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話文明:好家風是伴隨中國人一生的正能量

2020-12-20 中國文明網

    導語「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在促進社會和諧中發揮重要作用。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家風、家教成為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熱議的話題。

什麼是家風:看不見摸不著,如影隨形影響一生的家庭風氣

 

3月9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攝

    「一個家庭自然而然或者在繁衍過程中必然形成一種客觀的風氣,也就是家風。家風可能是大範圍的,也可能是小範圍的。」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傑 

    「家風就是家長在家庭裡樹立的一種風氣,如尊重長輩、平等友愛地對待別人、愛學習、愛勞動等等都是家風,但在家庭中,家庭成員首先要自立,否則家風就可能成為空談。」

——全國政協委員鄧小虹

    家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它是存在的,並且有力量、起作用。家風不是張揚的,它可能就在舉手投足間發生著影響,起著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這就是家風。家風就像孟子所說的,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就是說當看到一個孩子掉到井裡,任何人都會衝上去救人,這是一種本能,這種本能是普遍的。

——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文聯主席顧久

    家風是家庭教育的精華和積澱,良好的家風家教,不僅是家庭的財富,更利在社會。自古有耕讀傳家的傳統,更有許多中華美德在家庭教育中代代相傳。現在,由於人口流動、隔代教養等因素,很多家庭忽視了家風家教,或者偏重培養孩子智力,需要引起全社會的重視,補齊「短板」。當前家庭觀念逐漸淡薄,不利於培育良好的家風。時至今日,我國有關家庭政策及制度的建設還很薄弱,有關部門應制定和健全家庭政策。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教科院副院長胡衛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簡單地說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包括為人處事的態度和行為準則。家風是由家庭成員的態度、行為和氛圍營造的,存在於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現在人們處理日常生活各種關係的態度和行為中,仿佛一種磁場被人們深深地吸引感受到,讓人發自內心地服從和遵守。我很慶幸,父母為我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家風,每年過年回家,父母總教我不要忘本,要努力,在工作中不該做的事情不要做。 這些話,父母說了幾十年,我現在意識到這就是家風的傳承。 

——江蘇團的人大代表、廣博控股集團董事長王利平 

如何做好家教: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當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西代表團全體會議向媒體開放。新華社記者殷剛攝

    好的家風要靠情感的打動、榜樣的示範、理性的說服,是踐行、示範出來的。家庭中,家長應該給孩子做出表率。比如我們上一輩人的那種家國情懷,對我們就是一種無聲的影響與教化。一個孩子的身上,總有著他們父輩身上的影子。傳統社會,我們的社會風氣靠先賢、家風的影響去教化人們。在今天,經濟社會高度發展,但無論發展到什麼階段,人們心底對中國傳統家風的遵循也從來沒有消失過,比如一個家長對孩子的嚴格要求,一個家庭對家訓、家規的維護,這些從來沒有淡化過。

——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文聯主席顧久

    「撒謊、沒有感恩之心,從小讓孩子投機取巧、佔便宜,這種家風不可取。父母正直,愛學習、愛勞動,對社會、國家有責任感,對孩子當然會形成很好的影響。」

——全國政協委員鄧小虹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忽略了一種家庭傳統的教育,比如現在的年輕人喜歡過洋節,對傳統節日不太重視,其實我們的許多節日裡包含了不少家風、家教的內容,比如春節、清明、中秋等等節日,在這樣的節日體驗中,家人在團聚中那種潛移默化的交流,就是一種家風的傳承。

——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侯露 

    在懲治和預防腐敗方面我們也要關注到最基本的社會細胞—「家庭」這一層面。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做好的榜樣,言傳身教,讓孩子懂得尊老愛幼、知禮謙讓,培育良好的家風。用「正能量」培養教育孩子,讓孩子懂得遵紀守法,懂得按規矩做事和自律。樹立良好的家風對孩子成長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婦聯界別全國政協委員張靜

    父親很少講大道理,他更多的是以行動來影響我,只有自己信念堅定、以身作則,才能影響子女。教育子女不需要講大道理,最關鍵是自己做好,子女才會朝這個方向努力。

——全國政協委員、革命先驅李大釗之孫李宏塔

家風家教影響社風:凝聚整個社會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3月9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這是全國政協委員抵達天安門廣場。新華社記者 呂迅 攝

    「每個父母都好好教育自己的子女,不管是貧窮富貴都沒關係,只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公平公正,善良正直,這個社會的風氣就比較好。」

——全國政協委員趙梅

    家風與社會風氣,與民風、黨風、政風都有密切聯繫,是一種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係。民風、政風、黨風、無論好和壞,都會滲透到家庭中去,反過來,家庭作為一個基本的細胞,它的風氣也會影響到民風、黨風、政風。一個家庭,形成勤勞簡樸的家風,擴張到社會上就會成為一種道德標準,價值取向,使整個社會自然而然崇尚勤勞簡樸,這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傳統。對長輩孝順、對子女慈愛、兄弟互助,不僅倡導了良好的風氣,也承擔了社會責任。家庭成員形成守規矩守法這樣的風氣,對於家庭成員在社會上的行為也能形成約束。如果放任自己的家庭成員無法無天,如一些領導幹部腐敗,就是家風出了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傑

    「家風是影響社會風氣、構建社會風氣的重要因素之一。雖然社會風氣的形成有許多因素,但家風很重要。」

——全國政協委員趙梅

    中華傳統文化歷來高度重視家庭型社會,家庭穩定和諧就是社會穩定和諧。人們必須重歸家庭型社會,注重「家風」「家訓」「家史」,挖掘家庭文化內涵。中國人的家國情懷,之所以能綿延幾千年,就是靠家教家風的陶冶和浸潤。

 ——全國人大代表曹可凡

    沒有好的家風,人就容易「任性」。家有家規、樓組有公約、社區有準則,整個國民素質就能不斷提高。培養好的家風不僅是家庭的責任,社區氛圍也很重要。現在上海等很多城市都在進行基層治理改革,要把社區居委會進一步解放出來,更好服務群眾,開展各種公益、文化活動,在潛移默化中把社區這個大家庭的風氣搞好。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虹儲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朱國萍

    在實現「口袋富裕」的同時,更要追求道德品格、行為修養的富裕,而家風家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我所在的楊王村連續多年開展家庭寫家訓徵集評選活動,700多戶居民用「好家訓好家風」,傳承中華傳統「家」文化。「我們村的實踐可以發現,家風好帶來了民風淳、村風正,村裡許多難事、矛盾得到了有效解決。以好的家訓形成好的家風、好的家風帶動好的村風,促進了我村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村裡通過農民自己寫家訓作為農民自治的標準,家家知曉、戶戶參與、全家上陣、反覆推敲、凝練完善、展示推廣、入腦入心。好家訓厚重了鄉村家庭的文化根基,在好家訓、好家風的潛移默化中,農民們自覺以家訓為座右銘崇尚新風,根除陋習,抵制封建迷信和消極行為。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奉賢區南橋鎮楊王村黨委書記孫躍明

代表委員話文明:關注重點人群 設紀念日將家風建設落細落小落實

 

3月9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天津市代表團全體會議向媒體開放。新華社記者嶽月偉攝

    中華傳統文化歷來高度重視家庭型社會,強調以家庭為社會細胞,以家族為系統,人際關係以親情為紐帶,以禮義為規範。家庭型社會又是過日子文化,過日子要豐富多彩,不能整齊劃一,因此才產生了「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這樣先進的理念,高度的智慧。保持整體的統一性必須以保持內部的差異和多樣性,發揚個性為前提,這樣才能和諧共處,安居樂業。

    近年來,人們家庭觀念日漸薄弱,導致價值失衡,道德淪喪,產生了物質生活水平與幸福指數相悖的怪現象。人們必須重歸家庭型社會,注重「家風」「家訓」「家史」,挖掘家庭文化內涵。建議宣傳部門可聯合檔案館、圖書館,以「家風」「家訓」「家史」為主題,讓普通民眾書寫家庭故事、家族歷史,了解家族發展脈絡,增強家庭凝聚力,從中找尋能夠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閃光點,弘揚崇德,重建家庭型社會,進一步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

 ——全國人大代表曹可凡 

    近年來,社會上呈現出兩種「新家風」現象:一是不重視家風建設,忙於事業應酬;二是隨著獨生子女特別是「獨二代」比例的升高,「421」結構的家庭越來越多。對「小公主」「小皇帝」的溺愛,似乎漸漸成為一些家庭的「新家風」。這些變了味的家風不利於社會風氣的轉變。 
    老人倒在地上到底扶不扶;種菜的人打了農藥說不說……我們的社會目前遭遇到「誠信危機」,也和家風的缺失有一定的關係。應當在全社會倡導以優秀文化傳統、理論為核心的家風教育,這不僅關係到青年一代的成長,更關係到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設立「家風教育日」有助於社會正能量的代代傳承。至於具體怎樣設在哪一天,可以藉助當前已有的傳統節日實行家風傳統的教育,比如「清明節」「中秋節」。家風應當包含誠實守信;重視學習,崇尚知識;勤儉持家、尊重勞動;家庭和睦等內涵。

——江蘇團的人大代表、廣博控股集團董事長王利平 

    要特別關注和支持農民工等群體的家風家教建設。去年我去監獄調研,發現有不少服刑的年輕人是農民工子女,給我很大觸動。農民工為了生計,夫妻分居多,留守兒童多。很多農民工每天只顧幹活,忽視了子女的家庭教育。要提升農民工群體的家庭教育意識和能力,這是關係社會穩定和未來發展的大事。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德力西集團員工周振波

網友點晴:好家風 傳遞善文化

    家風,就是一種人生教育。家風是家庭的生命力,是家庭的支點,少了這個支點,家庭不會傳承和諧與善行。父母愛兒女,長輩愛子孫,貴在傳家訓。好的家風引人向上,而壞的家風就是個大染缸,讓家庭成員深陷汙泥之中不能自拔。好的家風、家規,就是無言的教誨,人生的寶典。好家風在家可視為傳遞善文化,促進家庭和睦的基礎,這就是家風蘊含著的「草根哲理」。而壞的家風則令家庭成員誤入歧途,萎靡不振,甚至為非作歹。因此,家庭也是反腐敗工作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重視家庭建設,築牢反腐敗的「家庭防線」,意義尤其重大而深遠。良好的家風,也是防腐的一道屏障。  

    孟子所言的「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禮」,即家庭是社會和國家的細胞。家裡和睦,社會自然和諧;家裡靠勤勞富裕了,國家自然富強。家風,不僅反映了一個家族的性格特徵,也是一種家庭的道德規範。家風影響到勵志勉學、修身處世、治家為政等方方面面,對促進和諧社會的建立,釋放更多的社會正能量,起著重要作用。無論什麼人,無論職位多高,都應對良好的家風家訓持有敬畏感。而在當前,良好的家風,也可視為一道防腐的有效屏障。

——網友:劉天放 

    結語家安天下穩,家和萬事興。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唯有讓作為社會細胞的家庭充分發揮「張力」和「凝聚力」,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才能真正的接地氣、見效果、落實處。(綜合《代表委員熱議:修補家風家教"斷裂鏈條"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道德》《代表委員:培育良好家風 築牢拒腐防變「家庭防線」 》《代表委員談「家庭防線」給力反腐倡廉建設》《沒有好的家風,人就容易「任性」——上海團代表呼籲重建家庭型社會》  《 「家風正了,社會風氣也就好了」——代表委員談家庭建設系列之一》《良好的家風 防腐的屏障》 等報導)

 

相關焦點

  • 代表委員話文明:重拾好家風 培育好德行
    鮑家科代表:傳統家風跟核心價值觀不謀而合     「我們中國傳統的家風是以儒家學說為根本基調,一般總結為『五常八德』:五常就是『仁義禮智信』,八德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多好的內容,跟我們倡導的核心價值觀不謀而合。」
  • 中華好家風,傳承正能量
    中國人一生受到家風、家教、家訓、家庭文化的影響至深,每個人的成長曆程、婚戀嫁娶、建功立業都離不開家的影子,而「家」也是中國人的精神港灣,是中國人內心最深處的根。每年臨近春節,大包小包,行色匆匆,車站、機場、港口、碼頭擠滿了焦急等待回家過年的中國人。
  • 弘揚好家風,傳承好家訓!「家風文化節」助推家風文明
    社會風氣天朗氣清,源於家風的純正那麼,如何傳承好家風家訓呢?走!小編帶您去瞧瞧~弘揚好家風,傳承好家訓。,發散思維講述自己與好家風的故事。講堂定期開展「弘揚好家風傳承好家訓」親子活動,將家風家訓的學習融入到親子閱讀中。
  • 好家風託起中華民族偉大夢想
    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發言中都反覆強調,好家風是伴隨中國人一生的正能量。一時間「家風」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之一。    「家風」,相信大家肯定不會陌生,因為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家庭當中,一個家庭都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家風,家風悄然存在在於每個家庭當中,不管你發現與否。
  • ...建設文明家庭 ——平順縣春蕾幼兒園好家教好家風主題活動
    弘揚優良家風 建設文明家庭 ——平順縣春蕾幼兒園好家教好家風主題活動 2020-05-17 02: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廉江:傳承好家風 弘揚好家訓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良好家風,提升家庭教育觀念,改善親子、家庭關係與和諧,7月24日,廉江市婦女聯合會、廉江市教育局聯合舉辦「傳承好家風、弘揚好家訓」家庭教育講座活動,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該市營造家風好、民風純,黨風正、政風清的良好氛圍,傳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 家風|傳德昂優秀文化 育文明家風(附視頻)
    家風|傳德昂優秀文化 育文明家風(附視頻) 2020-09-07 1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好家風好教育,好的家風是什麼?浸潤孩子的一生
    家風是一個家庭精神面貌的潛在氣質,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風好壞,不僅與家運相關,而且與國運相關。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朝代更迭,家族興亡,在歷史這座巨大的瑰寶文庫中,浩如繁星的文化數不勝數,而各種優良文化的傳承,離不開優良家訓。家訓是一個家族凝聚的力量,也是民族復興不可或缺的催化劑。
  • 傳承好家風 凝聚正能量 | 原平市婦聯「建設好家庭、傳承好家教...
    傳承好家風 凝聚正能量 | 原平市婦聯「建設好家庭、傳承好家教、弘揚好家風」空中課堂(六十一) 2020-12-22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下功夫」培植新時代好家風
    培植好家風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組成部分,是家庭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性思想道德工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離不開每個社會成員躬身踐行,需要優良家風培育與薰陶,「三下功夫」培植新時代好家風。在家庭文化教育,樹立新時代好家風上下功夫。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老師,言傳身教尤其重要。新時代家風建設,就是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風家教之中,通過培樹家庭先進典型,尋找每個家庭的閃光點,凝聚社會正能量,家庭作為道德教育的起點,是連接個人、社會和國家的橋梁紐帶。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
  • 粽葉飄香迎端午 親子誦讀展家風——柳城縣傳承好家風好家訓活動
    粽葉飄香迎端午 親子誦讀展家風——柳城縣傳承好家風好家訓活動 2020-06-26 03: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代傳承,中國人的家風
    對於每一個中國人,有家就有家風。很多人對於家風的定義都不太一樣。有人認為家風就是「家訓」,有人認為家風就是一種有形或者無形的「規矩」,還有的人認為家風更類似於一種美好的家庭狀態——一家人其樂融融,和諧、幸福、安康。
  • 銅陵:學思結合 深入推進好家風好家訓貫穿於日常
    打造遍布城鄉的家風課堂,組織優秀典型宣講團和「最美家庭」好家風宣講團講好家風故事;深入挖掘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中蘊含的良好家風,大力弘揚優良家風,把家庭文明建設貫穿到日常宣傳之中;把好家風跟校園文化融合
  • [我的家風]張澤侖:我在優良家風薰陶下成長
    」又從新以社會正能量的方式走進我們的生活中。  「家風」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教育中的代表詞彙,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也是在家庭裡形成一個統一的道德標準。所以說,一個良好的家風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一些人生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  探討家風的問題時,我就問過我的媽媽:「我們家的家風是什麼?」媽媽回答是:「教你好好做人做事就是咱家的家風,用一句書面上的話說就是—「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
  • 長沙縣高橋鎮: 家風家訓引領文明風尚
    星辰在線11月30日訊(通訊員 陳靜明)近年來,長沙縣高橋鎮通過陣地打造、典型引領、開展主題活動等方式,廣泛傳播好家訓、培育好家風。在書寫鄉村振興的答卷上,該鎮寫出了家風正、政風清、民風淳、鄉風美的精彩答案。
  • 「家風和暢」系列叢書:傳承中國人的精神血脈(圖)
    原標題:「家風和暢」系列叢書:傳承中國人的精神血脈(圖)   圖片說明:「家風和暢」系列叢書 姜正成主編 中國財富出版社 2015年2月版   中國人的精神血脈   ■馬玉娟   家是社會文明教養、德行培育和文化傳承的第一站
  • ...年度幸福家庭揭曉暨好家風好家教 宣講活動在蚌埠廣播電視臺...
    由市委宣傳部、市委政法委、市婦聯、市文明辦、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市廣播電視臺協辦的2020蚌埠家庭文化節·年度幸福家庭揭曉暨好家風好家教宣講活動於11月26日下午在蚌埠廣播電視臺演播大廳舉行。
  • 新時代文明實踐理課堂,帶領大家感受好家風魅力
    12月16日,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理」課堂上,公主嶺中華母親講堂主任、中華兒促會好家風志願者服務團講師楊月雁,以「幸福人生從家出發」為題,為基層幹部群眾帶來一場傳統文化講座。整場講座,氣氛活躍。此次家風家訓宣講活動受到了居民的支持與好評。鐵北街道科研社區工作人員宋有銘說:「『家風』又稱『門風』,是一個家庭中的風氣。『家教』是家庭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是建立在中華文化之根上的集體認同,是每個個體成長的精神足印,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
  • 桂東:誦讀家書家風家訓 助力文明新風尚
    新湖南客戶端2月7日訊(譚智莉 李慧)「我希望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如既往的做一個對黨忠誠的反腐戰士,無論在多麼繁忙的工作和壓力下,都保重好身體。也希望你在彷徨和猶豫時,永遠記得我們共同的最初的夢想。
  • 「傳承優良家教家風家訓」我市舉辦文明家庭經驗分享會 傳承弘揚...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市精神文明創建大會暨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動員大會精神,1月9日上午,市文明辦、市婦聯聯合舉辦「傳承弘揚潮人好家教好家風好家訓——文明家庭經驗分享會」。活動現場,獲得第一屆廣東省文明家庭代表王璜、省「最美潮人家庭」代表李潔芝做經驗分享,引導我市市民爭做好家庭、涵養好家教、培育好家風,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千家萬戶落地生根,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現場還為我市首批10個家庭親子閱讀體驗基地授牌,向「汕頭市家庭教育講師團」講師頒發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