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子的就業季:我的offer,你還好嗎?

2020-12-13 澎湃新聞

原創 北大青年 北大青年

全文共4208字,閱讀大約需要7分鐘。

本報記者

王天澤 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2019級博士研究生

姜賢昱 社會學系2018級本科生

3月5日,法學院應屆本科畢業生小林投出了春季招聘(以下簡稱「春招」)的第一份簡歷。想到今年的春招形勢,她內心有點焦慮。對於她心儀的法務相關崗位,去年秋季招聘(以下簡稱「秋招」)時大多已經招滿,春招的崗位數很少,基本類似於「補錄」。

根據教育部的消息,2020年應屆高校畢業生有874萬,同比增長40萬,今年上半年就業形勢更加嚴峻複雜。根據某招聘平臺發布的《2020應屆生春招求職趨勢報告》,截至2020年3月31日,在春招季(2月3日以來)活躍求職的應屆生較去年增加了56%,但企業對應屆生的招聘需求規模同比下降22%。

疫情下,畢業生、用人單位、學校就業中心都面臨著新的變化。

雲端招聘會:籌備早、場次多

2月17日,線上開學第一天的校園靜悄悄,就業中心裡卻是忙碌的景象。北京大學空中宣講會系統在這一天上線,一天後,線上雙選會系統上線。早在1月26日,學校召開學工系統會議,就業中心隨即進入疫情下就業工作的籌備階段。考慮到就業招聘活動可能無法在線下舉辦,就業中心開始著手規劃線上系統。

畢業生雙選會,是一般由高校就業中心舉辦,用人單位參與的大型校園招聘會。北大往年舉辦的線下大型雙選會一般有三場,包括秋季學期的畢業生人才精準對接專場招聘會,三月份的畢業生就業洽談會,與四五月份的學生生涯日主題活動暨實習雙選會,分別對應於秋招、春招以及在校生實習。

受疫情影響,今年三月份的畢業生就業洽談會改為線上舉辦,並從一場變為多場。為了畢業生與用人單位能順利溝通,線上雙選會系統提供了「在線互動」和「視頻面試」等功能,學生可與用人單位進行交流並投遞簡歷。

△雙選會系統與用人單位互動界面

第一場雙選會在3月6日舉辦,共計350家用人單位參會。三月份以來,學校已經舉辦了「大國重器」專場、「校友企業」專場,「北京大學-武漢大學2020年線上雙選會之綜合場」等多場雙選會,為畢業生提供了眾多崗位。

除了大型雙選會,用人單位宣講會也改為線上舉辦。就業中心副主任張勇介紹,3月2日,首個空中宣講會由央企中國電子科技集團舉辦,直播獲得了6.7萬人次的觀看量和1.7萬點讚。不僅如此,宣講會的效果已經有了體現,張勇說,「我們做了統計,中國電科帶來的崗位數,佔3月6日雙選會總數的3%,但是投遞簡歷數達到了雙選會總投遞簡歷數的5%,接近提升了一倍。」

截至4月2日,北京大學空中宣講會總計為北大學子提供一萬餘個崗位,平均每場宣講會在線觀看人數超過兩千人,簡歷投遞數超過100人次,通過空中宣講會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達成初步就業意向的每場超過20人。

在疫情下的特殊時期,多場次的線上雙選會為畢業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雙選會從線下改為線上,為交流也帶來了一些不便。小林說,去年秋季她參加學校的線下雙選會時,每家用人單位一個攤位,攤位前的海報會明確列出各個崗位的招聘需求。同學們手握一沓簡歷,看到感興趣的崗位就上前交流。如果負責人覺得合適,可能會直接開始面試或者提供後續面試的機會,收到的反饋很及時。而線上雙選會的企業負責人可能不會一直在線,大家也就無法進行實時的交流。小林在系統上投遞的簡歷,有的目前還是未讀狀態。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張勇介紹,為了促進同學們與用人單位的交流,對於學生投遞簡歷較多的用人單位,就業中心建立了由2019級專職輔導員管理的重點用人單位微信群,輔導員收集群內同學的各種問題,再與用人單位交流,讓輔導員成為學生與用人單位溝通的橋梁。

對於同學們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疑問,就業中心開展了熱線電話與微信群答疑,從「線上雙選會系統如何使用」,到「與用人單位籤署協議時的學生怎樣保護權益」,同學們諮詢的問題涵蓋了就業的方方面面。此外,在「敲門行動」中,輔導員主動聯繫畢業生,用多種方式提供行業諮詢,有二百多位同學填寫了問卷,21位專職輔導員已經在進行對接。

增加的簡歷與低成本的面試

投遞完簡歷,經過焦慮的等待,小林得到了幾家公司的面試或筆試通知。在與一家公司的HR(人力資源管理)進行第一輪面試時,由於網絡問題,他們不得不從視頻面試改成了語音面試。整場面試中,面試官只在前幾分鐘看到了小林。

第二輪面試更具戲劇性:面試先由於主管按防疫要求隔離而延期,兩周後小林在上午十一點突然收到了中午是否有時間面試的詢問——主管結束隔離後馬上出差,面試只能抽時間進行。由於太過倉促,小林與主管商量改成了晚上面試。最後面試時主管又感覺語音太正式,改成了微信打字的形式。

雖然線上面試可能受網絡因素影響,但小林說,線上面試省去了來回奔波之苦,非常方便,而且更加容易放鬆心態,「如果是線下面試,我要在學校化好妝、穿正裝,坐地鐵前往公司,再等待輪到自己,其實緊張的情緒是在不斷加劇的,而線上更像是聊天的形式,氛圍輕鬆,而且沒有路上的時間成本。」

小林還參加了一次線上筆試,使用公司自己的平臺答題。她覺得與線下沒有太大區別,只是原本沒有筆試環節的公司,可能因為與應聘者接觸的機會減少而增設筆試。

談及春招的競爭程度,小林笑稱,線上的春招沒有了線下群面(多位面試者組成小組進行討論及回答問題)時「身旁的人與你競爭同一個崗位」的緊張氛圍,根本不知道有多少競爭對手。

對於新的招聘方式,用人單位有更直觀的感受。根據某課外教育機構春招負責人郝學提供的數據,今年春招該公司收到的簡歷量大幅增多,僅三月份的簡歷量就達到了往年同期的兩倍左右。郝學表示,教育行業在疫情期間保持相對穩定,其公司的春招按照原定計劃開展,可能吸引了更多的畢業生關注,競爭也更加激烈,但他們仍然歡迎優秀畢業生的加入。

郝學認為公司在三月份舉辦的空中宣講會整體效果不錯。他表示,線上舉辦宣講會的優勢在於參會便捷,空間和時間的約束較小,與學生的互動體驗好,缺點是缺少與同學們面對面的機會,深入交流不夠。

在視頻面試環節,郝學見到的大部分面試者保證了良好的形象和面試狀態,進行了充分準備。他建議畢業生在視頻面試時,首先保證家庭的網絡和設備正常,避免因為這些因素影響面試效果,並保持自信的態度去進行面試。

輾轉多地的三方協議

相比於參加春招的同學,通過秋招「手握offer(工作邀約)」的同學基本已進入籤署三方協議階段,如何順利完成相關手續是他們頗為關心的問題。

三方協議(以下簡稱「三方」)是《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畢業研究生就業協議書》的簡稱,是畢業生、用人單位和學校三方籤訂的協議書,相應分個人、用人單位、學校三聯。三方籤約的一般流程是,畢業生從學院拿到三方以後,先寄給公司,公司蓋章後寄還給畢業生,畢業生到學校就業中心蓋完章以後,學校留一聯,學生留個人聯,學生再郵寄用人單位一聯。

△三方協議

小宋的三方就卡在了其中一步。小宋是應屆碩士研究生,他在去年十月中旬參加完面試一周內就得到了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offer,並在公司的催促下簽署了公司與畢業生的兩方協議。隨後籤署三方協議時,公司蓋章後寄回給小宋,但是當時已是一月中旬,小宋打算年後再辦理學校方面的手續,就把三方留在了宿舍,卻沒有料到疫情發生。

二月份時,小宋在家裡又接到了兩個秋招面試公司的補錄。相比之前倉促之下為了留住offer而籤約的工作,這兩份工作更加理想,於是他打算與網際網路公司解約。由於每位畢業生只能持有一份三方,畢業生需要向學校提供原三方與原單位的解約函,辦理完解約手續,才能拿到新的三方。

拿到公司的解約函後,小宋由於疫情無法返回學校,打電話給學校就業中心,了解到解約目前完全可以郵寄結合線上辦理。畢業生在網上提交申請,並與學院就業辦的老師聯繫,將舊三方、解約函等拍照上傳,學院就業辦的老師就可以拿這些文件去找學校就業中心換一個新三方,再郵寄給學生。

在辦理解約手續的過程中,小宋還在兩個新的工作機會間糾結。第一個工作是資產管理方向,公司位於疫情情況較輕的上海,二月下旬開始辦公,並催促他郵寄三方。這家公司招聘的大多是上海本地學生,通過上海市高校統一的籤約平臺線上簽約,只剩他沒有籤約,他只能用沒有開學的理由拖延。

而第二份offer來自一家銀行,他了解到總行還沒有完全恢復線下辦公,與他聯繫的HR在家裡遠程辦公,並表示籤約並不著急,可以等待他拿到新三方。

同樣面臨解約問題的還有應屆本科畢業生小韓。二月初,小韓打算解約,與新單位籤三方。想到三方協議的個人聯還放在宿舍,他的第一反應是聯繫樓長,希望她能幫忙去宿舍尋找。樓長嘗試尋找但沒有找到,小韓也忘記了具體位置。

但他隨後也從就業中心了解到可以先辦理手續,返校後再提交紙質材料。不過,由於他需要收到原公司的三方公司聯和解約函後才能辦理新三方,而原公司員工都暫時在家辦公,無法蓋公章,他只能等待覆工後再辦理解約。

與小宋和小韓不同,碩士生小雪已經順利完成了解約手續,她認為學校方面的手續沒有因為疫情耽擱, 「甚至有點變快了!」小雪有拿到紙質資料之後拍照掃描的習慣。疫情發生後她與院系負責就業的老師取得聯繫,提交了電子版的舊三方與解約函。

不到一天,學院就通過了她的申請;一周後,就業中心也通過了審核。小雪認為線上完成省去了中間很多奔波的程序,學校也會考慮到預留出來一些學生在疫情期間跟公司溝通的時間,在節奏上反而加快了。

三月初,小韓在原公司復工後順利拿到了解約函和舊三方協議公司聯,他將相關材料的電子版提交學校後,學院、就業中心很快通過審核,為小韓發放了新的三方,並在蓋章後幫忙寄往小韓的新單位。兩周內,小韓已經與新單位完成籤約。

△小韓的更改畢業去向申請通過審核

四月初,小宋也收到了學院老師關於更換三方郵寄結合線上辦理手續的通知,將舊三方寄回學校換取新三方。

張勇表示,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畢業生可能對未知的就業前景感到焦慮,但學校以及國家政策都在努力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有力的支持。他說,如果細心瀏覽近年來媒體報導,實際上年年都被稱作「史上最難就業季」,面對疫情影響,畢業生還是要堅定信心,對國家有信心、對學校有信心、對自己有信心,在這麼多外力支持下,同時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順利開啟人生新旅程。

最初參加春招時,小林度過了一段焦慮的時期。「開始的時候挺著急的,擔心參加筆試面試耽誤寫作論文的時間,論文也沒寫好,工作也沒找好,我告訴自己調整心情,先把手頭的事情完成」,小林說。於是在三月末時她暫停尋找招聘信息一段時間,專心寫作畢業論文,提交了畢業論文後再繼續投遞簡歷。

到四月中旬,小林已經收到了三個offer,但她仍有信心,在等待更好的選擇。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郝學、小林、小宋、小雪、小韓為化名

圖一截圖自北大就業信息網,其餘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微信編輯|楊春序

相關焦點

  • 就業季撞上疫情期,找工作的你,難嗎? | 兩會青年說
    就業季撞上疫情期,找工作的你,難嗎? 「聽說即將問世的民法典裡的每一項內容都與我有關?」……作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你是否也在關注這些話題?或者想了解權威解讀卻無處可尋?別急,中國青年報社推出「中國青年說」兩會特別節目,邀請戰「疫」青年、創業夥伴、「帶貨」主播、高校學子與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雲端」暢談,共同聚焦青年關切的就業、創業、權益等話題。
  • 最難就業季,化學化工學子去哪兒?
    (來源:化工設計Club)又雙叒到了一年一度的最難就業季。前段時間,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一封官方「求助信」上了熱搜,在這個疫情影響下的就業季,學校開始向各用人單位請求幫助解決就業。連華五之一的南大學子都面臨就業難,這讓更多其他學校的學子怎麼辦呢?小企業在縮招,外企也在裁員,但就業人數卻創下了史上最多,今年找工作的大多數人想必是迷茫的,那麼到底該如何選擇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幾所院校化學化工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報告,來看看前人們是如何做選擇的,以及他們都去了哪些公司?
  • 精彩回顧|北大附學子再斬獲4枚藤校offer!優秀畢業生分享
    6月11日,京領「學子說」欄目特別邀請到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北京&海口校區)兩位2020屆優秀畢業生與三位優秀學子在線做客學子說。五位同學根據自身經歷,與大家分享在校體驗,以及學業與個人成長方面的心得體會。以下是本次「學子說」的精彩回顧。
  • offer是什麼意思?你拿到offer了嗎?
    很多人問拿到offer是什麼意思?在新一輪的畢業季,很多童鞋都在忙著找工作。
  • 2021 Offer|吧哈學子斬獲香港中文大學Fintech offer
    上周五,香港中文大學集中發放了一波offer雨,吧哈家的學子在這一場offer雨中收穫頗豐,共有3位同學分別獲得Fintech,
  • 牛耳學子逆襲最難就業季,入職攜程年薪30萬!
    2020年受疫情影響被應屆畢業生稱為最難就業季874萬畢業生同時需要就業
  • 「後疫情」就業季:衝擊 「就業難」與「求賢若渴」
    萬象「後疫情」就業季909萬,這是教育部剛剛給出的2021屆高校畢業生總規模。對於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來說,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今年的就業季顯得更加具有挑戰性。提早規劃職業生涯、積極參與招聘活動,不少大學生選擇在秋招時就提早拿下offer;也有大學生不再盲目跟風追逐「鐵飯碗」和「一線城市」,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在基層創出天地。
  • 2018年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超過八百萬,分析你拿到offer了嗎?
    每年都是史上最難就業季,看看教育部今年公布的數據,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將有820萬人,參與競爭的畢業生數量像中老年人的血壓指數,今年又打破了去年的記錄,節節攀升又無可奈何。如果你有一個想法,找人分享你的想法,一起努力奮鬥。機會遍地都是,問題是你是否能夠去全身心投入。所以大學生就業首先是方向,為什麼把方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你選了一個錯誤的方向,那你可能就越走越遠了。這也是很多人高考後懈怠的原因,在進入大學之前,老師家長強調的是「上了大學就好了。」但實際真實情況是,上了大學只是一個開始。
  • 「後疫情」就業季:有人覺得就業難,但不少地方仍求賢若渴
    對於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來說,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今年的就業季顯得更加具有挑戰性。提早規劃職業生涯、積極參與招聘活動,不少大學生選擇在秋招時就提早拿下offer;也有大學生不再盲目跟風追逐「鐵飯碗」和「一線城市」,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在基層創出天地。
  • 北大青鳥就業怎麼樣?北大青鳥就業可靠嗎?
    北大青鳥就業怎麼樣?這是很多來北大青鳥長沙科泰諮詢的朋友都抱著這方面的疑慮。的確,說起就業兩個字,應當是幾乎所有家長與學員們最為關心的話題,學員來北大青鳥學電腦計算機技術,畢業後,就是為了,找一份滿意的工作。
  • 909萬畢業生的「後疫情」就業季
    最近,林子收到了一份offer,正在猶豫要不要去。「我可能觀望的時間太長了,一直也把握不準到底應該籤哪份工作,猶豫著就到了現在。事實上現在這份工作我也不是很滿意,但是家人朋友都勸我趕緊定下來……」  「先就業再擇業吧。」林子說。  而當874萬2020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還沒有畫上句號時,909萬2021屆求職大軍也挺進了戰場。
  • 2019成「更難」就業季!這些人憑什麼年薪30萬、輕鬆拿下高薪offer?
    加上現在又是就業寒冬,公司大批裁員,很多人只希望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加薪什麼的都是奢望。就在就業難和裁員季的雙重危機中,有這麼一群人,不僅薪資高,還被多家企業搶著給offer,真硬核。這群人,正是達內學員!
  • 淘寶大學攜手CareerComes賦能高校學子就業
    自4月13日起,在電商行指委的指導下,為了幫助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淘寶大學聯合CareerComes職業來啦,邀請阿里新商業數位化專家、知名職前教育專家,CareerComes職業來啦創始人Flora Zheng為大學生職業發展和就業規劃提供指導和建議。
  • 讀職業技能學校好就業嗎?
    讀職業技能學校好就業嗎?在蘇州新東方烹飪學校學習烹飪技能的話,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這裡有全面的五重就業保障,為你的未來保駕護航。學生現場即可選定心儀的就業單位進行面試,面試通過企業當場將offer送至學生手中。就業雙選會是新東方烹飪教育的一項傳統,更是服務於企業、服務於學生的重要舉措,既是雙選更是雙贏!
  • offer季每周捷報 l 「牛氣」offer持續發力!HYPSM本季累計21枚!獎學金近一億元!
    僅僅一周的時間,再來人已喜獲2枚MIT、2枚哈佛、1枚普林斯頓以及1枚耶魯大學的理工科博士offer!僅2021Fall申請季,再來人HYPSM大家族已有21枚錄取!在過往申請季的offer總數已超500枚!
  • 我,今年畢業,論文沒寫,offer沒有
    其實對非畢業季同學來說,這次疫情造成的影響還好,可能會縮短暑假的時間。但對今年畢業的同學來說,實在是太倒黴了。據教育部官網消息,2020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將達到874萬人,對比19屆增加40萬人。1.開學時間的不確定,讓我的論文一拖再拖早在1.27日,教育部就已經正式發布通知:全國高校、中小學校、幼兒園統一延期開學。這個通知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包括清華北大在內的一百多所高校,已經在這之前發布了自己學校延期開學的通知。
  • 面對最難就業季,職業規劃師對就業大軍的幾點建議!
    比如:工作難找,要先就業再擇業嗎?比如:很迷茫、焦慮、困惑,因為不知道可以做什麼工作,要做什麼工作?比如《令人心動的offer》2中的賀鑫磊,其實她也是沒有明確職業規劃的,對於公務員和律師兩個選項,她其實也是糾結的。結果是沒有得到君合實習的機會,因為自己的定位不清,目標不明。我可以負責任的說,職場人個體在職場上碰到的八成問題,都是因為自己沒有職業規劃,沒有目標導向。
  • 清華北大的學子去餘杭的街道辦事處,大家都在急個啥?
    說實話,寫了這麼多年的輿情分析文章,我也沒有搞懂為什麼一則2018年的招聘公告突然在2020年的夏秋之交火了。第二個節點:大學畢業季,今年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工作不好找,874萬高校畢業生等待著就業,壓力確實很大,但往年壓力也不小。第三個節點:就是前不久一度爆發並慢慢沉澱的輿情:清華北大學生出國多,回來少。很多人對此有不少意見。
  • 清華北大碩士博士擠破頭進街道辦:是初心嗎?
    我們無權苛責每一個人的選擇,當然也能看到如今就業環境之嚴峻,但是清華北大作為這個國家高等教育的風向標,甚至也可稱之為「國之重器」,每個人還是應當有點精神和理想的。提到名牌大學生與基層工作,不得不提另一對讓人糾結的數據。第一個數據是,清華2019年在中國內地招生3400人,其中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數量佔比僅為19.3%,北大的這一數據比清華更低。
  • 「本科民辦三本,但我看不上清華北大」
    「畢竟跟愛大比起來清北也要靠邊站」這句「名人名言」迅速成為了2020fall申請季學子的快樂源泉。 即便只拿出2020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來看,清北都實在不至於要在愛丁堡大學面前「相形見絀」。 井底之蛙坐井觀天久了,不知人外有人的道理,養成了自負狂妄的心態,實在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