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愛與勇氣接受生活賜予的一切悲歡」
圖為「最美女教師」張麗莉。資料圖片
2012年5月8日,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四中學校門前,29歲的女教師張麗莉,在失控的汽車衝向學生時,先是把後面的兩個學生擋住,又一把推開了幾個學生,自己卻被車輪碾軋,造成全身多處骨折,雙腿高位截肢。
目前,張麗莉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專業。受傷後,她把「以愛與勇氣接受生活賜予的一切悲歡」作為座右銘,以樂觀的態度笑對人生。她在QQ空間裡寫道:「做一個明媚的女子,不傾國、不傾城,只是傾盡所有去愛!」張麗莉用心詮釋「師愛」這兩個字的真諦。
記者:為什麼會把「以愛與勇氣接受生活賜予的一切悲歡」這句話作為您的座右銘?
張麗莉:受傷之後我看了小說家克蘭的一本書《孤兒列車》,書的扉頁上寫著這句話,當時就覺得特別符合我那時的心境以及現在的一種生活境遇。這句話能起到一種激勵和警誡的作用,所以我就把這句話當成了座右銘。
愛和勇氣對我來說都非常有意義。在我受傷之後,社會各界一直給予我關愛,家人給了我很多的愛,還有現在我當了媽媽之後,孩子給予我情感上的依靠,這些都是我的精神支柱。我接受了這麼多的愛,也希望把它傳給更多的人。我是雙腿高位截肢,選擇當媽媽,身體上各方面受到的限制很多,所以整個懷孕期間,需要克服的困難也特別多。但是一想到有寶寶之後,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包括整個對世界的感受都會不一樣。那時候,也是用愛和勇氣來接受寶寶的到來。
記者:您為了救學生失去雙腿,在那段艱難的日子裡,是如何走過來並能笑對人生,用堅強去書寫美麗的?
張麗莉:一開始,面對截肢的事實,我是接受不了的,覺得老天對我太不公平了。我救了孩子們,為什麼要讓我面對終身殘疾這樣一個殘酷的事實?
後來,在慢慢恢復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來自家人的期冀,漸漸悟出一個道理,只要人在,家就在,我的父母和家人對我來說是最大的精神支撐和恢復的動力。想明白這些,我就覺得活著特別美好。
調整了心態之後,我開始可以面對殘疾這個事實了,但是面對不等於接受,其實我有很長時間不敢看自己的殘端。看到自己以前的照片,想到自己以前穿的高跟鞋,我就會在沒有人的時候偷偷流眼淚。我反覆地勸自己,如果我自己都不能夠面對自己,那我就更不可能走出去面對世人的目光,也不能正常回歸社會。我要求自己堅強起來。
有段時間,我看到別人對我的注視就感到特別害怕,特別排斥和厭惡那種目光。實際上大家可能是出於一種關心,或者可能是一份憐憫,但我真的很難接受。我意識到,必須讓自己重新融入社會!為了鍛鍊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走出自我封閉的狀態,有段時間,我讓家人陪著我,在周末人多的時候,去醫院附近的一個大型商場,讓自己置身人群中,逼迫自己去適應、接受,努力讓自己正常地生活在社會裡。我不斷告訴自己,我沒有什麼是和別人不一樣的。
由面對到接受,到適應,到現在努力地生活,我經歷了非常艱辛的過程,也正是「以愛與勇氣接受生活賜予的一切悲歡」這句座右銘一直激勵著我。我逐漸明白,生活終究是不完美的,只要你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和接受它,你就會發現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意義的,都是上天賜給你的禮物。只要你認真努力地生活,生活一定不會辜負你。
記者:您為什麼選擇在北師大就讀特殊教育專業,對今後的生活有什麼規劃?
張麗莉:我考慮得很簡單,自己本身就是老師,我很熱愛教育事業,也很愛我的學生們,我的教師夢沒有因為受傷而放棄。我一直憧憬著能重回講臺。我受傷之後,對這方面關注特別多,接觸了一些腦癱、智障、聽力障礙的兒童,他們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我想我為什麼不重新再學習一下這方面的專業知識,為這些孩子服務呢?
所以我選擇在北師大就讀特殊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我現在最大的目標就是把研究生課程順利讀完,在學業方面更進一步。我也希望自己身體快速地恢復到生寶寶之前的狀態,這樣才能更快地完成學業,儘快繼續我的教育工作。
康復、學習、照顧寶寶,以愛與勇氣接受生活賜予的一切悲歡,這就是我現在的生活狀態。此時,再看那句座右銘,我對生活又有了新的詮釋和理解。這句話一直提醒著我,要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接受生活中的變化。這不是一種被動的接受,而是要用愛和勇氣,去面對生活中出現的一切,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事情。 (本報記者 朱偉華 光明網記者 張士英)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