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開展《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問卷調查的通知!

2021-01-07 網易

2021-01-03 17:21:30 來源: 廢舊生意更輕鬆

舉報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全面推進科學立法,現組織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以下簡稱《循環經濟促進法》和《廢電器電子管理條例》)問卷調查工作。此次問卷採取網上調查方式,歡迎各界人士積極參與!

  一、問卷調查開放時間

  自通知之日起至2020年12月22日。

  二、問卷調查參與方式

  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

  2020年12月9日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處理活動,促進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發展,保護環境,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處理活動,是指將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進行拆解,從中提取物質作為原材料或者燃料,用改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物理、化學特性的方法減少已產生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數量,減少或者消除其危害成分,以及將其最終置於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填埋場的活動,不包括產品維修、翻新以及經維修、翻新後作為舊貨再使用的活動。
第三條列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以下簡稱《目錄》)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處理及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
國務院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環境保護、工業信息產業等主管部門制訂和調整《目錄》,報國務院批准後實施。
第四條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資源綜合利用、工業信息產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擬訂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的政策措施並協調實施,負責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的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負責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的管理工作。國務院財政、工商、質量監督、稅務、海關等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負責相關管理工作。
第五條國家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實行多渠道回收和集中處理制度。
第六條國家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實行資格許可制度。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審批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企業(以下簡稱處理企業)資格。
第七條國家建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用於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費用的補貼。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進口電器電子產品的收貨人或者其代理人應當按照規定履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的繳納義務。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應當納入預算管理,其徵收、使用、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工業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制訂,報國務院批准後施行。
制訂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的徵收標準和補貼標準,應當充分聽取電器電子產品生產企業、處理企業、有關行業協會及專家的意見。
第八條國家鼓勵和支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相關技術標準的研究以及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示範、推廣和應用。
第九條屬於國家禁止進口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不得進口。

  第二章相關方責任

  第十條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進口電器電子產品的收貨人或者其代理人生產、進口的電器電子產品應當符合國家有關電器電子產品汙染控制的規定,採用有利於資源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設計方案,使用無毒無害或者低毒低害以及便於回收利用的材料。
電器電子產品上或者產品說明書中應當按照規定提供有關有毒有害物質含量、回收處理提示性說明等信息。
第十一條國家鼓勵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自行或者委託銷售者、維修機構、售後服務機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經營者回收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電器電子產品銷售者、維修機構、售後服務機構應當在其營業場所顯著位置標註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提示性信息。
回收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應當由有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的處理企業處理。
第十二條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經營者應當採取多種方式為電器電子產品使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回收服務。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經營者對回收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進行處理,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取得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未取得處理資格的,應當將回收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交有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的處理企業處理。
回收的電器電子產品經過修復後銷售的,必須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等國家技術規範的強制性要求,並在顯著位置標識為舊貨。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制定。
第十三條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將廢棄電器電子產品交有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的處理企業處理的,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資產核銷手續。
處理涉及國家秘密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依照國家保密規定辦理。
第十四條國家鼓勵處理企業與相關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銷售者以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經營者等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回收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
第十五條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勞動安全和保障人體健康的要求。
禁止採用國家明令淘汰的技術和工藝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
第十六條處理企業應當建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的日常環境監測制度。
第十七條處理企業應當建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數據信息管理系統,向所在地的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的基本數據和有關情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的基本數據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3年。
第十八條處理企業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依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稅收優惠。
第十九條回收、儲存、運輸、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和環境衛生管理的規定。

  第三章監督管理

  第二十條國務院資源綜合利用、質量監督、環境保護、工業信息產業等主管部門,依照規定的職責制定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的相關政策和技術規範。
第二十一條省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同級資源綜合利用、商務、工業信息產業主管部門編制本地區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發展規劃,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
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鄉規劃。
第二十二條取得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等規定辦理登記並在其經營範圍中註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的企業,方可從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活動。
除本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外,禁止未取得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的單位和個人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
第二十三條申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備完善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設施;
(二)具有對不能完全處理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妥善利用或者處置方案;
(三)具有與所處理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相適應的分揀、包裝以及其他設備;
(四)具有相關安全、質量和環境保護的專業技術人員。
第二十四條申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應當向所在地的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提交書面申請,並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受理申請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完整的申請材料之日起60日內完成審查,作出準予許可或者不予許可的決定。
第二十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通過書面核查和實地檢查等方式,加強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活動的監督檢查。
第二十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向有關部門檢舉。有關部門應當為檢舉人保密,並依法及時處理。

  第四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七條違反本條例規定,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進口電器電子產品的收貨人或者其代理人生產、進口的電器電子產品上或者產品說明書中未按照規定提供有關有毒有害物質含量、回收處理提示性說明等信息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產品質量監督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八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未取得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擅自從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活動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照《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查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停業、關閉,沒收違法所得,並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九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採用國家明令淘汰的技術和工藝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由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依法暫停直至撤銷其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
第三十條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造成環境汙染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按照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三十一條違反本條例規定,處理企業未建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數據信息管理系統,未按規定報送基本數據和有關情況或者報送基本數據、有關情況不真實,或者未按規定期限保存基本數據的,由所在地的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二條違反本條例規定,處理企業未建立日常環境監測制度或者未開展日常環境監測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三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五章附則

  第三十四條經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設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集中處理場。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集中處理場應當具有完善的汙染物集中處理設施,確保符合國家或者地方制定的汙染物排放標準和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技術標準,並應當遵守本條例的有關規定。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集中處理場應當符合國家和當地工業區設置規劃,與當地土地利用規劃和城鄉規劃相協調,並應當加快實現產業升級。
第三十五條本條例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END

  免責聲明: 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圖片、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平臺聯繫的,請致電:17734576635,或在文章下方留言,以便平臺儘快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廢棄電子電器回收網絡缺失 二手市場監管無序
    而具有法律強制力的國家標準《二手(舊)電子電器品質技術要求》卻至今尚未出臺。  那麼,什麼是延伸生產者責任制度(EPR)?發達國家及地區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EPR執行模式如何?我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的現狀及具體實施情況如何?應該選擇怎樣的EPR執行模式?本版特約上海大學國際工商與管理學院的研究人員對此進行探討。
  • 電子垃圾回收
    2008年,太原市環保志願者協(以下簡稱「協會」)會開始關注電子垃圾對環境的汙染及電子垃圾的去向。首先,協會為了了解公眾對「電子垃圾」的態度,從各種角度草擬了「電子垃圾調查問卷」,印製了600份。組織志願者在不同地段開展了問卷調查,並對收回的調查問卷做了總結報告。
  • 生態環境部赴清遠市開展2016年度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理情況...
    10月19日,生態環境部及其委託的第三方組成的覆核工作組赴清遠東江環保技術有限公司開展該公司2016年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情況現場覆核工作。首先,覆核工作組組長張冰潔介紹了此次覆核工作的相關要求和重要意義,隨後,聽取了清遠市東江環保技術有限公司2016年度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理情況及清遠市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企業環境監管情況的匯報。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的通知
    制定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政策指引和評價標準,引導生產企業深入開展生態設計,優先應用再生原料,積極參與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和資源化利用。支持生產企業建立廢棄電器電子等產品的新型回收體系,通過依託銷售網絡建立逆向物流回收體系,選擇商業街區、交通樞紐開展自主回收試點,運用「網際網路+」提升規範回收率,選擇居民區、辦公區探索加強垃圾清運與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的銜接,大力促進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規範回收、利用和處置,保障數據信息安全。
  • 問題探討丨小型電子廢棄物的回收困境和對策(上)
    中國小型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正在學習別國先進經驗的過程中進步。德國是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管理的先行國,出臺了一系列法規政策:專項法《電子電器設備的銷售、返回與環境友好處置法》(以下簡稱《電子廢棄物法》),列出了10類電子電器設備以及每個類別設備的明確種類。
  • 廢棄豆漿機、電風扇、電吹風等能換米麵油 15個社區嘗鮮小舊家電回收
    從處理渠道來看,受訪居民將閒置小舊家電賣給正規回收企業的僅佔6.31%,另有24.84%直接扔到垃圾桶、33.04%賣給小商販、30.01%在家閒置,其餘居民則表示不知道處理方式。其實,本市從2018年就已持續開展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試點建設,也一直是北京節能環保宣傳的特色活動。今年活動的主題更有針對性、更具體——小舊家電回收。「這也是在落實生活垃圾分類要求。」
  • 廢棄豆漿機、電風扇等能換米麵油 15個社區嘗鮮小舊家電回收
    大多數淘汰下來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都含有毒有害物質,處置不當會帶來環境汙染,但又缺乏正規的回收渠道。如何破解回收難題?北京市發改委近日介紹,北京市已啟動「小舊家電回收日」活動,已有兩家專業回收企業走進了15個社區,共回收小舊家電約2200件。
  • 廣州報廢電子電器回收聯繫電話
    廣州報廢電子電器回收聯繫電話廣州益美環境服務有限公司,簡稱益美環境,業務遍布全省,泛珠三角地區。主要回收品類有:金屬回收、變壓器回收、中央空調回收、電腦回收、空調回收、工廠設備回收、機械設備回收、製冷設備回收、電線電纜回收、製冷壓縮機頭、酒樓設備回收、發電機回收、電櫃回收等。
  • 北京:《關於修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決定》修正
    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本市其他有關規定進行管理。第三條 生活垃圾處理是關係民生的基礎性公益事業。加強生活垃圾管理,維護公共環境和節約資源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本市城市管理、住房和城鄉建設等相關部門應當加強對建築垃圾的全程控制和管理,制定建築垃圾再生產品質量標準、應用技術規程,採取措施鼓勵建設工程選用建築垃圾再生產品和可回收利用的建築材料,支持建築垃圾再生產品的生產企業發展。
  • ​考霸帶你讀時評(六十六):完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
    從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出發,我國於2012年設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向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收繳資金,補貼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企業。在基金激勵下,全國建成109家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企業,有力推動了節能與綜合利用事業的發展。不過由於廢舊家電積存量很大,實際報廢量遠大於預估報廢量,基金存在缺口,基金付款還無法有效滿足實際需求。
  • 家電回收請帶上廢舊手機 將有過億部手機被閒置廢棄
    地球的資源有限,因此廢棄資源的回收再利用顯得十分迫切。而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廢棄手機再利用,已經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據媒體報導,目前全球每年廢棄的手機約有4億部,其中中國有約1億部。一項研究表明,依照我國目前每年廢棄1億部手機估算,這些廢舊手機總重達1萬噸,若回收處理能提取1500公斤黃金、100萬公斤銅、3萬公斤銀。如此多的廢棄手機該如何回收、回收渠道如何?是否正規?
  • 電子垃圾 e-waste
    據悉,《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將於201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屆時,違規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者最高將被處以50萬元罰款。根據該條例,無證經營電子垃圾回收業的人將被處以罰款,罰金從5萬到50萬元不等。報導中的e-waste就是「電子垃圾」或「電子廢棄物」。也可以用waste electronic equipment來表示。廢棄不用的電子設備都屬於電子廢棄物。
  • 廢棄電子產品回收需找正規渠道 北京設定點企業和20個郵政網點
    隨著家電和電子設備更新速度加快,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堆不知如何處理的老舊產品。有些市民會隨手將這些電子產品當成垃圾扔掉。殊不知,不正當處置電子廢棄物造成的汙染是城市環境汙染的最主要來源之一。北京市在去年啟動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新型回收體系建設工作後,又於今年確定了13家企業作為相關定點單位。
  • 家電回收能否迎來新局面?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開始實施,在全國掀起了一股垃圾分類的潮流,讓垃圾分類也成為了一種新時尚。人們常說: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這句話用在家電回收行業則尤為貼切。廢舊家電產品中包含了許多玻璃、塑料、橡膠等可回收的資源,以及金銀等貴重金屬。如果能夠進行科學規範的處理,不僅能加強再生資源的回收與利用,更能降低對環境的汙染。
  • 百度回收站:電子垃圾回收的正規軍
    手機拍攝家中廢舊電器,「百度回收站」自動識別電子垃圾類別並顯示回收價格。8月18日,聯合國百度大數據聯合實驗室在北京成立,將利用百度強大的技術創新實力,助力聯合國解決環保、健康等人類發展問題。實驗室同步發布了第一個環保解決方案——「百度回收站」輕應用,旨在搭建消費者處理電子垃圾的一站式平臺。
  • 2020-2026年電子垃圾回收與利用市場深度調查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不正規的回收過程  4.5 非正式回收工藝的負面影響  4.6 公眾對電子廢物管理問題的反應  4.7 電子廢物管理的法律反應  4.8 大型先進技術處理設施第五章 我國電子廢物的法規與政策  5.1 我國電子廢物物的產生和處理狀況分析    5.1.1 產生量速度特點
  • 《大連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
    工業固體廢物、建築垃圾、農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等固體廢物以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動物屍體的管理,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規定執行。第三條 本市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標準分類。第四條 生活垃圾分類堅持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簡便易行的原則,推動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 關於《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的說明
    為防治農藥包裝廢棄物汙染,保障公眾健康,保護生態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農藥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農業農村部、生態環境部組織起草了《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現就起草情況作如下說明。
  • 國內首家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平臺在滬亮相
    會上,國內首家專業廢舊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平臺——「快收網」首次亮相申城。在現場,該回收平臺還為參觀群眾提供了現場手機、電子產品檢測回收體驗服務。  據這款平臺的開發者介紹,通過這個平臺,居民用戶可以很輕鬆地對家中閒置的廢舊手機、平板電腦及「四機一腦」(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空調、電腦)等家用電器進行殘餘價值在線評估;可以很簡單地獲取國內專業環保的回收及報廢處置服務;還可以得到一筆相對不菲的回收款。  該平臺負責人還聲明,不會直接將回收的手機交給二手手機回收商。
  • 關於買賣合同的10大變化 | 學習民法典
    生產、銷售、進口依法被列入強制回收目錄的產品和包裝物的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該產品和包裝物進行回收。電子商務、快遞、外賣等行業應當優先採用可重複使用、易回收利用的包裝物,優化物品包裝,減少包裝物的使用,並積極回收利用包裝物。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商務、郵政等主管部門應當加強監督管理。國家鼓勵和引導消費者使用綠色包裝和減量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