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今日是我國第36個教師節,跟隨記者走進任城區李營鎮中心小學,聽音樂教師開偉描繪她的三尺講臺。
「為鄉鎮教育奉獻一生,爺爺教我該做什麼」
開偉老師是1976年生人,當記者第一次在校園內見到開偉老師時,她正在整理教具。「我很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時間久了之後,心態會變得年輕許多。」開偉老師說。上世紀50年代,開偉的爺爺開佩珩帶著上課所需的用具,步行穿過泥濘的小路,就到了現在已不存在的魚臺縣谷亭鎮胡集小學。不大的學校,不多的學生和老師,是開佩珩奉獻了自己30多年熱情與心血的地方。
「在我上學時,爺爺騎著自行車,帶我去看學校曾經所在的地方。現在那裡已經改建,當年的校舍已經不在了,爺爺還是會經常去那裡,佇立許久。」開偉說,一次陪爺爺聊天時,爺爺說鄉鎮小學裡的孩子們由於沒有音樂、舞蹈等老師,沒有辦法去學習這些科目,只能勉強保證文化科目的學習。「城市裡孩子能學到的東西,我希望我的學生們有一天也能學到。」爺爺的一句話,在開偉的心中生了根,發了芽。
開偉上大學讀的是師範類專業,在當年,音樂和舞蹈屬於必修類科目。大學期間,正在做義工的爺爺聯繫到開偉,詢問她是否有時間幫忙給學生們排一個歌舞類的節目。開偉了解到情況後,立即找到爺爺,用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包攬了化妝、編排等工作。看著爺爺欣慰的笑容,開偉告訴自己,畢業後要完成爺爺的願望,做一位優秀的鄉鎮小學音樂老師。
「母親讓我明白了什麼是敬業精神」
開偉的母親繆美皊在退休前是魚臺縣谷亭鎮中心小學的一名教師。由於鎮上的老師比較少,繆美皊的工作內容很多。除了自己的教學任務以外,經常還要操心學生在校的生活狀況。開偉告訴記者,小時候母親經常會在學校工作到很晚,天都很黑了也不見回家。
說到印象最深的一件事,開偉告訴記者,由於父親工作比較忙,母親又經常加班,她和兄妹們需要自己做晚飯。有一次由於操作失誤,灶臺失火點燃了房子,幾個年齡不大的孩子慌了神。鄰居發現家中有火光後,將孩子們救出後,才找到在學校埋頭備課的繆美皊。發生這件事後,繆美皊將工作時間稍微壓縮了一些,但每天依然會工作到很晚。開偉為此向母親抱怨過許多次。「當了老師,就要有敬業精神。你們是我的孩子,學生來到我的班裡,他們就也是我的孩子。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要對他們負責。」就是這麼簡單的一段話,讓開偉明白了,什麼才是人民教師。
大學畢業後的開偉在任城區李營鎮一所幼兒園任教,之後調動至李營鎮中心小學。從教26年,開偉老師也獲得了不少榮譽:2010年,執教的一節農村音樂課例參加省優質課評比榮獲一等獎;2014年12月獲得任城區教學能手;2017年9月被評為任城區優秀教師;2019年8月評為任城區教書育人楷模……對於開偉老師來說,這些榮譽,其實都來自於父輩對她的影響和教誨。
開偉告訴記者,儘管母親並沒有擔任過她所在班級的老師,但是她在學校裡經常可以看到母親忙碌的身影。「那時候就覺得,作為老師的她,比作為母親的她,看起來更加偉大。那時候的自己剛剛懂事,就開始想成為像她一樣的人,為鄉鎮教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現在的開偉作為一名鄉鎮小學教師,也在拼盡全力教授孩子們,傳承長輩以及教師路上前輩們的意志。
記者: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