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經過數千年的文明發展,終於在數百年前走上了科技發展的道路。而在科技的幫助下,我們很快實現了飛天的願望,走出地球看到了浩瀚的宇宙。
相對於宇宙來說,地球實在是太渺小了,由於誇張的尺度,讓人們對宇宙充滿了無限的好奇心,想要探索明白宇宙中的各種奧秘。可是隨著人類對宇宙認知的越來越多,最初的好奇心開始轉變為敬畏和恐懼。
最初人類認識宇宙的時候,看到的是一個黑暗寒冷孤獨的空間,完全無法跟地球的豐富多彩相比。可是隨著人類觀測技術的不斷提升,我們的目光走出了太陽系,走出了銀河系,走到了光可到達的最遠距離。
這個時候,我們才明白,宇宙才是真正精彩的空間。而在浩瀚的宇宙中,除了各種精彩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危險存在,不管是小行星撞擊,太陽毀滅還是超新星爆發,都可以讓地球生命歸零重啟。如果是一個黑洞來到了太陽系,那整個太陽系在不久的將來也會徹底消失,在太陽系的位置只會留下一個空洞。
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我們也認知到了宇宙正在加速膨脹,而宇宙的膨脹讓我們想到了一種可能,那就是宇宙之外可能有更加神秘浩瀚的空間存在。要知道我們平時吹氣球的時候,氣球之所以能夠膨脹除了不斷往裡面吹氣之外,更重要的還是氣球之外有地球這個空間存在。
如果我們將一個氣球固定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那麼氣球最大膨脹也不會超過這個空間的範圍。氣球的膨脹是如此,那麼宇宙的膨脹應該也與之相似,如果宇宙之外沒有空間的存在,它怎麼能夠一直膨脹下去?
理論上來講,任何事物想要膨脹,它的外面都需要有空間的存在。正是認識到了宇宙之外可能有空間存在,科學家們對宇宙之外空間的樣子也提出了三種觀點,其中最後一個比較接近現實。
一、宇宙可能是一個生命體的神經元組織,對於宇宙可能是某個生命體的一部分,相信朋友們也聽說過這樣的顛覆性猜想。這個觀點雖然讓人們難以接受,但是不少的科學家還支持它,並且為此發表了一些科學研究論文。
科學家之所以猜測,宇宙可能是生命體的某一神經元組織,主要是科學家在研究人類大腦的時候,發現跟宇宙有許多相似之處。如果我們將宇宙縮小到跟人類大腦這麼大,那麼你會驚奇地發現,二者的確有許多相似之外。
人類的大腦有大量的神經元存在,它們縱橫交錯,組成了大腦這個複雜精密的結構。而宇宙有數不盡的天體,星系,星系團等結構,而且這些結構並不是完全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呈現纏繞連接的狀態。
行星圍繞恆星轉,恆星系圍繞更大的星系中心運動,而大星系又圍繞星系之外更大結構的質心運動。整個宇宙都處於一種運動狀態,其中的各種天體,星系等組成了一個縱橫交錯複雜的宇宙網絡。這一點跟人類大腦是有相似之外。
二、宇宙是一個無限的空間,這種觀點認為,我們的宇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無限空間,沒有宇宙之外的存在。可是這種觀點卻難以解釋宇宙的快速膨脹以及宇宙大爆炸理論。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的宇宙本身就是無限大的空間,那宇宙的起源可能就不是奇點大爆炸,而是其他的模式。並且既然宇宙的空間是無限的,可是為什麼現在它還在快速膨脹?膨脹的意義又何在?
或許這種觀點我們可以用另一種方法來解釋,比如我們的宇宙本身是無限的,而在這個無限的空間內只有一個非常小的「氣泡」,這個「氣泡」誕生於138億前,誕生之後就開始不斷膨脹,不斷佔據宇宙本身的空間。而人類就生存在這個「氣泡」中。
三、宇宙之外是平行宇宙,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之後,對宇宙之外的樣子同樣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宇宙不是唯一的,而是以多元的形式存在。我們的宇宙之外還有一個更加浩瀚的空間,那裡有著無數的宇宙,其中一個就是我們生存的宇宙。
霍金曾經也提出了跟愛因斯坦相似的觀點,他同樣也認為宇宙之外還有宇宙,也就是平行宇宙存在。而支持平行宇宙論的基礎科學是弦理論。弦論的一個基本觀點是,自然界的基本單元不是電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之類的點狀粒子,而是很小很小的線狀的「弦」。
弦理論還告訴我們,宇宙是以多維度形式存在,每一個維度都有無靈敏的宇宙存在。而人類生存的宇宙只是一個三維空間,在三維空間中有無數的平行宇宙存在。
我們可以將這些宇宙想像成一個個碎片,而碎片之外還有更大的空間,這種空間有11個。每一個代表一個維度,每一個維度空間之內又有無數的宇宙存在。這些宇宙相互獨立互不幹涉,都有自己的一套科學體系存在。每一個維度空間的科學理論是一個體系,而不同的維度空間科學基礎體系可能不一樣,所以三維空間的人類無法理解四維空間的奧秘和科學。
當然,這個觀點雖然是目前科學家比較認可的一個猜想,但是在弦理論沒有被實驗證實之前,它還只是一個理論猜想。如果我們能夠在未來證實弦理論,那麼多維空間的存在將會成為事實,那個時候平行宇宙論或許也就會成為現實。
只不過,即使在未來我們證實了宇宙之外有空間存在,可是想要走出這片宇宙去探索宇宙之外的奧秘,可能也是很難做到的事情。除非人類將科學發展到終點,能夠將理論存在的蟲洞技術變成現實,或許才有可能打破空間屏障,走出宇宙。只是不知道,那個時候人類看到宇宙之外的情景,會是什麼樣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