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在促進社會和諧中發揮重要作用。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家風、家教成為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熱議的話題。
什麼是家風:看不見摸不著,如影隨形影響一生的家庭風氣
3月9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攝
「一個家庭自然而然或者在繁衍過程中必然形成一種客觀的風氣,也就是家風。家風可能是大範圍的,也可能是小範圍的。」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傑
「家風就是家長在家庭裡樹立的一種風氣,如尊重長輩、平等友愛地對待別人、愛學習、愛勞動等等都是家風,但在家庭中,家庭成員首先要自立,否則家風就可能成為空談。」
——全國政協委員鄧小虹
家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它是存在的,並且有力量、起作用。家風不是張揚的,它可能就在舉手投足間發生著影響,起著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這就是家風。家風就像孟子所說的,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就是說當看到一個孩子掉到井裡,任何人都會衝上去救人,這是一種本能,這種本能是普遍的。
——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文聯主席顧久
家風是家庭教育的精華和積澱,良好的家風家教,不僅是家庭的財富,更利在社會。自古有耕讀傳家的傳統,更有許多中華美德在家庭教育中代代相傳。現在,由於人口流動、隔代教養等因素,很多家庭忽視了家風家教,或者偏重培養孩子智力,需要引起全社會的重視,補齊「短板」。當前家庭觀念逐漸淡薄,不利於培育良好的家風。時至今日,我國有關家庭政策及制度的建設還很薄弱,有關部門應制定和健全家庭政策。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教科院副院長胡衛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簡單地說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包括為人處事的態度和行為準則。家風是由家庭成員的態度、行為和氛圍營造的,存在於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現在人們處理日常生活各種關係的態度和行為中,仿佛一種磁場被人們深深地吸引感受到,讓人發自內心地服從和遵守。我很慶幸,父母為我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家風,每年過年回家,父母總教我不要忘本,要努力,在工作中不該做的事情不要做。 這些話,父母說了幾十年,我現在意識到這就是家風的傳承。
——江蘇團的人大代表、廣博控股集團董事長王利平
如何做好家教: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當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西代表團全體會議向媒體開放。新華社記者殷剛攝
好的家風要靠情感的打動、榜樣的示範、理性的說服,是踐行、示範出來的。家庭中,家長應該給孩子做出表率。比如我們上一輩人的那種家國情懷,對我們就是一種無聲的影響與教化。一個孩子的身上,總有著他們父輩身上的影子。傳統社會,我們的社會風氣靠先賢、家風的影響去教化人們。在今天,經濟社會高度發展,但無論發展到什麼階段,人們心底對中國傳統家風的遵循也從來沒有消失過,比如一個家長對孩子的嚴格要求,一個家庭對家訓、家規的維護,這些從來沒有淡化過。
——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文聯主席顧久
「撒謊、沒有感恩之心,從小讓孩子投機取巧、佔便宜,這種家風不可取。父母正直,愛學習、愛勞動,對社會、國家有責任感,對孩子當然會形成很好的影響。」
——全國政協委員鄧小虹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忽略了一種家庭傳統的教育,比如現在的年輕人喜歡過洋節,對傳統節日不太重視,其實我們的許多節日裡包含了不少家風、家教的內容,比如春節、清明、中秋等等節日,在這樣的節日體驗中,家人在團聚中那種潛移默化的交流,就是一種家風的傳承。
——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侯露
在懲治和預防腐敗方面我們也要關注到最基本的社會細胞—「家庭」這一層面。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做好的榜樣,言傳身教,讓孩子懂得尊老愛幼、知禮謙讓,培育良好的家風。用「正能量」培養教育孩子,讓孩子懂得遵紀守法,懂得按規矩做事和自律。樹立良好的家風對孩子成長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婦聯界別全國政協委員張靜
父親很少講大道理,他更多的是以行動來影響我,只有自己信念堅定、以身作則,才能影響子女。教育子女不需要講大道理,最關鍵是自己做好,子女才會朝這個方向努力。
——全國政協委員、革命先驅李大釗之孫李宏塔
家風家教影響社風:凝聚整個社會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3月9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這是全國政協委員抵達天安門廣場。新華社記者 呂迅 攝
「每個父母都好好教育自己的子女,不管是貧窮富貴都沒關係,只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公平公正,善良正直,這個社會的風氣就比較好。」
——全國政協委員趙梅
家風與社會風氣,與民風、黨風、政風都有密切聯繫,是一種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係。民風、政風、黨風、無論好和壞,都會滲透到家庭中去,反過來,家庭作為一個基本的細胞,它的風氣也會影響到民風、黨風、政風。一個家庭,形成勤勞簡樸的家風,擴張到社會上就會成為一種道德標準,價值取向,使整個社會自然而然崇尚勤勞簡樸,這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傳統。對長輩孝順、對子女慈愛、兄弟互助,不僅倡導了良好的風氣,也承擔了社會責任。家庭成員形成守規矩守法這樣的風氣,對於家庭成員在社會上的行為也能形成約束。如果放任自己的家庭成員無法無天,如一些領導幹部腐敗,就是家風出了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傑
「家風是影響社會風氣、構建社會風氣的重要因素之一。雖然社會風氣的形成有許多因素,但家風很重要。」
——全國政協委員趙梅
中華傳統文化歷來高度重視家庭型社會,家庭穩定和諧就是社會穩定和諧。人們必須重歸家庭型社會,注重「家風」「家訓」「家史」,挖掘家庭文化內涵。中國人的家國情懷,之所以能綿延幾千年,就是靠家教家風的陶冶和浸潤。
——全國人大代表曹可凡
沒有好的家風,人就容易「任性」。家有家規、樓組有公約、社區有準則,整個國民素質就能不斷提高。培養好的家風不僅是家庭的責任,社區氛圍也很重要。現在上海等很多城市都在進行基層治理改革,要把社區居委會進一步解放出來,更好服務群眾,開展各種公益、文化活動,在潛移默化中把社區這個大家庭的風氣搞好。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虹儲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朱國萍
在實現「口袋富裕」的同時,更要追求道德品格、行為修養的富裕,而家風家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我所在的楊王村連續多年開展家庭寫家訓徵集評選活動,700多戶居民用「好家訓好家風」,傳承中華傳統「家」文化。「我們村的實踐可以發現,家風好帶來了民風淳、村風正,村裡許多難事、矛盾得到了有效解決。以好的家訓形成好的家風、好的家風帶動好的村風,促進了我村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村裡通過農民自己寫家訓作為農民自治的標準,家家知曉、戶戶參與、全家上陣、反覆推敲、凝練完善、展示推廣、入腦入心。好家訓厚重了鄉村家庭的文化根基,在好家訓、好家風的潛移默化中,農民們自覺以家訓為座右銘崇尚新風,根除陋習,抵制封建迷信和消極行為。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奉賢區南橋鎮楊王村黨委書記孫躍明
代表委員話文明:關注重點人群 設紀念日將家風建設落細落小落實
3月9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天津市代表團全體會議向媒體開放。新華社記者嶽月偉攝
中華傳統文化歷來高度重視家庭型社會,強調以家庭為社會細胞,以家族為系統,人際關係以親情為紐帶,以禮義為規範。家庭型社會又是過日子文化,過日子要豐富多彩,不能整齊劃一,因此才產生了「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這樣先進的理念,高度的智慧。保持整體的統一性必須以保持內部的差異和多樣性,發揚個性為前提,這樣才能和諧共處,安居樂業。
近年來,人們家庭觀念日漸薄弱,導致價值失衡,道德淪喪,產生了物質生活水平與幸福指數相悖的怪現象。人們必須重歸家庭型社會,注重「家風」「家訓」「家史」,挖掘家庭文化內涵。建議宣傳部門可聯合檔案館、圖書館,以「家風」「家訓」「家史」為主題,讓普通民眾書寫家庭故事、家族歷史,了解家族發展脈絡,增強家庭凝聚力,從中找尋能夠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閃光點,弘揚崇德,重建家庭型社會,進一步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
——全國人大代表曹可凡
近年來,社會上呈現出兩種「新家風」現象:一是不重視家風建設,忙於事業應酬;二是隨著獨生子女特別是「獨二代」比例的升高,「421」結構的家庭越來越多。對「小公主」「小皇帝」的溺愛,似乎漸漸成為一些家庭的「新家風」。這些變了味的家風不利於社會風氣的轉變。
老人倒在地上到底扶不扶;種菜的人打了農藥說不說……我們的社會目前遭遇到「誠信危機」,也和家風的缺失有一定的關係。應當在全社會倡導以優秀文化傳統、理論為核心的家風教育,這不僅關係到青年一代的成長,更關係到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設立「家風教育日」有助於社會正能量的代代傳承。至於具體怎樣設在哪一天,可以藉助當前已有的傳統節日實行家風傳統的教育,比如「清明節」「中秋節」。家風應當包含誠實守信;重視學習,崇尚知識;勤儉持家、尊重勞動;家庭和睦等內涵。
——江蘇團的人大代表、廣博控股集團董事長王利平
要特別關注和支持農民工等群體的家風家教建設。去年我去監獄調研,發現有不少服刑的年輕人是農民工子女,給我很大觸動。農民工為了生計,夫妻分居多,留守兒童多。很多農民工每天只顧幹活,忽視了子女的家庭教育。要提升農民工群體的家庭教育意識和能力,這是關係社會穩定和未來發展的大事。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德力西集團員工周振波
網友點晴:好家風 傳遞善文化
家風,就是一種人生教育。家風是家庭的生命力,是家庭的支點,少了這個支點,家庭不會傳承和諧與善行。父母愛兒女,長輩愛子孫,貴在傳家訓。好的家風引人向上,而壞的家風就是個大染缸,讓家庭成員深陷汙泥之中不能自拔。好的家風、家規,就是無言的教誨,人生的寶典。好家風在家可視為傳遞善文化,促進家庭和睦的基礎,這就是家風蘊含著的「草根哲理」。而壞的家風則令家庭成員誤入歧途,萎靡不振,甚至為非作歹。因此,家庭也是反腐敗工作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重視家庭建設,築牢反腐敗的「家庭防線」,意義尤其重大而深遠。良好的家風,也是防腐的一道屏障。
孟子所言的「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禮」,即家庭是社會和國家的細胞。家裡和睦,社會自然和諧;家裡靠勤勞富裕了,國家自然富強。家風,不僅反映了一個家族的性格特徵,也是一種家庭的道德規範。家風影響到勵志勉學、修身處世、治家為政等方方面面,對促進和諧社會的建立,釋放更多的社會正能量,起著重要作用。無論什麼人,無論職位多高,都應對良好的家風家訓持有敬畏感。而在當前,良好的家風,也可視為一道防腐的有效屏障。
——網友:劉天放
結語:家安天下穩,家和萬事興。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唯有讓作為社會細胞的家庭充分發揮「張力」和「凝聚力」,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才能真正的接地氣、見效果、落實處。(綜合《代表委員熱議:修補家風家教"斷裂鏈條"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道德》《代表委員:培育良好家風 築牢拒腐防變「家庭防線」 》《代表委員談「家庭防線」給力反腐倡廉建設》《沒有好的家風,人就容易「任性」——上海團代表呼籲重建家庭型社會》 《 「家風正了,社會風氣也就好了」——代表委員談家庭建設系列之一》《良好的家風 防腐的屏障》 等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