以及跑車更應該配備一體式的運動座椅,可以起到更好的包裹和保護作用,同一體的桶式座椅也可以配備多點式的安全帶,功能性也更加針對。
然而像AMG E43等中大型的性能車而言,駕駛者更多是想享受大馬力帶來的推背感,同時也能兼顧舒適性才更為適合,那麼這樣的車型如果配備了一款缺少舒適性的一體式座椅就有些不倫不類了,因此對於運動座椅的需求應該根據所選的車型來考慮(包括了後期的改裝),千萬別一味的追求視覺上的刺激,畢竟使用才是第一位的。
未來對於運動座椅的評判標準
如何來評判一款運動座椅的水平,可以根據這款座椅的材質用料,了解它的摩擦力和乘坐質感,並且對於填充物的體驗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對於人體工程學的了解,是否能起到足夠但又不過量的包裹性以及舒適度等方面的考量。當然,配置功能也是需要考慮的。
當下已經有了對於兒童安全座椅的評級標準,以及也擁有了包含對於座椅舒適性評級的C-ECAP和安全性的C-NCAP,我們不妨設想未來是否也會出現對於運動座椅進行評級的機構和標準出現,從而為我們在選擇的時候提供一些專業的參考因素呢。
● 總結:
運動座椅的作用不是營造氛圍這麼簡單,它在安全、舒適等等多方面都有科技上的延伸,因此在選擇的時候不用一味的追求造型,更多的是需要根據車型的使用需求來衡量。如果是日常的家用性能車型,最好是兼顧一定的舒適性,才具有實用的意義,而對於跑車而言最好是能夠一坐上去就能讓你感受到腎上腺素分泌的衝動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