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解局]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日本的抗疫戰走到哪一步了?
日本的疫情數字,有時讓人看不透。東京奧運會確定推遲之後,確診數開始加速上升,而每日新增數又忽高忽低。
根據日本官方公布的數字,4月19日日本新增確診病例374例,累計確診10795例。較4月9日的5000例左右,確診數10天翻了一倍。
突破1萬例,這個數字相較歐美疫情並不算突出。不過,日本政府還是在16日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與此同時,每日核酸檢測數量有限、醫院防護物資不足、呼吸機數量不夠等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直言:「與新冠肺炎的戰鬥剛剛打響。」
日本疫情數字(圖源:Fast Alert新冠肺炎實時信息)
遲緩
在此前全球多國相繼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採取「封城」等嚴格措施之時,日本國內很多人也希望,政府能果斷採取類似嚴格措施,以便儘快控制新冠肺炎。
在疫情最嚴重的東京地區,小池百合子數次敦促中央政府儘快採取措施。但日本政府還是一直拖到確診數即將達到1萬,才宣布緊急狀態。這樣的應對措施,被日本媒體詬病為宛如春雨般「姍姍來遲」「軟綿無力」。
並且,這個「緊急狀態」看來也並不那麼「緊急」。雖然電影院、補習班、百貨商場、健身房等生活非必需場所均暫停營業,很多人也居家辦公了,但在東京居住的島叔看到,馬路上車輛依然川流不息,街上不少人戴著口罩散步、遛狗、跑步,以及去超市採購。
其實,日本的「緊急狀態」更多的是針對醫療系統而言。今年年初,日本政府修改了《特別措施法》。根據這一法律,政府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後將加強對醫療體制的管控。各地政府可徵用醫藥品、食品,可為開設醫療設施徵用土地和建築物。
為何日本政府不採取更嚴格的防控措施呢?4月16日,曾經前往首相官邸與負責應對疫情的官員們進行交流的資深時事評論員田原總一朗在其個人博客上公布了一些情況。
當時,田原總一朗問:「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為何那麼遲?」有官員回答:「(因為財政問題)當時大多數內閣成員都反對。」
田原總一朗問:「為何不宣布強制限制民眾外出的指令?」有官員回答:「日本二戰後的體制就是這樣,不能在這種情況下設立懲罰性的規定。那樣做的話,有專制之嫌……」
既然無法接受下達強制性措施,日本政府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呼籲大家待在家裡「自我克制外出」「保持社交距離」。
但顯然,再怎麼苦口婆心的勸導也不能保證所有人都遵守相關防控指引。3月31日,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發現有1名實習醫生感染新冠肺炎,隨後院方在調查中發現,該院前幾日有40名實習醫生不顧疫情外出聚餐,這批人中最終有18人確診。
4月6日,就在東京都等9個都府縣宣布緊急狀態的前一晚,日本防災擔當相武田良太被媒體發現,他出去與自民黨議員聚餐飲酒。媒體還捕捉到了餐後武田良太醉酒搖搖晃晃的樣子。武田良太事後辯稱,自己基本沒怎么喝酒。
日本防災擔當相武田良太聚餐飲酒被抓拍(圖源:日本Yahoo新聞)
檢測
每日核酸檢測條件嚴格、數量不足,是日本民眾的另一個擔憂。
「政府說增強檢測能力,我一直以為只要聯繫保健所就可以馬上進行核酸檢測……」一名家住東京都世田谷區的52歲女子向《東京新聞》講述了自己的無助。
她講到,4月5日她的丈夫感到身體乏力,第二天體溫測量又達到38攝氏度,一咳嗽就會胸痛。9日,這位女子按照日本政府的應對指南,也就是4天如果症狀沒有好轉再聯繫醫院,向當地保健所打了電話。
然而,這位女子和丈夫從早上開始打電話,打了幾百次才打通,並被告知需要排隊。這位丈夫還發現,他的下屬也因為咳嗽厲害而請假,「還不知道自己是否確診,也許就已經感染其他人了,這種造成疫情不斷蔓延的事才是最恐怖的。」
這在日本或許並不是個例。據日本NHK電視臺17日報導,當該電視臺向東京都23個區的多家保健所詢問「從判斷有必要核酸檢測到進行核酸檢測大概需要多長時間」時,儘管所有區都表示「重症患者當天進行檢測」,但對於輕症患者進行檢測需要等待的時間,墨田區稱最長需1周,葛飾區和練馬區回答需5天。
不少人認為,日本每日新增確診數起伏不定的原因之一是核酸檢測人數較少。據日本負責衛生健康工作的厚生勞動省統計,從1月15日到4月15日,日本一共對約9萬人進行了核酸檢測。相比於韓國已有51萬人經過檢測,該數字明顯過少。
除了核酸檢測需要花費時間、檢測機器和人手不足等原因之外,《日本經濟新聞》近日刊發了一篇文章,分析了當下日本難以推動大規模核酸檢測的原因。
文章指出,厚生勞動省規定,檢測對象必須要滿足發燒37.5度以上並持續4天等標準,這在世界各國檢測人數迅速擴大的背景下,顯得有些另類。而這些標準主要是由厚生勞動省的「醫系技官」制定。
在日本,「醫系技官」是指擁有醫生資格、使用專業知識在保健醫療領域制定政策的技術系行政官員。他們有個特點是,與政治保持一定的獨立性,政治官員也較少幹涉「醫系技官」的人事。
文章認為,在此次的危機應對中,「醫系技官」等群體的獨立性是造成行動遲緩的原因。他們優先考慮的是「避免醫療系統崩潰」這個選項,從而制定了較為嚴苛的檢測標準。在這方面,其他政治官員基本無可奈何。
4月12日,因核酸檢測操作失誤,日本愛知縣24人被誤診為新冠肺炎陽性,當地政府負責人向民眾道歉(圖源:NHK網站)
物資
「醫系技官」的擔憂也有一定道理,因為他們發現隨著聚集性病例的持續增加,日本醫院防護物資不足的問題開始出現。
日本醫生會會長橫倉義武15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N95口罩和防護面罩不足,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無法應對確診患者。很有可能會出現因為醫護人員感染而導致的醫療系統崩潰局面。」
日本媒體報導,4月中旬,東京都墨田區一名80多歲的男子因持續高燒,試圖聯繫救護車以送到醫院,然而他跟近70家醫院聯繫後,竟沒有一家願意接收。在9個小時的嘗試之後,這位老人只能在醫生的建議下暫時待在家中。
「如果家裡有沒使用過的雨衣,請務必聯繫大阪府和大阪市政府。我們將收購這些雨衣。」面對防護服不足的現狀,大阪府知事和大阪市長14日聯合發出這樣的倡議。次日,當地政府就收到民眾捐贈的雨衣1萬多件。
除此之外,重症病床和呼吸機數量缺乏也是當下面臨的問題。在世界範圍內,雖然日本在人均普通病床數方面遙遙領先,但人均ICU病床數並不高。德國的人均ICU病床數是日本的3倍,而義大利的該數字也比日本高1/3。
並且,由於日本老齡化問題嚴重,許多病床常年被老人佔用。據厚生勞動省統計,目前全國各大醫院上報的ICU空床數不到5000張,傳染病床數的空床數只有1800張。
在呼吸機方面,根據今年2月日本呼吸學會的統計,全國有22000臺呼吸機,除去治療其他疾病使用的臺數,可用於新冠肺炎治療的有13437臺。4月,疫情較嚴重的大阪、神奈川、福岡、宮城等9個都府縣出現呼吸機不足的情況。厚生勞動省正在加緊協調,對各地的呼吸機資源進行調動。
4月7日,東京都等9個都府縣進入緊急狀態;16日,緊急狀態拓展至全國(圖源:新華社)
一名在大阪留學的中國學生向島叔表示,他對日本的疫情比較擔心。他所在的大阪至今做不到「應收盡收」,當地政府已將一個肺結核專門醫院改為新冠肺炎定點醫院,該醫院有病床260張,目前只接受以中症和重症患者為主的有症狀感染者。
但他身邊的日本朋友普遍對疫情持樂觀態度。大部分日本人認為,輕症新冠肺炎患者不需要去醫院,重症患者也不用太過擔心,因為日本醫院的醫療水平世界領先。並且,大家平常就戴口罩,也注意保持社交距離,不像歐洲人那樣喜歡親吻擁抱,因而疫情不會像歐美那麼嚴重。
令人頗感憂慮的是,4月底至5月上旬,是日本國內的旅遊黃金周,以前大部分人這時會出門聚會、賞花迎春。對此,日本負責應對疫情的官員曾在16日呼籲:「希望所有都道府縣,敦促居民從防止疫情蔓延的立場出發,絕對避免不必要非緊急的返鄉和旅行等跨縣人員移動。」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日本民眾會否聽從政府的呼籲,安心待在家中,不外出聚集?目前誰也說不好。日本疫情的發展趨勢會怎樣,關鍵要看即將到來的這兩三周。
文/劉軍國(人民日報駐日本記者)
來源:俠客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