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說起"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相信大家都經常聽到這句話的,自然也就知道這是出自劉禹錫的《陋室銘》。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兩句話的本意是山不一定要高,只要有神仙居住就是名山;而水也不一定要深,只要有蛟龍就有了靈氣。
其實我們都知道《陋室銘》全文不過短短百字,而作者劉禹錫只是借著讚美陋室的理由來抒發自己志行高潔,安貧樂道,不與世俗的高雅情趣,這也很好地從從側面反映了作者自命清高,孤芳自賞的想法。
其實很少有人會記得"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句話,因為大家會認為這句話和上一句是一樣的意思,並且兩者對比肯定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更加優美。但是實際上"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才是說盡了人生的一句話,讀懂了它那麼一生都會受益。
那麼今天就和小編一起看看這句話到底蘊藏著什麼含義吧。
一、外在的條件並不重要,自身修的修養才是真正立足的東西。
我們都知道劉禹錫是一個十分自命清高的人,看到他的《陋室銘》裡把自己比做以仙、龍自喻時就可見一斑。當時他寫這一千古名篇的時候其實就是在表達自己德行很高的意思。
正如他說的那般,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看深淺,這些都只是外在的表面現象,是很容易被世人所誤解誤解的。但後面的話表達出這兩者一定要有他們自己的靈魂,這也就是代表著修養的重要性。這裡的自我修養其實就是拿了仙和龍作對照。
而劉禹錫的意思是只要有了仙龍就可以出名,其實就是自我修養到了極高的境界之後自然就能夠出名。那樣的話哪怕居處簡陋,卻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說陋室因為有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存在當然也能出名,聲名遠播。這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外在表現的品質才學並不重要,一切的一切不是他的外在所能夠決定的,而是依靠他的自我修養以及才學和智慧,這些才是真正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內在表現,也就是所謂的"德馨"。
二、做事不能夠被表象所束縛
就像句中所說的那樣,南陽諸葛亮的破茅屋雖然極為破舊,外觀極為普通,表象十分尋常,但是劉備依舊願意三次來到茅屋之前請他。這就是因為主人品德高尚才被世人所知,才被他人所尊崇而
劉備正是因為沒有受表象的舒服才能夠得到諸葛亮的幫助最後建立蜀國稱帝。而西蜀的楊子云的住處也是一樣。
正如我們今天參觀的名人故居一樣,他們之所以能夠被世人參觀,能夠保存這麼久還被人所景仰,就是因為這裡曾經居住過著名人物才能夠被人稱為名勝古蹟,才有被人參觀的價值,而這樣的屋子往往都經歷過許多年風雨,甚至看起來有些破舊,但是依舊阻攔不了許多人前赴後繼地參觀,其實這也是不為表象束縛的體現。
三、只要有真學問、真本領就自然會得到人們的認可
在這個社會最重要的其實還是自己的本事,本事越大越能夠得到他人的尊重,沒有學問本領的總是會被其他人所鄙夷,而有本事的人無論到哪裡工作,無論怎樣的不起眼,最終都能夠收穫成功的果實,這是非常現實的一件事情,也是非常值得大家認真考慮的事情。
就和山裡的仙人和水裡的蛟龍一樣,諸葛亮不也是有真才實學才吸引到劉玄德三顧茅廬的嗎? 所以說,要想能夠獲得人們的認可,那麼一定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只要自己的能力提升上去,那麼自然也能夠和水中蛟龍一般為世人仰慕,受益一生。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