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秋情感苑
不避平凡,不可平庸。為人不可平庸,平庸則無創造,無發展,無上進;處世不可平庸,要有原則,有鑑識,有堅守。
請以「拒絕平庸」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字;②角度自選;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詩歌除外,文體自選。
考題分析:
1、這篇作文如果不理清&34;與&34;兩個詞的區別,很容易混淆打架,辭海釋義,平凡:平常,不稀奇。平庸:尋常而不突出。
2、平庸從表層上說是個人生活、工作上的平凡,不突出,不高明。從深層上說,則是精神上的自我放逐,自我安慰,自我麻醉,自我解脫。
而平凡從表層上說是個人生活、工作上比較普通,大眾化。從深層次上說,則是個性平常,普通,簡單的意思。
3、考題一開始就點明主題:不避平凡,不可平庸。就是人可以平凡,但不可平庸,已區分了兩者之間的差別。這就指明方向了。
4、考題第二句話是並列的,要求裡有「不必面面俱到」,就是可從「為人」或「處世」兩個方面來寫平庸產生的後果,然後給出「拒絕平庸」的理由。可以二選一寫,也可都寫。
5、寫成單純的只有觀點的議論文有點難度,最好是寫成夾敘夾議的議論文,有論點,有論據(事例)。
正文
拒絕平庸
平庸的生活使人感到一生不幸,波瀾萬丈的人生才能使人感到生存的意義。——池田大作
人可以平凡,但不可平庸。
自甘平庸,你會沒有發展前途,有人說,我就想過得簡單快樂,安於現狀,可事實是你不想吃奮鬥的苦,就要吃過日子的苦。
那種簡單的快樂,只是自我的精神麻醉,逃避為人應擔當的職責,在單位沒有存在感,在家撐不起一家之主的責任。
張成30多歲時在一家企業做門衛,一個月1200元工資,那時有高薪父母幫襯著,日子過得尚可。然十年後,父母的身體越來越差,在三年內相繼離世後,張成沒有老可啃,日子便捉襟見肘了。
這些年張成的工作單位倒是換了幾家,從企業換到銀行,再到鄉鎮的一家單位,可工作性質依然沒變,沒有一技之長又不肯吃苦的他只能做門衛。
十年內張成的工資漲了1000元,可父母離世後,這點錢還不夠他自己混,抽菸喝酒,父母在世時,嬌慣了一身臭毛病,掙錢的本事沒有,活得還像個大爺似的。
眼看孩子大了,用錢的時候到了。老婆說,買個車你做打的司機吧,總比做門衛工資高,張成嫌的車司機沒有固定的作息時間。親戚在外地包了工程,老婆求親戚帶他去工地上做個保管,可張成也不願離家。
橫豎怕吃苦,一個大老爺們,擔不起家庭的責任,老婆幾次幫他找了更掙錢的工作,可他就是不肯,三番五次勸說未果,老婆灰了心。四十歲那年,鐵了心與張成離了婚。
如今的張成挺著大肚子,成了一個典型的油膩大叔。過著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日子。
自甘平庸的人,沒有上進心,做工人,只能成為最底層的工人;做農民,只會死種田,同樣的田畝,收入就是沒有會科學種田的人多。
平庸的人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活著就為混日子,所以他們永遠只能生活在社會的底層。
李勇是一家工廠的電工,趙明與他同年進廠,趙明是技校畢業的,做電工組長;張華是本科生,於次年進廠,做電工大班長。
他們的區別在於,平常工作稍有閒暇時,李勇喜歡玩手機,打遊戲;趙明則到處巡查,發現問題;張華則喜歡琢磨拆下來的電器,研究其原理。
廠裡來了煤炭,卸貨前煤炭校秤,需要電工做一下動態置零,防止皮帶秤有偏差。
趙明若有其他事,就是李勇來校秤,那操作要領大概有七、八個步驟,加起來不到100字,可李勇就是記不住,每次來校秤,總要拿出手機,照著拍成的圖片,看一眼做一步操作,看他校秤挺費勁,即便這樣,還不能保證一次校準,有時兩次甚至三次,時間花掉一個多小時,還校不準。
倉儲的人只好把趙明叫來,趙明一來,手到擒拿,他從不需要看什麼操作要領,那步驟都在他心中。
後來李勇上三班了,換了個其他電工去校秤,也是如此,對著手機一步步操作,也是一付費勁的樣。
那100個字的操作要領,就是像小學生背書一樣也背會了,可李勇他們就不願花這個時間去記。
所以,像李勇這樣不求上進的人,只能做個普通員工,像趙明這樣勤快的人能做組長,而像張華這種愛鑽研技術的人做班長。
三年後,部門部長辭職,張華接替成了部長。
這就是人和人之間的差別,懂技術,愛鑽研,與碌碌無為混工資的人,一年兩年可能看不出差距,可八年、十年後的差別就顯現出來了。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是金子總會發光。
趙明和張華雖然在社會上同屬平凡人,但他們沒有自甘平庸,尤其是張華這樣的人因一技之長,並把這種技能練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強的地步。所以註定他們這種人會升職加薪。
生活、工作上不可平庸,否則你會過得不如人意。為人處世也是這個道理。
做人處世不遵守原則,對老人不孝道,對愛人不尊重,對親戚不關心,沒有朋友,長此以往,你將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農村有句老話,叫「屋頂上開門」。
周蘭對待娘家人與婆家人,厚此薄彼,兩把尺子。對待娘家人,哪怕隔了幾輩的小孩子過周,也會興師動眾的開車幾百裡舉家前往祝賀,又出人情,又買蛋糕。
對待婆家的人,哪怕是年老體邁的公婆住院做手術,也不去看望一眼,非但自己不看望,還不準女兒去看望。
有一年周蘭與老公回老家過年,為一點小事,吵著吵著就動手了,老公個頭小,被她打得壓在身下掄拳頭,就這樣還不解恨,爬起來從廚房拿一把菜刀衝出去要砍老公,不是婆家人攔得快,恐怕她真能砍得下去。
有一次公婆去她家過幾天,老公做主送一袋絲棉給公婆帶回老家做枕芯,留他們回老家時睡覺用,未曾先與她商量,她就不高興了,與老公先是吵,再打架,公婆勸都勸不住,打得公婆寒了心,從此再不願去她家。時間長了,她不做自我檢討,還說公婆偏心。
對待公婆家的其他親戚也不關心,人家有困難裝著不知道,儘管住在同一個城市,沒有一點親情可言。十年、二十年下來,同城的親戚也直接把她忽略了,她沒工作,沒人幫;女兒大了,沒人願意幫著介紹對象。她家的事,你幫得好,是應該的,幫得不好,落到的是埋怨。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也對你笑。
待人處世也是一樣,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成年人的交往也是勢均力敵的相幫,你幫我,我幫你,你對人冷漠,人憑什麼應該對你熱情呢?
陳奶奶的為人處世,與周蘭這樣的人正好相反,不管對鄰居還是對親戚兒女,都堅守著一個初心:不論誰有困難,只要自己有能力,都會盡最大的力量助人為樂。
陳奶奶年輕時,是大隊婦女主任,誰家小夫妻鬧矛盾要離婚,誰家分家不均有意見,都會請她幫忙「拿和」,她也從不推託,別人家的事當自己家的事,哪怕坐上一夜,也會想辦法化解矛盾。
現在陳奶奶老了,還在儘自己所能幫助別人。
鄰居在田間幹活,下雷陣雨時,來不及回家收衣服,陳奶奶幫忙收;鄰居家農忙沒空剝青蠶豆,她剝好蠶豆挨家挨戶一家送一碗嘗嘗鮮。鄰居家突擊摘黃豆莢賣了,她也主動幫忙。
她幫鄰居,鄰居們也都念著陳奶奶的好,收購蔬菜的鄰居長年送些時令蔬菜給她家吃;不會打電話給兒女,鄰居不管多忙,也會停下手裡的活幫她撥打。
某天陳奶奶在鄰居家打牌,愛說話的人突然不說話了,打牌也老出錯,鄰居馬上發覺陳奶奶不對勁,喊來她兒媳,說你奶奶可能中風了。
子女帶她到大醫院檢查,竟是腦梗!若不是陳奶奶平時熱心助人,與鄰居們互動,她這病還真不能及時發現。
處世拒絕平庸,好人有好報。
古希臘人荷馬,歐洲四大史詩詩人之首,失明後創作了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
他說:無聲無息地了卻一生是平庸的。
我們不可能每個人都做偉人,但我們可以做一個平凡而不平庸的人,竭盡全力做人做事,拒絕平庸,不碌碌無為,不安於現狀。
如此,才不枉來人世走這一遭。
我是,在人生的金秋時節,與你一起聊聊人生百態,說說人間情感。歡迎關注或點讚,讓我知道你來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