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
隨著大量南美慈鯛類觀賞魚的普及,越來越多的魚友加入到了養殖此類觀賞魚的隊伍中來,包括了燕魚、七彩、金菠蘿魚等大型慈鯛,還有一些像金波子、阿卡西、酋長類的短鯛,在它們的繁殖中無一例外的得用到軟水,我們該如何去辦呢,沒有軟水就不行嗎?
關於水硬度的調節會有很多種方法,常見的有在水中加入環氧樹脂、純淨水、蛋白棉、欖仁葉、沉木等很多方法,而最為直接的可能就是添加蒸餾水了。
為什麼提到這個問題,是因為養魚老道曾經就這麼玩過,當時是要繁殖金菠蘿魚而條件有限,那個年代也不知道什麼沉木、欖仁葉之類的東西,唯一能用的上的就是蒸餾水了,而且效果比較快,也很便宜。
雖然說蒸餾水只是在短期內能夠快速中和水質的硬度,哪怕是幾天也足夠用了,因為小魚苗從孵化到起水遊動也不過是五六天的時間,水質硬度的回升也會有一個緩慢的過程,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養魚老道卻發現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如果我們去整缸大範圍使用蒸餾水的話,雖然看起來各項指標絕對都正常,但是小魚苗根本就沒有孵化出來的可能,甚至於一條也不出,這個可能與蒸餾水毫無任何營養成分有很大的關係。
比如說我們當地的水質,PH都在中性偏上一點:7.5到8左右,我想去要調低這個數值,基本上一個魚缸裡兌上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蒸餾水,效果就會很好,在這個比例下,觀賞魚的孵化率反而很高,如果再加多點蒸餾水,魚苗孵化率也會隨之降低。
另一個問題就是,觀賞魚的繁殖成功與否,有時候並不一定和水質的軟硬度有必然的聯繫,有些品種的觀賞魚,在中性偏鹼的水質中,都能夠繁殖的很好。
像繁殖能力超強的,紅尾皇冠、地圖魚、藍曼龍魚,繁殖它們根本不必去過於在乎水質軟硬的問題,照樣也能夠有很高的孵化率和成活率,這其中可能還有一些基因的問題吧,對於這些觀賞魚像我們這裡的水質,根本不用去調水繁殖。
普通的經過晾曬的自來水就能夠繁殖的很好,我曾經記得有一個魚店老闆,當我在店裡繁殖燕魚成功的時候,他反而繁殖不出來,他就有點不好意思了。
因為他比我養魚的時間要早很多,可以說是一位老前輩,所以他就把自己不能繁殖燕魚的原因,歸結到了他的魚店用水是井水的緣故,因為井水的硬度比較大。
但是比較可笑的是,過了沒有多長時間,他自己飼養的一對羅漢魚,無意間竟然繁殖了,也是使用同樣的井水,雖然產卵率不高,不過最終還是成活了150多條魚苗,這個概率如果是玩繁殖的魚友,一定會感覺相當不錯了。
別忘了是羅漢魚啊,而且是第一窩啊,還是用的井水。
所以說對於金菠蘿魚的繁殖,養魚老道一開始也是因為調水的問題費盡了心機,雖然最終有所成功,但自從那窩羅漢魚的繁殖成功,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我乾脆不兌水了,看看結果又會如何?
最終一對金菠蘿魚,它們在原缸裡PH值接近7.5的時候,竟然也成功的繁殖了,並且出魚率也不低,這說明了一個什麼問題?
說明了有的時候我們的觀賞魚繁殖不出來,並不一定就完全是水質的原因,這其中還有許許多多我們沒有注意到的問題,包括了大魚對於魚缸水質的一個長期適應度。
比如說在我們這個弱鹼性水質中,拿從小長大的魚再去繁殖,和初來乍到的種魚,它們對於水質的適應度會完全不同,出魚率也絕對不一樣。
另外一點就是長期的高溫飼養,對於觀賞魚也不見得是什麼好事,打個比方說七彩神仙魚,很多品種在28度的水溫下,都能夠正常繁殖,而如果水溫高於32度,它們中有的品種可能根本就不發情,也不會去產卵。
所以說,養魚老道感覺當我們的觀賞魚繁殖失敗的時候,大家一定要從平時的養功上找原因,不斷去實踐和總結,就像前一陣子我文章中提到的那位魚友,第一窩燕魚只繁殖出了六條小魚。
他既沒有做任何的動作也沒有放棄,只是按照正常的方式繼續去飼養,保持水質、加強營養、避免驚嚇,到現在燕魚已經成功繁殖了兩三窩了,每窩都是三百條以上的成活率,這些都是靠我們自己不斷的堅持才能夠換來的。
當然,對於水質要求相當嚴格的各種原生魚、野生魚,那是另一種例外,一般的魚友也接觸不到。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