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民國名人飲食愛好:魯迅喜甜食,最愛薩其馬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揭民國名人飲食愛好:魯迅喜甜食,最愛薩其馬

  成為美食顧問之前,二毛是個詩人,成為詩人之前,他是一個數學老師。作為詩人,二毛曾經是上世紀80年代莽漢詩派的代表,而作為美食顧問,他除了被《舌尖上的中國》力邀、做客湖南衛視王牌節目《天天向上》,還在北京親力親為開設了一家餐飲公司,各路明星名士如阿來、麥家、陳坤、黃曉明都是他的座上賓,不久前大導演吳宇森的「羊頭宴會」也是由二毛親自操刀。

  在一邊研發私房菜,一邊在民間尋根採菜的同時,他又一邊做美食作家,寫《碗裡江山》、《媽媽的柴火灶》這等錦繡文字。有人說二毛「做著一件油膩膩的事兒,卻充滿詩意」。最近他的新作《民國吃家》,用文化的筆觸揭秘了民國時文人名士的餐桌。

  揭秘民國名人的餐桌:

  魯迅喜甜食,最愛薩其馬

  二毛認為,自古以來,美食很大一部分是靠名人、靠文人墨客、靠民間推動的,這一點在民國時代表現得更為突出。吃吃喝喝絕不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這是一個美食絢爛的時代,它直接影響了現在的「美食地圖」。於是,在閱讀大量民國名士的日記、著作之後,二毛將傳奇般的古法技藝拂去塵埃,詩化翻炒出幾近失傳的美味,飄香出最入味的民國風情,遂成為《民國吃家》這一本書。讀者陡然發現,原來歷史教材裡平面化的名人一個個坐上餐桌,都是愛吃、貪吃的美食達人,這其中不僅有魯迅、胡適這樣的文人雅客,還有袁世凱、張學良、蔣介石這樣的一代梟雄。

  說起談吃貨眾生相,二毛又提及他做此書有特別的初衷:那就是找回失落的味道。「其實如今的主要菜系,皆從歷史脫胎,飲食不僅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具有文化的內容。」二毛說,「如今很多民國時候的美味我們已經品嘗不到,除了製作技術失傳,更主要的是新的生產方式汙染和改變了食材原有的風味,用民國名人談吃,是找到一個載體來找回失落的味道。」

  尤其是魯迅一節,二毛著墨頗多,他考證,僅僅是北京的食肆,魯迅就曾去過65家。在萬千美食中,魯迅先生最愛甜食。在《民國吃家》中,二毛這樣寫道:「在教育部供職時,魯迅品嘗過不少精美知名的點心。每到發薪的日子,他會順路到一家法國麵包坊買兩款奶油蛋糕,每銀元20個,算是非常昂貴的食品了,主要用來孝敬他母親,自己也會吃些。」而根據二毛的考證,魯迅最喜歡的糕點是蜜糖漿黏的滿族點心薩其馬。

  用詩意籠絡食色:

  吃出飲食背後的時代與文化

  《民國吃家》是一部關於美食的「昨日風情錄」,它從美食寫到食事,從食事寫到人生,名人的飲食情趣,食物的典故內涵,人與食的繾綣深情,久遠的歷史風貌,亙古未變的生活氣息都一一落在筆端。在二毛看來,吃吃喝喝絕不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在民國,慈禧的清燉鴨子脫下鴨皮遊上了袁世凱的餐桌;在民國,胡適用東興樓的醬爆鴨丁嫩滑醬香了魯迅一生的才華;在民國,譚延闓的祖庵魚翅在南京的上空鮮亮腴滑地飛翔;在民國,張大千用戀愛的火候軟炸著扳指兒香酥脆嫩了十八歲的仕女……「我想用民國的人物來承載我對民國菜的熱愛。」二毛如是說。

  二毛是重慶人,他最初的專業學的是數學,但由於自小愛吃,所以由食客變成專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二毛開始和幾個朋友一起「吃轉轉」,就是在幾個朋友家輪番做飯,從此二毛開始了研究私家菜的「不歸路」,一做就是十年之久。二毛憑藉那些年的研究尋訪,研製和繼承了川東菜系的絕活,但他獨到地認為「辣只是川菜的外衣,甚至是川菜的虛榮心。」二毛後來在成都開了一家餐廳,又轉而北上,2005年到北京繼續經營他的菜館。由於是詩歌的囚徒,二毛的美食隨時用詩意和文化籠罩著自己的餐飲經營,也吸引了一大批臭味相投的文化人。如野夫、何多苓、麥家、張一白、徐靜蕾、黃曉明等詩人、作家和明星都是二毛的常客,而他在北京的飯店名為「天下鹽」,正是拜已故著名詩人張棗所賜。

  談魯菜昨勝今衰:

  食材變遷與古法丟失是主因

  作為美食作家的二毛,通過閱讀大量文學著作,來支撐自己的美食文化書寫。最近他又在閱讀《紅樓夢》、《金瓶梅》等古代小說,試圖去觸摸古代美食藝術的餘溫。談到《金瓶梅》中的美食藝術,二毛認為西門府的美食很有山東特色,也就此聊到了如今日漸式微的魯菜。

  對於魯菜,二毛也頗有感慨,「我在研究民國菜譜時,發現魯菜味道的層次是很豐富的,北京的魯菜館也很多,魯菜文化在民國時期已經相當深厚。但如今的多數魯菜館只是繼承了魯菜的鹹味,這並不是魯菜的全部。魯菜的調味方式雖然不算太過清淡,但是不會如川菜那樣用一種重味掩蓋食材的原味。」對於魯菜的現狀,二毛認為「有些衰落」,而這種衰落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魯菜偏離了傳統的東西,對古法繼承得不夠」,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如今魯菜原材料中的山珍海味,很難再找到當年那樣不被汙染的原始美味了。」□本報記者 韓雙嬌

相關焦點

  • NBA注重飲食,但有些是球員的愛好,比如巴克利就喜歡吃甜食
    NBA注重飲食,但有些是球員的愛好,比如巴克利就喜歡吃甜食。事實上,不管在體壇的哪個項目,運動員都是需要控制身體的,這需要很好的自我約束,但運動員也是人,他們也有自己的愛好,雖然不能放縱,但也可以偶爾放縱,那麼NBA裡有哪些運動員有特別喜歡的食物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一代大師魯迅,其實能文能武,既是美食家又是藝術家,最愛甜食
    1912年,魯迅、許壽裳和錢稻孫在袁世凱的命令下,負責研究和擬畫國徽圖案。當時,他們只有二十天的時間,其中魯迅負責說明書,錢稻孫負責畫出圖例。設計時間實在緊迫,好在魯迅、許壽裳和錢稻孫有著深厚的藝術功底。最終,三個人設計的這個國徽受到袁世凱極度好評。
  • 民國文學界第一吃貨魯迅,喜歡吃糖又愛吃辣椒,最喜歡吃沙琪瑪
    魯迅,這是一個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名字,可以說魯迅的文學作品影響了數代中國人,其文學思想更是永遠不會過時,而讀魯迅的作品,我們總能感覺到他霸氣凌厲的樣子,但實際上現實生活當中的魯迅卻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吃貨,甚至可以稱為民國文學界第一吃貨了。
  • 「看客」的盛宴:魯迅與民國時期的「大出喪」
    尤為關鍵的是,當時的新聞報刊對於「大出喪」也頗感興趣,常常事無巨細地進行報導,因而留下了大量此類「看與被看」的資料,使得我們能夠在魯迅的文學文本之外,一睹民國「看客」們的歷史形象。提起民國時期的大出喪,不能不首先提到上海,而提到上海的大出喪,盛宣懷大出喪又不能不提。在當時的報刊媒體中,「滬人所最喜觀者,莫如大出喪」(自由談,《申報》1919年2月17日),在整個民國時期一直被上海人津津樂道,並不斷拿來與此後的大出喪進行比較的,也正是盛宣懷大出喪。
  • 名人故事:魯迅與茶
    民國期間,紹茶一般年採兩次:頭茶,在立夏前後,不論老小,一掃而光.;約過 40天,再採二茶,稱「洗蓬」,全賴婦女手工。民國時期,這些外鄉人一樣要上稅,交「茶碗捐」。 魯迅喜歡喝茶,外因是當地濃厚的茶風俗和飲食習慣,內因是生活在大家庭中從小養成的生活習慣,跟汪曾祺一樣,算是家傳。周作人回憶說:「同是在一個城裡或鄉裡,飲食的方式往往隨人家而有差異,不必說是隔縣了。
  • 這些民國名人寫給愛人的情書,你看過嗎?
    這些民國名人寫給愛人的情書,你看過嗎?沈從文與張兆和有一天,張兆和忽然接到一封薄薄的信,拆開來看,才知道是自己的老師沈從文寫來的,信中只寫了一句話:「我不知道為什麼忽然愛上你?」魯迅與許廣平許廣平曾說過:愛情的滋生,是漠漠混混、不知不覺的,她跟魯迅也是不曉得怎麼就彼此愛上了。
  • 魯迅八大金句:民國時期的段子手,最會懟人的文豪!
    魯迅八大金句:民國時期的段子手,最會懟人的文豪!相信許多人都知道魯迅先生,我們熟悉他的文章熟悉他的為人和精神。或許大家並不知道的是,私底下的魯迅其實是一個「當紅段子手」,被圈內人稱之為民國時期最會「懟人」的文豪。那麼他到底說過怎樣的話呢?居然讓這麼多人都敬佩在他犀利的筆尖之下,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1、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自殺。
  • 魯迅:我有三大愛好,抽菸、喝酒和吃糖,沒事還能跟「豬」打一架
    提到魯迅先生,我們不得不說他是最受語文教科書寵愛的一名作家。這個被中國中學生視為男「難」神的作家,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殊不知,這位中國近代以來最著名的文學家,也有著跟常人一樣的愛好。睜開眼就抽菸,誰都比不過他魯迅很早便開始抽菸,且菸癮極其大,還總抽一些劣質煙。
  • 民國文學大師之魯迅先生
    過去對民國時期的文人的認知真是一團模糊,近期受編輯《魯迅的夫人朱安》的影響,對民國時期的文人故事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民國時期都有哪些耳熟能詳的大師呢?他們之間又有著什麼樣的聯繫呢?帶著這些問題我搜集了一些相關材料,按出生年月的先後順序列出以下17位民國時期的文學大師(魯迅、胡適、郭沫若、林語堂、沈從文、徐志摩等),並儘量的尋找他們之間的聯繫,拿出來和大家分享,望多提寶貴意見。我們今天先從魯迅先生講起,首先用一定的篇幅介紹一下魯迅先生的生平,最後講一講他與其他民國文人之間的故事。
  • 魯迅美術也是牛人?設計出北大「哭臉」校徽,民國老校徽竟這麼美
    魯迅在他1917年的日記中記錄了當時北大校長蔡元培委託他設計校徽的這段往事,魯迅雖為作家文豪,但亦有深厚的美術功底,蔡元培基於對魯迅的了解,並對其美學主張的信任,才寫信委託,魯迅欣然應允。魯迅設計的北大校徽造型是中國傳統的瓦當形象,簡潔的輪廓給人現代的感覺。
  • 魯迅與周作人,民國文壇的雙子星,為何會反目成仇?
    這張長得有點像倪大紅的人是晚清人士周伯宜,對大家或許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可他最大的貢獻不在於自身成就的高低,而是培養出了三個名震民國文壇的兒子:周樹人,周作人,周建人。周作人是著名散文家、評論家、詩人、翻譯家、思想家,曾任北平世界語學會會長,在當時也是一號大咖,他與哥哥魯迅一同被稱為民國文壇雙子星。周建人是三弟,也就是魯迅《風箏》中的小弟,相比兩位大名鼎鼎的哥哥,他的光輝不免就黯淡許多,不過他在社會活動與生物學領域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 文學家魯迅先生,興趣愛好又是什麼呢?
    所以說人的一生除了事業以外還應該讓生活充滿樂趣,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假如說事業是生活的主要顏色,那麼興趣便是輔助顏色。興趣有的時候也會改變一個人,從內向到外向,從沉默寡言到無話不談。興趣也可以讓人充滿活力,綻放出無限的生命力,從而更好的完成工作,何樂而不為呢?今天介紹的就是文學家魯迅先生,在創作上他才華橫溢,那麼在平時生活中他又有著怎樣的興趣愛好呢?
  • 魯迅名言打假:對「名人名言」的熱衷從何而來
    最近,由北京魯迅博物館製作的在線檢索系統火了。這款被網友們戲稱為「魯迅說過的話檢測系統」,可以通過搜索的方式顯示各種「魯迅語錄」的出處。網友們紛紛調侃,以後再拿魯迅的名頭編造名人名言就隨時可能露餡。事實上,這款系統上線已經有些日子,其搜索功能也僅僅是整個系統的一小部分。
  • 吃甜食後反酸燒心?半數胃食管反流由飲食所致
    葉雪菲  實習生 姚嘉媛  很多喜歡吃甜食的人會有這樣的感覺,吃甜食後不僅沒有滿足感
  • 在草菅人命的年代,魯迅為何敢痛罵民國後,還能全身而退?
    但是政權動蕩不安,民國政府要「對付」的人很多,像魯迅這樣一個非常重視鬥爭策略的人,是不在民國政府「優先」暗殺名單上的。魯迅的鬥爭策略,主要是在他的文章和他的演說中,雖然總是針鋒相對,或模仿諷刺某些官員,但從來沒有直接批評或鼓吹推翻民國政府或領導人,這樣,他就不會有那麼多危險。因此,雖然民國政府會「打」他一頓,但卻並未採取任何行動將他處死。
  • 民國兩大文豪吵架:魯迅曾寫一詩暗諷徐志摩,卻被後人當成搞笑詩
    當然,魯迅的筆尖並非只指向敵軍,有時候還會指向同行。民國時期的文人爭鋒,堪比現在的娛樂圈大戲。畢竟那個沒有流量明星的年代,文人就是時代最耀眼的明星。而魯迅,則是漫天煙火裡最閃耀的那個。 據不完全統計,魯迅一生交鋒過的名人不下5個。甚至連他的親弟弟周作人,也和魯迅因為政治上的立場老死不相往來。而我國近代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也因為「女師大風潮」和魯迅結下了梁子。
  • 【霸州名人】民國名人張璧考略
    張璧,字玉衡,河北霸州人,1885年生,是早期同盟會會員,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反袁護國戰爭中有突出表現,當時有「南胡汪、北二張」之譽1,可稱為民國初期的風雲人物
  • 魯迅與收藏的故事
    12日,下午至琉璃廠,歷觀古書肆,購傅氏《纂喜店叢書》。21日,晚散步宣武門外,以銅元十枚得二花卉冊。25日,下午至琉璃廠購《李太白集》、《觀元量壽佛經》、《中國名畫》。30日,晚遊琉璃廠,購《史略》一部兩冊,李龍眠白描《九歌圖》一帖,羅兩峰《鬼趣圖》。   通過粗略的統計,我們可知,魯迅在北京居住的14年間,總共去琉璃廠480多次,採買圖書、碑帖3800多冊。
  • 民國教授和現今教授收入對比折射時代風貌
    關於民國時期大教授的收入,一直以來是個比較有趣的話題,關注的人也非常多,做相關研究的人也很多。這方面的數據非常多,而且詳實可靠,原因是民國時期的文人、學者、政治人物都非常熱衷寫日記,而往往這裡面就有很多關於經濟上的記述。
  • 魯迅在京故居面臨拆遷 王幹:名人故居充滿文化氣息
    然而1923年7月14日,魯迅在日記裡寫道:「是夜始改在自食吃飯,自具一餚,此可記也。」一直共同飲食的大家庭裡,他突然獨自開夥。7月19日,魯迅收到了周作人那封后來變得極有名的絕交書。14日那天發生了什麼,無人知曉,但是此後魯迅、周作人兄弟的決裂,眾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