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學年度臺灣高校招收大陸碩博士生分發榜單昨日放榜,今年共核定招收575人,實際放榜錄取人數329人,招生缺額率超過四成二,還有部分學校錄取掛零。
招生不如預期,臺教育界歸咎於宣導不足及受限「三限六不」政策。臺灣當局對大陸學生的「三限六不」政策,即限制採認的高等學校、限制來臺大陸學生總量、限制醫事學歷採認;不加分優待、不影響島內招生名額、不編列獎助學金、不允許在學期間工作、不會有在臺就業問題、不得報考公職人員考試。
陸生來臺人數始終無法大幅增加。臺灣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對此表示,目前正在調整技術性限制,近日公布結果。
臺灣去年首度開放大陸學生來臺就讀研究所,由於匆匆上路,碩博士班錄取人數僅248人,缺額率高達62%。今年共核定招收575人,實際放榜錄取人數329人,比去年增加81人;其中碩士班總計34校錄取299名,博士班14校共錄取30人,招生缺額有246人,缺額率為42.8%,還是不如預期。
臺灣國立大學校門一景
臺大錄取最多 電子工程熱門
今年錄取最多陸生的學校仍是臺灣大學,共錄取86人,其次是政治大學42人、新竹清華大學28人、成功大學25人、中央大學16人、輔仁大學15人、臺灣科技大學14人、交通大學13人、中山大學13人。
統計今年的錄取生,來自廈門大學31人最多,浙江大學也有29人。錄取最多的學類是電子工程44人,財務金融與企業管理也是陸生優先選擇的熱門科系,其次是一般法律以及中文、經濟、新聞學類。
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總幹事、南臺科技大學教務長張鴻德表示,今年陸生研究所招生新增「備取遞補機制」,採兩階段放榜;加上是第二年辦理招生,愈來愈多陸生知道相關訊息,是錄取人數增加的主要原因。不過,整體來看受限於宣導及「三限六不」限制,核定與實際招生名額還是有差距。張鴻德建議教育部門應儘速鬆綁"三限六不"政策,同時開放更多大陸省市及高校的學生可以報名,才能吸引更多優秀陸生願意來臺就讀。
對此,何卓飛表示,對於「三限六不」的檢討調整,已提報「行政院」,會儘快公布;對於部分招生不理想的學校,也會在明年核定招生名額時進行調整。
臺校首招遇冷 有些城市放棄率近半
2011年臺灣高校首次面向廣東、福建、北京、上海、浙江、江蘇等六省招生,開放私校招收本科生。「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的數據顯示,1500多名大陸學生網上報考臺校,最終錄取1015人,經確認有200多人放棄錄取。廣東是獲錄比例最高的省份,261人獲得錄取,有79人放棄,佔了全部人數的1/3。
臺灣高校首次進駐大陸招生,共有48所公立院校與86所私立院校面向廣東等六省市招收2141名大陸生,其中私立大學可招收本科生時,招生計劃共計1488人。而公立學院只招收研究生。
為了招生,臺灣還成立了「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宣布招生計劃之後,臺灣部分高校開始到廣州地區中學宣講,如臺灣輔仁大學曾到華師附中、廣鐵一中等學校宣講,21中也接待了兩所臺灣高校到訪,部分中學也通過簡訊方式告知學生有臺灣高校這一新的選擇方式。
去年7月初,臺灣公布了首屆學士班的名單,北京、上海等四省二市一共有1569人報名,而隨後錄取了1015人,錄取率高達65%,放棄人數為273名,放棄比例近1/3。從另一側面說明臺校首次登錄遇冷。就廣東而言,總共有410名學生報名,最終錄取了261人,是六省市中錄取最多的一個省份,錄取率為64%,僅次於浙江、北京和上海。但廣東省考生放棄比例也佔了全部人數的1/3。
而有的城市,放棄比例佔了近半。
「由於很多都在辦理赴臺手續,到底最終有多少考生真正赴臺,還是一個未知數。」暨南大學(微博)文學院兩岸交流中心副主任、廣州一零一教育諮詢有限公司總負責人呂芳員說。
為何考生放棄錄取?「有些是因為在體育尖子生,能夠在大陸被不錯的大學錄取。」 廣鐵一中高三老師吳章婷說。記者也從家長口中獲悉,由於對臺灣的高校了解太少,家長對私立院校有些偏見、內地高校眾多選擇,放棄臺灣省的高校是在情理之中。
臺灣私立學校
出招攬大陸生源
設專門窗口辦理赴臺手續
關於赴臺手續繁瑣問題,呂芳員稱,現在還是學生辦證期間,具體措施會在學生入臺登記註冊後開會商議。她強調,招收大陸生的私立學校都會在大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制定的政策指揮下,對首批大陸生安排相應的輔導、教育措施。各私立學校均設有針對大陸學生的兩岸教育中心窗口,以便解決大陸學生在臺產生的各種問題。
如在探親籤證方面將有所改善。臺灣大陸生招生委員會有關人士表示,大陸生家長可憑藉錄取通知書,委託錄取院校辦理探親入臺證,每位大陸生赴臺可以有兩位家屬陪同。每年兩次假期,家長均可憑藉錄取通知書辦理探親入臺證。家長可在考生辦理入臺證時,將入臺申請、親子公證等材料一起寄到學校,學校會為其辦理入臺探親證。
由於開學在即,學校辦理入臺證正值高峰期,希望考生和家長能提前遞交申請材料。據了解,目前辦理大約需要2~3周的時間。不過,探親籤證可停留的時間為15天,與自由行只限北京、上海、廈門三地不同,探親籤證不限城市,而且可在臺灣當地自由參觀。
設獎學金攬大陸生
去年8月,臺灣輔仁大學為首招陸生到北京宣講,並打出獎學金以及校長推薦制的方式招攬考生。據了解,該校近日已在京宣布設立北京招生辦公室,並將於明年面向大陸考生推行校長實名制推薦和企業導師制獎學金計劃。
根據在臺政策,大陸學生在臺求學沒有獎學金,但允許私立學校的校友提供個人獎學資金。輔仁大學在這方面取得平衡點。據了解,大陸學生在臺一年的學習和生活費用約需5萬~6萬元人民幣。
輔仁大學教務長劉兆明教授稱,輔仁大學企業導師制獎學金計劃將為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別提供50萬新臺幣(約合12.5萬人民幣)和25萬新臺幣(約合6.25萬人民幣)的獎學金,由從輔仁大學畢業的、在大陸獲得成功的優秀企業家和知名人士捐贈。
網絡調查結果:近半學生不看好赴臺求學
去年起臺灣教育部門首次面向大陸地區六省市學生招生,雖然只能報考私立大學,但輔仁大學、淡江大學、中國文化大學等名校仍然吸引了不少廣東學生報考。
「如果有機會,你想去臺灣讀大學嗎?」近日,有媒體在微博發起調查。結果顯示,過半學生看好赴臺求學,但也有近半人不願嘗試。
本次調查參與人數共930人。結果顯示,四成人選擇「去吧去吧,寶島學風嚴謹,對學業有助益」 ,17%贊成「寶島好地方,就想去玩一下。」 ,但是,也有超過兩成學生更青睞港校,選擇「都是私立學校,讀書赴臺不如赴港」, 相反,認為「限制太多,學了以後未必有用,沒意思」和「沒意見」的人僅佔11%和10%。
從結果可看出,若有機會赴臺求學,57%的人會選擇嘗試,但也有一部分人退而求之選擇香港等地區。雖然赴臺求學手續繁瑣,學費偏高,文化差異等問題,但是出於對臺灣的好奇與期盼,部分人都會勇於嘗試選擇赴臺求學。
臺灣排名靠前的公立高校
(註:尚未納入招生)
國立臺灣大學
所在地點: 臺北市大安區
學校簡介:簡稱臺灣大學、臺大,是臺灣一所研究型國立綜合大學,為臺灣規模最大、聲譽最高的頂尖大學。臺大現有臺北市境內的九大校區、臺灣地區六處校地、以及臺大醫院等附屬機構,佔地接近臺灣本島面積的百分之一。
世界排名:2010年QS亞洲大學排名調查,臺大名列亞洲第21名[28](臺灣第1名)。
國立清華大學
所在地點:臺灣新竹地區
學校簡介:舊稱清華學堂,清華學校,於1955年在臺灣新竹地區復校,由梅貽琦校長主持,並沿用原校名國立清華大學,先設立原子科學研究所招收研究生,1957年正式開始招收本科生,恢復為一所完備的大學。梅貽琦既擔任過北京清華大學的校長,也是臺灣的清華大學的創校校長。新竹清華定位為研究型大學,是臺灣地區最重要的四所大學之一(臺、成、清、交)。
世界排名:2011年5月23日,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QS公布2011亞洲大學名最佳大學排行榜,排名第31。
臺灣國立政治大學
地點:臺北
學校簡介:簡稱政治大學、政大,是一所位於臺北市的大學,前身為1927年中國國民黨在南京成立的中央黨務學校,是培養政府機關公務員(微博)的搖籃。1954年在臺復校後,逐漸發展為招收普通大學生及以「人文與社會科學」為主要教研領域的國立大學。
國際排名:在《Asia Inc。》雜誌調查中公布的東亞前十大商學院排名,政大為亞洲第九(全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