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論文數量、影響因子不可與獎勵獎金掛鈎,網友:早就該治

2020-12-17 量子位

金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最新消息,科技部、自然基金委發出一條重磅通知:

論文數量、影響因子不可與獎勵獎金掛鈎。

此「令」意在全面加強科研作風學風建設,進一步壓實國家科技計劃任務承擔單位的主體責任。

科技部、自然基金委重磅通知

這項通知文件一共提出了10個要求,包括重視科研作風學風、理性看待學術論文、建立科研數據匯交制度等等。

通知中所涉及的完整要求如下:

一、從事科研活動的各類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社會組織等是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建設第一責任主體,在承擔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任務時要將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建設工作擺上重要日程,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開展常態化管理,強化責任傳導,確保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建設各項要求落實到位。

二、各有關單位要嚴格執行信息報送制度,對重大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問題的調查處理情況及結果須按要求報送所在地省級科技行政管理部門,涉及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科研項目、創新基地、科技獎勵、人才工程等的,應同時報送相關管理部門。每年年底要通過國家科研誠信管理信息系統報告本單位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建設情況。

三、科學、理性看待學術論文,注重論文質量和水平,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鈎,不使用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專項資金獎勵論文發表。

四、建立並嚴格執行科研數據匯交制度,確保本單位科研活動的原始記錄及時、準確、完整,保存得當,做到可查詢、可追溯。

五、加強對本單位科研人員的日常教育引導,在入學入職、職稱晉升、參與各類科技活動等重要節點必須開展科研誠信教育,在年度考核、評獎、評優時要對科研人員的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情況進行考評。督促項目團隊負責人、研究生導師加強對團隊成員、學生的科研誠信教育和管理。

六、加強對本單位擬公布的突破性科技成果和重大科技進展的審核把關,確保實事求是、科學嚴謹,督促項目負責人、團隊負責人、導師等對擬發表的論文嚴格把好學術關、誠信關,確保發表的論文嚴謹規範、數據真實。

七、及時主動糾正本單位人員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等方面的問題,對存在傾向性、苗頭性問題的,通過談話提醒等方式指導相關人員及時改正;對嚴重違背科研誠信、科研倫理等要求的,要嚴肅查處

八、各有關單位在申請各類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科研項目、創新基地等時要對落實本通知確定的主體責任事項作出明確承諾,在申請時尚未達到相應要求的,應說明情況並承諾改正。

九、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將把各有關單位籤署的承諾書作為批覆相關科技活動的重要依據並納入重點核驗範圍。對不實承諾或違背承諾的,依據《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關於「以故意提供虛假信息等獲得科研活動審批」的規定進行處理並限期整改。相關單位整改完成前,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對該單位申請的科技活動不予受理

十、各有關單位在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建設方面的主體責任履行情況將納入信用記錄,對存在問題較多的,將列入重點監督對象

網友:早就該治了

此「令」一出,可謂是震撼了整個學術圈。

畢竟最近在科研方面的造假等負面新聞風波不斷,而與此「令」相關話題的討論也是非常火爆。

許多網友都對此表示認可、大力支持,還有說「早該治了」的。

但也有一部分網友對此「令」表示擔心,主要集中在具體實施方面:

國家的出發點是極好的,但是具體實施得如何,需要更完善的各項其他相關制度的支持。

不過大家普遍還是覺得邁出了重要一步。

你如何看待這項通知?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科技部重磅通知!論文數量、影響因子不可與獎勵獎金掛鈎
    29日,科技部官網發布《關於進一步壓實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任務承擔單位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主體責任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 科技部明確論文數量不可與獎勵掛鈎
    【科技部明確論文數量不可與獎勵掛鈎】29日,科技部發布《通知》,其中明確,科學、理性看待學術論文,注重論文質量和水平,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鈎,不使用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專項資金獎勵論文發表。
  • 科技部: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與獎勵獎金掛鈎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為全面加強科研作風學風建設,日前,科技部網站發布《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關於進一步壓實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任務承擔單位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主體責任的通知》(下稱《通知》)。
  • 科技部明確,論文發表數量不與獎勵獎金掛鈎
    29日,科技部發布《通知》,其中明確,科學、理性看待學術論文,注重論文質量和水平,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鈎,不使用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專項資金獎勵論文發表。
  • 論文數量、影響因子不再與獎勵掛鈎,學術界再臨重大變革?
    近日,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壓實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任務承擔單位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主體責任的通知》,火爆學術界,引發激烈討論。《通知》中明確要求:科學、理性看待學術論文,注重論文質量和水平,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鈎。
  • 科技部明確論文數量不可與獎勵掛鈎,學術界何去何從?
    文件中表明「科學、理性看待學術論文,注重論文質量和水平,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鈎,不使用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專項資金獎勵論文發表。」,當科技部將這一點取消之後,無疑是對傳統評價機制發起了衝擊。
  • 沒有獎勵金,論文數量、影響因子形同虛設?學術界不淡定了
    《通知》中明確要求:科學、理性看待學術論文,注重論文質量和水平,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鈎。沒有獎勵金,學者們還會追求多發影響因子高的論文嗎?論文數量、影響因子不可與獎勵獎金掛鈎,能破解「唯論文」嗎?
  • 學術論文發表數量不與獎勵獎金掛鈎
    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日前發布通知,進一步壓實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任務承擔單位在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建設中的主體責任,全面加強科研作風學風建設。通知要求,各有關單位要嚴格執行信息報送制度,對重大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問題的調查處理情況及結果須按要求報送所在地省級科技行政管理部門,涉及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科研項目、創新基地、科技獎勵、人才工程等的,應同時報送相關管理部門。每年年底要通過國家科研誠信管理信息系統報告本單位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建設情況。
  • 科技部發文明確: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
    每經編輯:周宇翔科技部網站消息,日前,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發布《關於進一步壓實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任務承擔單位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主體責任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全面加強科研作風學風建設,進一步壓實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
  • 科技部發《通知》 整治科研作風學風,論文與獎金不再掛鈎
    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這份由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發布的文件共提出10項要求,包括要嚴格執行信息報送制度,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鈎等。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三、科學、理性看待學術論文,注重論文質量和水平,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鈎,不使用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專項資金獎勵論文發表。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四、建立並嚴格執行科研數據匯交制度,確保本單位科研活動的原始記錄及時、準確、完整,保存得當,做到可查詢、可追溯。
  • 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與獎勵獎金掛鈎
    《通知》指出,科學、理性看待學術論文,注重論文質量和水平,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鈎,不使用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專項資金獎勵論文發表。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要求破除論文「SCI至上」。鼓勵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科技部、財政部發布《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文件明確,要破除科技評價中過度看重論文數量多少、影響因子高低,忽視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等「唯論文」不良導向。
  • 科研論文數量不與獎勵獎金和職稱掛鈎!切莫走向另外一個極端!
    【科研論文數量不與獎勵獎金掛鈎,職稱評定與SCI論文及項目脫鉤!切莫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注重論文質量和水平,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鈎,不使用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專項資金獎勵論文發表。職稱評定不再以SCI論文為前提條件。
  • 發表頂刊論文每篇獎勵100萬!不「唯論文」卻仍以此作為激勵機制
    不過,以上提及科研獎勵的做法,也迎來了明確制止的要求。7月29日,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發文,要求科學、理性看待學術論文,明確指出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鈎。通知提出10項具體要求,包括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鈎,不使用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專項資金獎勵論文發表;嚴格執行信息報送制度;建立並嚴格執行科研數據匯交制度;在年度考核、評獎、評優時要對科研人員的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情況進行考評、並將履行情況納入信用記錄等等。
  • 發表NS論文,每篇獎勵100萬!是否有違「破五唯」?
    7月29日,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發文,要求科學、理性看待學術論文,明確指出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鈎。通知提出10項具體要求,包括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鈎,不使用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專項資金獎勵論文發表;嚴格執行信息報送制度;建立並嚴格執行科研數據匯交制度;在年度考核、評獎、評優時要對科研人員的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情況進行考評、並將履行情況納入信用記錄等等。
  • 論文與獎勵「脫鉤」是一大步
    來源:南方日報科技部、自然基金委日前在官網發布通知: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任務承擔單位要科學、理性看待學術論文,注重論文質量和水平,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鈎,不使用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專項資金獎勵論文發表。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呂建曾將我國科技發展問題總結為「一對矛盾」「兩個軟肋」。
  • 獎勵與論文應該完全「脫鉤」嗎?
    鑑於兩派爭論不休,科技部和自然科學基金委於7月29日再次發文《關於進一步壓實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任務承擔單位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主體責任的通知》,強調「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鈎,不使用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專項資金獎勵論文發表。」
  • 科技部:獎勵論文發表的高校和科研單位將被處理!
    二、出臺破除「唯論文」的政策文件「唯論文」是「四唯」中最突出的問題,為堅決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引導科研人員注意力從發論文轉到出實績上來、把科技評價的重點從數數量轉到評質量上來,切實為科研人員減輕負擔、擺脫「論文枷鎖」,2020年2月17日,科技部會同財政部出臺《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以下簡稱《破除「唯論文」若干措施》),聚焦國家科技計劃項目
  • 取消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早該這樣了
    改革涉及招生考試、培養與學位、導師評聘、質量監控、學科專業設置等關鍵環節,其中提出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的陳規。學術論文和學位資格掛鈎存在不少弊端,在能否拿到學位資格的無形壓力下,部分學生被動加入論文發表隊伍,而不少院校僅強化發表及數量考核,卻忽視過程把關,如對發表期刊的範圍、數量僅作寬泛要求,卻不對論文進行學術水平評價,大量研究生發表的論文平平無奇,質量堪憂。
  • 科技部發文:理性看待學術論文,不使用國家資金獎勵論文發表,嚴把論文學術關、誠信關
    二、各有關單位要嚴格執行信息報送制度,對重大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問題的調查處理情況及結果須按要求報送所在地省級科技行政管理部門,涉及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科研項目、創新基地、科技獎勵、人才工程等的,應同時報送相關管理部門。每年年底要通過國家科研誠信管理信息系統報告本單位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建設情況。
  • 叮咚快評|論文與獎勵「脫鉤」,拿什麼判斷科研水平?
    青的蜂科技部日前在官網發出一則通知: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鈎,不使用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專項資金獎勵論文發表。中科院院士呂建曾將我國科技發展問題總結為「一對矛盾」「兩個軟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