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會發展成精神分裂症?

2020-11-19 高喜翠主任

家住市區的朱女士近日向醫院諮詢說:抑鬱症是不是精神病?抑鬱症會不會發展的精神分裂症?關於這兩個問題,我們諮詢了醫院的精神科專家王嬈。王嬈將從抑鬱症的專業定義、流行病學以及3個核心症狀為朱女士解答。


一、抑鬱症定義

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CD-10)對抑鬱症伴精神病性症狀的定義是:符合重性抑鬱發作的診斷標準,同時存在妄想、幻覺或抑鬱性木僵。在我們的臨床工作中發現,在體抑鬱症患者中,伴有精神病性症狀的患者比例並不低,甚至可以說是常見。

二、流行病學分析

鑑於不同的診斷標準和人口學差異等因素,被診斷為抑鬱症伴精神病性症狀的患者佔總體抑鬱症患者的比率國內的有關報導發病率為5%~38%,國外報導發病率為20%~33%。也就是說,佔比可達三分之一。

抑鬱症比較核心的一個特點,就是患者具有歪曲的認知,極度歪曲的認知,自我攻擊,自罪,感覺別人對自己不公平的對待等等,就是歪曲的認知,以偏概全,非黑即白。

在20世紀80年代前,我國在精神心理障礙方面的臨床和科研水平還很落後,大多精神科醫生將精神病性症狀看作是精神分裂症的專有症狀,一發現患者有妄想、幻覺,就條件反射似地認為是精神分裂症。這導致精神分裂症的診斷嚴重擴大化,甚至可以說是誤診。當一個人的負面認知到一定程度,自我歪曲看待世界和自己到極致時就會產生妄想。

三、抑鬱症患者常有四種妄想:

1.無用妄想

48%的嚴重的精神性抑鬱患者有無用妄想,就是覺得自己沒用。很多抑鬱症患者會說:你看,我就告訴你我什麼都不行,你還不信,事實看到了吧,我什麼都做不好。其實很多時候,這只是抑鬱導致他們行為認知功能下降而已,並非什麼都不行。

2.自罪和自罰妄想

有些人自我攻擊慣了,導致完全喪失對自我的認識。他們覺得周圍發生的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是因為自己導致,患者可無中生有地歷數自己的罪狀,或盡力搜集以前所做的不當的小事,誇大成罪,自認為應受到懲罰,故常拒食、吃剩飯,甚至自殺。

有些嚴重道德焦慮的患者哪怕無意闖個紅燈都會覺得自己十惡不赦。所以嚴重的精神性抑鬱的患者當中,有46%的人妄想自己犯有罪行,甚至是重大罪行。14%的人認為自己就是魔鬼,魔鬼的化身,還有42% 的人就會去想像很多種的懲罰形式。

3.虛幻妄想

這種典型的虛幻反應表現在如下的狀態中:「沒用的,一切都丟失了,這個世界空無一物,昨晚所有人都死了。」有時患者認為他們自己已經死亡,嚴重精神性抑鬱症的患者中10%的人有此症狀。

有這類妄想的人,他們會感覺自己和世界隔絕了,不僅是人事物,甚至有時候感覺自己和聲音和空氣都會隔絕。有些人會有軀體化症狀,具體來到臨床上會形容自己感覺身體空了,腦袋木了等等。

4.軀體方面的妄想

這類抑鬱症患者可能和疑病症有些像,他們會身體各種檢查後還是感覺自己有問題。臨床上他們會形容自己:「我不能吃東西,這些東西在我嘴裡的味道很恐怖,我的腸子有問題,無法消化食物」「我不能思考了,我的腦子一團漿糊」「我的腸子都阻塞了,食物無法通過」。嚴重異常的患者也會有與此相似的想法「過去半年我都沒有睡過覺」。

研究顯示:有 24%的嚴重的抑鬱症患者認為身體越來越弱了,感覺有病了,整個健康狀況很糟糕,或者乾脆就覺得自己得了絕症。還有 20% 的人會認為自己越來越胖了,很虛、很胖、很難看。

那麼究竟是為何這些人會產生如此多妄想呢?

臨床發現,很多有妄想症狀的來訪者,都無一例外以往遭受過的相應心理創傷。詳細地詢問患者的經歷時,一般都可以找到一些相應的負性事件,比如遭老師辱罵、遭同學排擠,家長的嚴厲責罵等。

當這些負面感受不斷疊加反覆出現時,自己內心感受也出現了扭曲。很多正常的事,患者也會從負面的角度去理解。部分患者總覺得身邊人說話是在議論自己,說自己的不是。

所以,精神病性症狀是有心理根源的,其發生發展是一個過程,並不是某一天突然出現的。它是病理性記憶的積累,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如果能深入地去了解,細細地問詢患者的感受,是可以發現這些症狀的出現是有其邏輯性的。

相關焦點

  • 抑鬱症嚴重時會轉換成精神分裂症嗎
    大多數人只知道抑鬱症患者不快樂,並不知道他們到底有多痛苦。我們都知道抑鬱症主要表現為悲觀、消極,看不到人生的希望,看不到世界的光明與未來的美好。除此之外久治不愈的抑鬱症患者,還會出現幻聽、幻想等症狀,眾所周知,幻聽是精神分裂症的一大典型症狀,所以很多人抑鬱症患者及家屬,擔心抑鬱症會慢慢發展為精神分裂症。那麼事實到底如何呢?
  • 抑鬱症長期不治療有哪些危害,會發展為精神分裂症嗎?
    文/老K很多人抑鬱症患了幾年,甚至十幾年,還有的更可怕,患了抑鬱症後連治療都不參加,成天到晚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比如最常見的就是「長期抑鬱症不治療,是否會導致發展為精神分裂症」。抑鬱症患者主要會出現諸如食慾減退、失眠、情緒不穩定、興趣減退等一系列心境障礙,但要注意,抑鬱症等神經症患者,他們都是有自知力,而且並不會出現一些行為失控等問題。而精神分裂症會讓患者產生嚴重的幻覺、妄想、幻聽等症狀,伴隨這個問題就是會令患者產生一系列行為失控問題,這也就是為何精神病人會無端傷人。
  • 抑鬱症長期不治療是否會轉變為精神分裂症?
    文/老K很多朋友問我:抑鬱症會變成精神病嗎?今天統一回答一下。首先想和大家說不要太擔心,有些朋友可能一聽說抑鬱症也屬於精神障礙,感到很害怕,雖然抑鬱症與精神分裂症都屬精神疾病的範疇,但二者是兩種不同類型的精神疾病,它們的致病因素、發病機制、表現、預後等是不同的。
  • 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和焦慮症,為什麼傻傻分不清?
    那我會立即告訴他是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和焦慮症。事實上,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和焦慮症恰恰是最常見的精神障礙疾病。在生活中,很多關心精神健康的人對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和焦慮症傻傻的分不清。那麼,這三種病症到底有哪些異同呢。今天,我不是精神病和大家一起來梳理一下吧。
  • 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等情感體驗與動機行為有所不同
    快感缺失是不同的精神障礙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和雙相障礙患者共同的症狀之一。近期已有研究結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和雙相障礙患者難以將情感體驗轉化為付出努力的行為,也難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目標導向的行為動機。
  • 抑鬱症和強迫症嚴重後到底會不會發展為精神分裂
    神經症和精神病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問題目前一般認為強迫症主要是由於腦內5-羥色胺(5-HT)缺乏所致,而人們一般指的精神分裂症的發病機制或病因與強迫症不同,精神分裂症的發病機制一般認為主要是由於多巴胺功能亢進,所以強迫症發展下去還是強迫症,不會發展為精神分裂症。
  • 河北錢氏中醫院:早期精神分裂症和早期抑鬱症兩者有什麼區別?
    雖然抑鬱症與精神分裂症都屬精神疾病的範疇,但兩者確有本質的不同。抑鬱症多由心理社會因素致病,所以有人把抑鬱症稱作「心理感冒」,而精神分裂症除心理社會因素外,主要致病因素是家族遺傳及大腦某些器質性病變,「精神病」是它的代名詞。此外,兩者在診斷、治療、預後等方面都大相逕庭。
  • 心理所發現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及雙相障礙患者情感體驗與動機行為...
    快感缺失是不同的精神障礙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和雙相障礙患者共同的症狀之一。近期已有研究結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和雙相障礙患者難以將情感體驗轉化為付出努力的行為,也難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目標導向的行為動機。
  • 精神分裂症、抑鬱症與環境汙染有關
    來源:心理學空間網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環境汙染與精神健康狀況存在關聯性,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又為此增加了新的證據。但目前還不清楚汙染會對我們的大腦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這項研究分析了1.51億美國人和140萬丹麥人的數據。
  • 精神分裂症為什麼叫「分裂」?#精神障礙專題#
    精分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瘋子」,應該去精神心理科看大夫。因此本質上說,「分裂」的反義詞是「完整」,而分裂成幾部分並不是問題的核心。也就是說,精神分裂症的字面意思是:精神活動不完整、支離破碎。論世界上最著名的精分患者,要屬曾經拿過諾貝爾獎的數學家、經濟學家小約翰·福布斯·納什了。
  • 主任講解:精神分裂症反覆不愈的幾個誤區?以及它會不會遺傳?
    說起精神疾病相信多數人是略知一二的,今天給大家的就是精神分裂症,這種疾病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可以說它和抑鬱症可以平起平坐,甚至它要比抑鬱症還要嚴重,它的治癒難道很大,有些患者甚至終身不能自理,無法正常的融入社會,只要患者接受正確的治療,是可以回歸正常的生活的,很多患者因為某些願意不去治療從而讓疾病更加嚴重,今天給大家講的是為什麼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難以治療,精神分裂症的治療誤區又有哪些
  • 精神疾病中危害最大的精神分裂症會不會遺傳?聽聽主任怎麼說吧!
    精神分裂症的危害是什麼?1、對患者自身的傷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傷害,自傷自殺是對精神病的危害最大的一種行為方式。據臨床調查,自殺率最高的精神心理疾病是抑鬱症,其自殺危險高於一般人的50倍,其次是精神分裂症,在死亡的精神分裂患者中約佔13%。
  • ...教授與心理專家方雅聯手 攻克世界性難題——抑鬱症、精神分裂症
    雷家祥教授與心理專家方雅聯手 攻克世界性難題——抑鬱症、精神分裂症 所以,要想徹底解決精神心理疾病和疑難雜症,必須身心雙調,既要治療身體,也要除掉病根,曾經的記憶。
  • 九大問題全面解析兒童精神分裂症「專家觀點」
    據估計,美國的兒童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估計為0.04%。 2、有哪個年齡的孩子會因為太小而不能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我們對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診斷了解多少?它要多久才能被診斷出來? 儘管目前對診斷為精神分裂症的年齡沒有明確界定,但我們必須記住,13歲之前開始的兒童精神分裂症是極其罕見的。
  • 精神分裂症新藥!Intra-Cellular Therapies公司Caplyta(lumate...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影響美國約240萬成年人。精神分裂症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急性發作的特點是精神病症狀,包括幻覺和妄想,往往需要住院治療。這種疾病是慢性和終身的,常伴有抑鬱和社會功能和認知能力的逐漸惡化。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因體重增加和運動障礙等副作用而停止治療。
  • FDA批准Caplyta用於治療成人精神分裂症
    近日,專注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治療學發展的生物製藥公司Intra-Cellular Therapies(ICT)宣布FDA批准Caplyta用於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療。
  • 精神分裂症:越怕,越是「害怕」,不怕,才能更加「不害怕」
    ,並在家人陪伴或心理治療師指導下實踐,中重度精神分裂症請勿自行嘗試。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缺陷有顯著的關係,是安全感發展不良的外顯表現,由於過度害怕,不敢出門,不敢人際交往,不敢拋頭露面,不敢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不敢參與社會活動。
  • 孩子有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為何家長要做心理疏導
    如果你還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能不能去上學,學習會不會耽誤,工作會不會受影響,能不能找到工作,能不能找到男朋友或者女朋友等等,那麼,孩子走出困境的時間就會因為你的心情,你的目標,你的思想而無限延長。這可真的不是危言聳聽。
  • 晝夜顛倒,正餐不吃,蜷縮怕動無精打採,不全是精神分裂症惹的禍
    面對家人的教育和要求,直接甩鍋「精神分裂症」。三、深度解讀精神分裂症,是致殘率很高的重性精神障礙,但它不是從一開始就墜入深淵的,而是自己一步一步踩進衰退這個深坑的。看過我寫的精神分裂症發展周期一文的讀者,可以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內斂、自卑、敏感與高期望的衝突,綜合能力與目標期求之間的差距,使患者產生了強烈的挫敗感,而人是傾向於自我保護、趨利避害的,這時候就需要有一個理由來為自己的不適應行為反應擔責,生病往往成了最有說服力的理由。
  • 為什麼抑鬱症、精神分裂症不能隨便停藥、換藥?
    精神疾病的康復需要數年的維持治療,很多精神疾病復發患者往往是因為病人或者家屬不重視維持治療,擅自停藥或者減藥行為,導致了病情復發。比如抑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