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補貼、爭車企、搶資源:誰能成為「新能源汽車之都」?

2021-01-17 新浪科技

來源:創事記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周雄飛

來源:連線出行(ID:lianxianchuxing)

是否能想像,一座440萬人口的城市中會有90%的人都以汽車工業為生?

這座城就是底特律。自1899年第一座汽車製造廠建立起來後,在之後的一百多年時間裡,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等全球著名汽車企業紛紛在這座城市裡成立並建立總部。

據相關資料顯示,1930年前後,底特律一市的汽車產量就一度佔到了全美國的80%和全球的70%。由此,這座城市被譽為「給世界裝上汽車輪子的城市」,相比於這個稱號,底特律還有另一個被人熟知的名字——汽車之城。

1930年的底特律,圖源BBC NEWS

未曾想到,在八十多年後,隨著一個名叫埃隆·馬斯克的男人帶著十幾輛特斯拉Model S來到中國後,國內掀起了一股新能源造車的熱潮,遊俠、蔚來、小鵬、理想和威馬等新能源車企相繼出現。

與此同時,一場「中國底特律」的新能源汽車爭奪戰,在國內諸多城市間開始打響。

早在2009年,武漢率先喊出了要成為「新能源汽車之都」的口號,隨後,包括西安、合肥和重慶在內的不少城市也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不僅通過政策來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同時也開始拉攏蔚來、威馬等新能源車企在各自城市中落地。

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和洗牌開始,這樣的爭奪也不再僅限於新能源造車領域。

這兩年,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就率先從牌照方面開始對自動駕駛的發展進行支持,長沙和武漢等城市緊隨其後進行相關布局。正因為有了這些政策落地,百度和滴滴旗下的自動駕駛計程車得以在長沙和上海正式落地。

除此之外,隨著中央對換電站模式的肯定,其也成為了另一條熱門賽道。自去年11月以來,重慶、武漢、包頭、徐州等多個城市先後啟動新能源汽車換電運營示範項目。

新能源汽車這一風口,不僅成為了蔚來、小鵬和理想等國內新能源車企的增長「肥料」,同時也成為了國內眾多城市搶灘新能源和智能汽車產業高地的機會,在風口中取得先機,進一步提升城市實力。

正因這樣,城市間的爭奪戰並不會比新能源車企間競爭的火藥味少。

1

爭奪「新能源汽車之都」

回到12年前,是13個人裡面只有1個人有車的時代。而在當時,卻有一個城市裡突然出現上百輛新能源公交車,一度成為了備受矚目的消息。

2009年1月,武漢「十城千輛」電動汽車暨百輛混合動力公交車投放儀式正式召開。就此,武漢率先成為了國內推廣應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的首批獲批城市。

被選中並不是沒有理由的。武漢作為國內傳統的汽車工業重鎮,擁有東風公司及一大批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在整個汽車產業鏈方面擁有完整的布局。而就在一年後,新能源汽車被國務院確定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武漢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野心並未止步於此。

據彼時《長江日報》刊文報導稱,武漢市計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整車的產能要達到60萬輛,真正崛起成為國內中部新能源汽車中心。為了做到這點,吸引車企進駐成了武漢之後的主旋律之一。

2012年2月,上海通用汽車宣布正式落戶武漢市江夏區金口新城並建立生產基地,該工廠年產能將達30萬輛乘用車;兩年後,比亞迪宣布其武漢基地落戶武漢市黃陂臨空產業園,並投資30億元建設新能源汽車基地。

比亞迪武漢新能源汽車基地效果圖,圖源比亞迪官微

就在同年,隨著特斯拉Model S進入國內市場、蔚來、小鵬和理想等新能源車企的成立,新能源汽車賽道正式成為一個風口。就此,被吸引進入這一賽道的不僅有更多的車企,還有更多城市。

當時,位於合肥的江淮汽車已開始布局新能源汽車市場,該車企也成為較早涉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自主車企之一,也為合肥拿下了一張智能汽車時代的「入場券」。

而到了2015年,與武漢同屬河北省的工業城市襄陽也提出要打造「中國新能源汽車之都」的口號。無獨有偶,這之後深圳和西安也都宣布了各自的「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的計劃。

除了喊口號和定計劃之外,對於新能源車企的「搶奪」也成了城市間的主要博弈形式。

拿蔚來汽車為例。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先行者之一的車企,在成立之後,就成為很多城市的目標。

蔚來在造車之初,並沒有計劃建立自有工廠,合肥政府就牽線,在2016年4月促成蔚來與江淮達成合作協議,雙方成立江淮蔚來製造基地,生產蔚來系列車型。而在同年年底,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武漢東湖高新區、上海蔚來汽車有限公司三方達成協議,在武漢光谷建設智能化新能源汽車產業園。

自2015年以來,除蔚來之外,小鵬、理想、威馬和拜騰等新能源車企也都和一些城市達成合作協議。

2016年11月底,在溫州甌江口產業集聚區,威馬汽車的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智能產業園正式落地。奠基儀式上,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表示,威馬汽車第一個整車平臺的首款產品將於2018年在溫州下線。據相關媒體報導,溫州市相關負責人曾將引入威馬稱為「圓了溫州30年汽車夢」。

威馬汽車溫州智能汽車產業園,圖源威馬汽車官微

一年後,小鵬汽車也順利被引入廣東省肇慶市。

2017年5月,廣東省肇慶市政府與小鵬汽車共同舉行《小鵬智能新能源汽車整車項目》發布儀式,這也是小鵬汽車第一個自建工廠的正式落地。據當時媒體報導,這一工廠項目也成為肇慶市的「1號工程」。

理想汽車的第一、第二生產基地也在那兩年相繼在江蘇常州落地。在被問到兩大生產基地都要選擇常州時,車和家聯合創始人、總裁沈亞楠對媒體表示,「這是因為常州市優越的投資和產業環境,正是這樣,車和家決定在常州擴大投資規模。」

與蔚來、小鵬、理想和威馬相似的是,博郡、賽麟,遊俠等已在去年倒下的車企卻也是前幾年眾多城市爭搶的「明星車企」。

2017年開始,博郡汽車和拜騰汽車先後在江蘇省南京市建設工廠;同屬江蘇省的如皋市也與賽麟汽車,知豆汽車、前途汽車等車企牽手;浙江省湖州市先後向樂視汽車和遊俠汽車項目伸出了橄欖枝。

一時間,各省市與新能源車企「抱團」造車駛入快車道,但隨著行業內「政策騙補」醜聞的出現,中央首先踩下了「剎車」。

2017年1月,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科技部共同發布了《關於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通知》表示,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高達20%,加之出臺了地方補貼不得超過中央補貼50%的新規。並表示自當年起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將逐步下調、2020年以後補貼政策將退出。

《關於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   截圖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官網

雖然補貼降坡了,但各省市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補貼」仍然存在,只不過換了種形式。

首先是北京、上海、南京、天津和杭州等城市出臺了有關「購買新能源汽車免費享有新能源汽車號牌,無需搖號、無需競拍」的政策;除此之外,像北京、上海、河北和湖北等國內諸多省市都推出了新能源汽車上路不限行和停車場指定時間免收停車費的規定。

連線Insight曾在《提問2020:行業劇變的拐點之年,新能源汽車在比拼什麼?》一文中認為自2017年開始,新能源汽車行業就已開始了洗牌。正因為這樣,城市間的爭奪,也開始延伸至其他新能源汽車相關領域。

2

城市間的多維戰場

「那些自動駕駛的測試車就是壓路機。」

這句話,其實已成為生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州府——鳳凰城中所有居民的共同感受。「簡單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站在街頭,五分鐘之內就能看到三輛這樣的自動駕駛汽車。」鳳凰城居民這樣對億歐表示。

早在2015年,亞利桑那州州長道格·杜西就籤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支持在該州進行自動駕駛測試。

谷歌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Waymo隨即就開始在鳳凰城展開自動駕駛汽車的路測和運營。據TechCrunch報導,Waymo已經在鳳凰城對300至400輛汽車進行了兩年的測試。

兩年後,在亞利桑那州政府和鳳凰城政府的允許下,Waymo向公眾開放了Waymo One打車服務,居民只要在手機中隨便點點就可以打到這樣一輛車。當時的打車服務還配有安全員,而到了2019年,Waymo取消了安全員。自此,鳳凰城成了全球首個取消安全員、實現自動駕駛計程車商業化的城市。

鳳凰城中的Waymo自動駕駛計程車,圖源Waymo官網

連線出行曾在多篇文章中提到,自動駕駛已成為智能汽車中必不可少的組成功能。另據中商產業研究院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自動駕駛市場規模為48億美元,而到了今年,這個數據將達到70.3億美元。

由此,國內諸多城市踏上了爭做「中國鳳凰城」的賽道。

2016年,被業內稱為「自動駕駛元年」。當年,深圳率先起步,宣布與密西根大學合作,並引進了M-CITY項目落地。簡單說,這個項目就是模擬現實城市環境,測試自動駕駛汽車。

在實現自動駕駛汽車之前,智能公交就成了最好的選擇。2018年,「阿爾法巴智能駕駛公交」在深圳福田保稅區上路,這也是全球首次在開放道路上進行的智能公交試運行。

作為擁有景馳科技、小馬智行和小鵬汽車的廣州也緊隨其後,同年3月,廣州正式啟動了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範區建設項目,計劃投資46億建設一座智能網聯汽車封閉測試場。

雄安新區,是我國首個由國務院印發通知成立的國家級新區,在自動駕駛應用落地上早早與百度達成合作,2017年雙方宣布聯合打造無人駕駛智能示範,並在一年後開始進行L4級別自動駕駛的路測。

與百度合作的並不只有雄安一家,就在同年10月,長沙市政府宣布與百度達成全面合作,並於去年4月開放了百度旗下的阿波羅自動駕駛計程車,這也是國內首個向公眾開放的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

雖然都是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但相比於Waymo One依然還有距離。

據百度向媒體介紹,阿波羅自動駕駛計程車依然配備了安全員和技術員來保證乘客安全。長沙市民如需體驗這一服務,只需要在百度地圖APP上叫車即可,乘客上車後還需與安全員溝通選擇目的地。

就在公眾還在對長沙自動駕駛計程車好奇之時,上海隨即也宣布與滴滴合作落地同樣的項目。

去年6月,滴滴出行首次面向公眾開放自動駕駛服務,用戶可以在滴滴APP線上報名,審核通過後,將能在上海自動駕駛測試路段,免費呼叫自動駕駛車輛試乘。與百度一樣,滴滴自動駕駛計程車也配備了安全員。

滴滴自動駕駛計程車,圖源滴滴出行官微

現在看來,雖然長沙和上海都已落地了自動駕駛計程車項目,同時北京、深圳和廣州也在進行相關布局,但對於「中國鳳凰城」的爭奪還未最終落定。正是這樣,武漢、蘇州等城市還在進場。

去年9月,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範區在武漢正式揭牌,這意味著武漢也成為了全國無人駕駛商業化應用的城市。就在近日,蘇州高鐵新城、江蘇大運集團、T3出行戰略發布會在蘇州舉辦,國內首個自動駕駛生態運營聯盟,至此,蘇州也成為國內第一座實現自動駕駛規模商用的城市。

其實,從去年開始,隨著中央對於換電模式的看好,很多城市的目光也盯上了這一領域。

以重慶市為例,按照規劃,該市在2020年要在主城區累計建成不少於30座換電站,每個旅遊景區至少要建成1-2座的公共充換電站。為了達到這一點,重慶市引入了長安汽車、吉利汽車等車企來實現換電站的落地。

去年9月,長安汽車與寧德時代等合作夥伴聯合打造的新能源換電站正式落地重慶奧體中心,據長安汽車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長安新能源換電站能實現30秒極速換電。

無獨有偶,就在幾天後吉利汽車的智能換電站也落地重慶兩江新區,吉利同時宣布到2021年,將在重慶建成100座換電站,2023年計劃落成200餘座換電站。

吉利智能換電站,圖源吉利控股集團官微

在中央政策和重慶市的示範效應下,更多的城市開始推廣換電模式。

去年11月以來,武漢、包頭、徐州等多個城市先後啟動新能源汽車換電運營示範項目。其中,武漢聯合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並落地了首座智能換電站。包頭市隨後也啟動新能源汽車換電網生態一體化項目建設。

從新能源造車,到自動駕駛應用化,再到換電站的推廣,這場城市間的新能源汽車風口的爭奪戰,自2014年開始一直延續至今。那麼,這些城市為什麼會這樣不遺餘力的打這場戰爭?

3

為何要爭奪新能源汽車風口?

對於風口的爭奪和追逐,其實一直存在於眾多城市發展的過程中。

隨著去年初疫情的爆發,眾多企業無法復工,為了保證企業的生存,原本線下的經營模式被搬到線上,企業家和明星紛紛走入直播間帶貨,一時間讓電商直播這門生意成為了一個風口。

除了眾多企業和巨頭玩家的進場,眾多城市也通過一系列扶持政策來搶奪這一風口。

去年4月,廣州市花都區發布了《廣州市花都區扶持直播電商發展辦法(徵求公眾意見稿)》,表示為本地一些企業優秀的網紅主播提供不同金額的購房補助;5月,重慶市也發布《重慶市加快發展直播帶貨行動計劃》,提出要積極發展直播電商,鼓勵出臺機構引進、培訓補貼等直播電商扶持政策;而到了6月,北京市、杭州市均發布了相關扶持政策。

據界面新聞統計,截至去年7月底,全國至少已有22個省市區出臺了電商直播相關的扶持政策,以便來爭奪電商直播產業的更多機會。

除此之外,電子競技也在中宣部等部門的逐漸認可下,成為了另一大城市爭奪的風口。

2019年6月,上海市率先出臺了《關於促進上海電子競技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在3至5年內全面建成「全球電競之都」;同月,海南省與騰訊電競達成戰略合作,宣布要重點打造「海南國際電競港」。

再到去年8月,中宣部副部長傅華在電競北京2020開幕式的開場致辭,表達了政府主管部門對電子競技、年輕生活方式的歡迎與關注。自此之後,上海、廣州、深圳、西安、成都、海南等等,都明確了要打造電子競技中心的定位。

對於風口的追逐,這些城市能獲得什麼?

簡單說,首先是為了求新。放眼過去,每當出現一些新的技術或者產業,就可以看到很多城市都在進行積極布局,讓各自城市中出現新產業格局或新產業形態,從而讓城市管理者獲得政績,並且在風口產業上比其他城市佔得先機。

此外,在這樣一系列布局下,才能為城市吸引更多的人才進入城市中生活和工作。前幾年,眾多城市間打響的「人才大戰」依然還在繼續著,從人才引進方案到落戶政策開放,再到買房置業補貼,各城市通過真金白銀來打這樣「持久戰」。

回過頭來看,新能源汽車風口亦能為城市帶來以上利好因素,甚至相比於電商直播和電子競技更有優勢一些。「新能源造車及相關產業本質上還是製造業,對於國內很多城市而言,在拉動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有著巨大的作用。」智能汽車行業從業者孫濤對連線出行表示。

除了這些,新能源汽車本身還擁有更為重要的意義——下一代智能終端的入口。

「未來汽車將是巨型的移動智能終端。」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鄔賀銓曾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對媒體這樣表示。正因為這樣,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和美團這些大廠已開始了對此的爭奪。

在這些大廠的背後站著的正是杭州、深圳、北京等城市。可想而知,眼看著一個新的時代的到來,沒有一個城市不想搶得先機,從而更快地站到智能汽車產業的高地上。

「但在這個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因為單從追逐產業風口來看,一些城市真正在做產業布局,但也會有一些城市只是為了追而追。」孫濤這樣說到。

對於任何產業風口而言,只有真正做到產業落地,才能發揮出應有的價值,並帶來經濟的增長。因此,對於每一座已參與到這場產業爭奪戰的城市來說,看見風口並追逐只完成了戰爭中的第一步。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孫濤為化名。)

相關焦點

  • 新能源汽車高補貼成過去式
    【市場調查】多家新能源車企限時促銷6月25日後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減少。全媒體記者近期走訪多家新能源汽車店時發現到,由於廠商害怕銷量受到影響,已經在密集地開展大力促銷,也有些車企推出了「保價政策」:在6月25日前完成購買都可以享受2018年的補貼政策。
  • 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生效,細分市場收縮大局已定
    撰文|一頁書、編輯|禾 子為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國內新能源汽車推廣,以及擴大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日前發布《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通知》。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即「提高門檻,新能源汽車補貼再退坡」、「加快殭屍車企退出,遏制盲目投資」、「強化監督,管理不主動召回負責」。
  • 新能源汽車普遍賠錢?大佬們為何搶著造?10年後「結果」就出來了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主要是因為現在新能源汽車的一些還未完全解決的「問題」一直為車主詬病。尤其是續航能力差、充電樁未普及、未來換電池成本高等問題一直都是車主不願意買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原因。因此,現在絕大多數車主在買車時依舊更願意買燃油車。於是,為了增加汽車銷量,各大車企普遍都不敢把新能源汽車的價格設置得太高。
  • 騙補導致地方新能源補貼降溫 車企「斷尾」弱勢產品調結構
    「年初對新能源汽車市場70萬輛的預測肯定是達不到了。」中汽協副秘書長師建華向NBD汽車(微信號:NBD-AUTO)表示,「全年新能源車銷量能達到50萬輛就不錯了。」這與地方補貼政策遲遲沒有推出有關。截至10月底,全國88個新能源推廣試點地區仍有近70個沒有推出地方補貼政策。而在近期推出補貼政策的情況來看,補貼開始降低。
  • 超300億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提前下發!你會選擇新能源車嗎?
    這些補貼實際上是購置補貼,由相關部門直接發放給車企。根據以前標準,2020年財政部下達的各省市區的2015-2018年度新能源汽車補貼預撥112.5766億元,也就是說,2021年的補貼總額相當於今年的3倍有餘。
  • 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落地
    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標準比上一年退坡20%  ■ 本報記者孫冉冉   日前,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四部門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並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 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解讀與分析
    月31日,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並於1月1日起正式實施。汽車行業的朋友,對此十分關心,下面解讀與分析如下: 一、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基本框架 1)2021年新能源車購置補貼標準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但是補貼技術指標體系框架及門檻要求不變。
  • 曹德旺點評新能源汽車!大部分新能源汽車企業都在騙補貼?
    眾所周知,從2020年開始,全球新能源汽車板塊迎來了一波暴漲。美國有特斯拉,而我們則有蔚來汽車。說不好聽點,這年頭你要是不懂點新能源汽車方面的知識,那你出門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今日,福耀玻璃的曹德旺先生關於新能源汽車的看法在網絡上大火,曹德旺表示,新能源汽車本質上是電動車,有些企業稱其為新能源汽車無非是想拿補貼,但企業靠補貼是活不長久的。「新能源汽車行業這塊可能已經累積了一定的泡沫,可能最後又會浪費很多錢,又產能過剩。」那麼問題來了,曹德旺說的是當前新能源汽車搞得過火了,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泡沫,大家需要注意這個問題。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 從一支充電樁下手,合肥在細節著墨「新能源汽車之都」
    合肥在這一塊的建設相對比較滯後,與城市發展及新能源汽車之都的定位不相匹配。建議在合肥各景區停車場安裝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以方便市民及遊客需求。」文章認為:作為全國首批新能源汽車推廣和應用雙試點城市,合肥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今年合肥又提出力爭在未來成為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先導區。在聲勢浩大的新汽車革命的滾滾浪潮中,合肥何時能讓又一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呼之欲出,讓業界期待。
  • 補貼"新能源+換新車"新政助力 廣州汽車市場謀求逆勢而上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戚耀琪4月3日上午,在廣州市第64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上,廣州市商務局副局長林國強介紹說,為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在汽車換代方面,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置換二手車購買新車等開展補貼,落實廣州市汽車消費促進措施、新能源汽車綜合性補貼、置換補貼等政策,加強政策宣傳力度,營造汽車消費氛圍。
  • 沒有中央政府補貼的新能源汽車下鄉,還能「持續」多久?_易車網
    特別是隨著今年7月開啟的「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持續釋放能量,為新能源汽車整體銷量,甚至整個汽車市場都注入了一股強勁的推動力。 據了解,今年的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相關優惠措施,並非中央政府直接給予消費者購車補貼,而是由車企主動讓利,並配合地方政府的財政補貼等政策來開展活動。 在舉行的五站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中,三批次24家車企共帶來了61款車型,基本每款車型都給予了較大的優惠空間,優惠幅度普遍在數千甚至上萬元。
  • 新能源汽車後補貼時代,詳解吉利的應對策略和技術路線
    *吉利汽車研究總院新能源汽車研究院院長謝世濱當潮水退去時,才知道裸泳的是誰。2018年,發改委宣布取消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目前不論國際巨頭,還是中國車企,都在紛紛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車,搶佔產業制高點。事實上,新能源汽車一路高歌猛進,得益於國家政策扶持,尤其是財政補貼的驅動。眼下國家財政補貼在逐步退坡,2020年以後將全面退出。在後補貼時代,新能源汽車業將面臨重大挑戰。
  • 新能源汽車補貼方案落地,看看他們怎麼說?
    此次《通知》的內容全面,涵蓋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三種技術路線,對補貼時間、補貼方式、補貼數額和補貼上限等方面都進行了明確。對此,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專家組組長王秉剛表示,補貼政策公布的非常及時,「應該怎麼做,大家都有了數,心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了。」
  • 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延緩,特斯拉入局影響幾何
    1月20日,工信部部長苗圩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19年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表示,今年的汽車產銷形勢應該會好於去年,為保證汽車行業企穩築底,今年將儘快編制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年-2035年)》。同時,目前工信部正在研究延緩原定於2020年底之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完全退出的政策。
  • 石家莊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 河北省或將取消地方補貼
    7月11日,石家莊市政府發布調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通知,表示在發布日之前購買並取得車輛牌照的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用戶,在享受中央補貼的同時,市財政按照中央財政補貼標準1∶0.5的比例給予補貼;對以後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用戶,除繼續享受中央有關補貼政策外,市財政(含省)只對主城區內購買新能源純電動城市公交車給予適度補貼
  • 「優等生」領跌三季度業績 車企受累新能源補貼退坡或成常態
    這些一線自主車企之所以會有如此反差的表現,都是因為對於單一細分市場的嚴重依賴而導致的偏科,以及沒有在國家補貼力度逐漸退坡的現實中找到新的方向。」汽車行業分析師趙宇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目前來看,嚴重依賴SUV產品的長城汽車、江淮汽車在享盡SUV市場高速增長的紅利後,開始慢慢咽下焦炙的苦果。而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和2016年補貼推遲發放,也讓一眾依賴財政補貼的車企難以找到新的支撐點。
  • 新能源汽車的騙補之手如何越伸越長
    各地補貼標準基本按照與國家1:1配比。按照該標準,6-8米客車央地兩級補貼達到60萬元。2015年執行補貼下調10%的退坡機制後,也能拿到54萬元。根據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資金專項核查小組的說法,它的成本則在25.5萬-40萬元之間。也就是說,一輛該類客車只要賣出就至少有14萬淨利潤。
  • 補貼延長2年政策發布後,國內各地新能源汽車政策都是怎樣的?
    自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的號角吹響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就變得更加艱難。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0.6萬輛,同比下降4%。2020年受疫情的影響,新能源汽車1-2月的上牌數量僅為5.5萬臺,同比下滑57%。按照計劃,2020年後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本應完全退出。但3月31日,為促進汽車消費,國務院會議中確定了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延長2年的「救市」政策。
  • 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出臺:2019年補貼標準平均退坡約50%
    本報記者 尹麗梅 童海華 北京報導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終於靴子落地。3月26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與國家發改委四部委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客車、新能源貨車補貼標準進一步降低,在2018年基礎上平均退坡幅度約為50%。
  • 地方+車企補貼匯總:疫情之中 買車能享受多少優惠?
    為了改變現狀、刺激消費,很多地區和車企都發布了相關的政策,那,目前都有哪些政策,在疫情結束後,消費者買車又能享受到哪些補貼?3月4日,在湖南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第五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開展促進汽車消費升級行動,鼓勵各地對無車家庭購置首輛家用新能源汽車給予支持,加大城市新建公共停車場力度,鼓勵車企和經銷商在省內組織開展"汽車下鄉"促銷活動。各大車企動作明顯除去各地政府陸續出臺相應的購車政策,車企也紛紛有著不小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