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造嗎?你的星座變了」,近日,聲稱「很多人的生日星座已變」的文章在微信上流傳。文章援引美國天文學家的話說,由於地軸變動、太陽系移動及恆星本身運動等多種原因,黃道在天空的位置與1500年前已不一樣。如今黃道不只跨過12個星座,還跨過第13個星座——蛇夫座。它介於天蠍座和射手座之間,使各個星座對應的日期都要調整。其中,天蠍座對應的日期縮短到僅6天(11月24日至29日),11月30日至12月17日出生的射手座則要改成蛇夫座。這讓許多「射手」發出抗議,事實真的如此嗎?
黃道星座其實有13個
年輕人交流時經常問對方:「你是哪個星座的?」這裡講的星座通常是指「黃道十二星座」。然而,別以為天上只有12個星座。全天星空其實共有88個星座,這是1922年在羅馬舉行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第一次大會上決定的,從1930年起正式公布實施。約一半星座的名字源自神話故事。
黃道是地球公轉軌道在天球上的投影,或可理解為:太陽相對運動一年所走的軌跡。各大行星都在黃道附近出沒。我們把黃道所穿越的星座叫做「黃道星座」。而所謂的「生日星座」,通常是指出生時太陽所處的星座。那麼問題來了,黃道穿越了幾個星座?答案是13個,而非12個。
我們通常把黃道與天赤道的一個交點——春分點作為起始。黃道會依次穿越雙魚座、白羊座、金牛座、雙子座、巨蟹座、獅子座、室女座、天秤座、天蠍座、蛇夫座、人馬座、摩羯座、寶瓶座。想必許多人會問:第一個星座不是白羊座嗎,怎麼成了雙魚座?蛇夫座又是怎麼「混」進去的?
赫維留斯星圖中的蛇夫座。
先回答第二個問題。其實,蛇夫座在很早以前就有了。希臘神話中,蛇夫座的原型是阿斯克勒庇俄斯,他是著名的半人馬——喀戎的學生,精通醫術。阿斯克勒庇俄斯從雅典娜那裡獲得一小瓶蛇髮女妖——戈耳工的血液,這既是一種致命的毒藥,也是可以令人復活的神藥。世衛組織的LOGO即取材於這個故事。由於阿斯克勒庇俄斯掌握了神才能擁有的起死回生本領,宙斯勃然大怒,用雷將其劈死。但考慮到他在人間的功績,仍然把他提到天上,佔據很重要的位置,所以他才有威武的蛇夫形象。蛇夫座在天上的形態,像是在天蠍座和人馬座中間「插了一腿」。
吳名遂 製圖
十二星座和十二宮不是一回事
早在古巴比倫時期,就有了星座體系。公元前700年的星佔學文獻資料顯示,當時黃道附近有多達18個星座。十二宮體系可能形成於公元前5世紀左右,但是直到公元元年,還沒有完全定型。
所謂「十二宮」,是黃道上平均分布的12個等分,每一段就叫一個星宮,歷經30°,太陽在每個星宮停留約30天。十二宮的起點是春分點,寓意晝夜均分、春回大地。黃道第一宮是白羊宮,因此天文學中春分點的符號就是白羊宮的符號^。黃道十二宮的設置,一開始出於曆法需要,後來用於佔星。2000多年前,十二宮與十二星座(不含蛇夫座)差不多一一對應,所以十二宮的名字就是以十二星座命名,但十二宮是均勻的,十二星座則是不均勻的。兩者的定義、用途都不同,不可混為一談。
現在再來回答第一個問題:第一個星座不是白羊座嗎,怎麼成了雙魚座?在搞清「十二星座與十二宮是兩個概念」後,這個問題可以轉化為:為什麼如今白羊宮不在白羊座?原來,地球的自轉軸與黃道有一個66.5°夾角,地球像陀螺一樣在黃道上一邊旋轉,一邊繞著太陽運行。在此過程中,自轉軸本身會繞著垂直於黃道面的一個軸——黃道極軸旋轉,該現象叫做「進動」。
吳名遂 製圖
它帶來的一個結果是,地軸北極相對於背景星空一直在漂移。相應地,與之相差90°的春分點也在沿著黃道漂移。這是一個長達25800年的周期,叫做「歲差」。公元前2世紀,古希臘天文學家喜帕恰斯已推算出,春分點每100年西移1°。因此,現在的春分點是在雙魚座而非白羊座;公元2600年後,春分點將移至寶瓶座。
地球自轉軸繞著垂直於黃道面的軸轉動,造成「歲差」。
問別人的星座,其實是問星宮
總結一下,黃道有13個星座而不是12個,而且由於歲差,與黃道十二宮已經錯位。那麼我們的生日星座是不是要隨之改變呢?
從黃道十二宮與黃道十三星座的關係可以看出,我們平時說的「十二星座」,實際上是指「十二宮」,因為十二宮是平均分布的,對應於12個月,也能被360整除。考慮到曆法的需要,無論黃道上有12個還是13個星座,12個星宮是亙古不變的。
所以說,不存在生日星座要變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產生,緣於許多人不了解星座與星宮的區別,把兩個概念混為一談了。如果為了表述準確,今後我們不妨這樣問別人:「親,你是哪個星宮的?」
題圖:黃道十二宮與黃道十三星座示意圖。
(作者為上海市天文學會副秘書長。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編輯郵箱:science_jf@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