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代碼有多少種方法訪問同一個網絡物體

2020-12-13 blender幫

在場景放一個圓錐體,你可以想像到,blender python 能用多少種代碼寫法來訪問這個物體

1. 由pby向下訪問。

bpy.data.objects[ ' Cone ' ],或者bpy.data.objects[ ' 序號 ' ],但由於序號是跟物體生成的順序有關,這個用起來就不方便。

2. 如果圓錐體是當前活動項。

bpy.context.object

bpy.context.active_object

bpy.context.selected_objects

3. 由場景向下訪問圓錐體。

bpy.context.scene.objects [ ' Cone ' ]

4. 由集合向下訪問圓錐體。

bpy.context.collection.objects[ ' Cone ' ]

常用就是這幾種,每種用法都是為了配合一些代碼,例如編寫面板代碼一般都用context.object,context.active_object 和 context.selected_objects 這三個比較多

相關焦點

  • 如何用深度學習做物體檢測
    參與開發物體檢測,圖片評分等項目,喜歡探索未知領域,落地前沿技術。目錄本文主要分兩部分1、介紹幾種深度學習領域的物體檢測方法 2、介紹 Faster RCNN 的實現過程1. 深度學習領域物體檢測的方法物體檢測相對於物體分類,除了要預測物體類別,還需要預測對應物體的位置,例如類別標籤為 (p1,p2,...
  • 傳奇玩家訪問網站自動彈窗加QQ群方法以及詳細代碼
    大家一定發現訪問很多正在商業開區的大服網站時會彈窗讓你加QQ群,不僅顯得高大上同時也用廣告費賺回了人氣,在自己的群裡養人,很大程度上省下了廣告費和提高了人氣,可謂開服必備手段之一,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網站自動彈窗加QQ群的方法及代碼代碼一:<
  • 你拆分JS代碼的方法可能是錯的!
    有很多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技術和不同的術語。在這篇文章裡,我希望能夠讓你明白:哪種文件分割策略最適合你的網站和用戶,以及如何實現。根據 Webpack 術語表,有兩種不同的文件分割類型。它們看起來似乎可以互換,但顯然不行:第二種方法看起來更有吸引力,不是嗎?事實上,有很多文章似乎都假設這是拆分 JavaScript 文件唯一有價值的方案。
  • 快速上手百度大腦EasyDL專業版·物體檢測模型(附代碼)
    對比經典版,支持代碼級調整模型參數和模型結構,封裝底層算法邏輯細節,代碼行數更少,更易有算法基礎的開發者上手。 支持從數據管理,模型訓練到模型部署一站式AI服務。 如果說EasyDL經典版是倚天劍,PaddlePaddle是屠龍刀,那麼EasyDL專業版就是刀劍合璧。2.
  • 用代碼統計一棵樹上到底有多少片葉子
    自從開始接觸信息項目之後,經常會聽到樹這個概念,樹有一個根,由根衍生出枝幹,枝幹分叉形成分支和節點,分支上可以長出葉子,節點上也可以長葉子,那如何數出一棵樹上到底有多少片葉子呢,帶著這個問題在百度上搜索了一把,還真正的有各種腦洞大開的方法。
  • 【網絡闢謠】光照能遙控物體移動,是真的嗎?
    【網絡闢謠】光照能遙控物體移動,是真的嗎?可網上卻有傳聞說,用光照就能遙控物體移動,這可能是真的嗎?這個現象在生活中其實非常的重要,由於它是一種無接觸的操作物體方式。當一些環境帶有病毒,或者有毒有害時,移動物體時用這種方法就會比較方便。
  • 網絡推廣的優勢和99種方法
    網絡推廣的優勢和99種方法!如今的新手站長,最熱衷的就是這個短平快的方法。搜索網站的功能就是整合網絡資源,給網民找到最適合的網站內容,給其他網站帶去流量是其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很多站長類網站的網站推廣欄目,似乎都變成seo專區了。seo的最好方法,就是網頁代碼規範、訪問速度快、內容獨特少重複,對網民有用,而且具有唯一性。3 軟文網站推廣法。寫文章,或者引用好文章,裡面巧妙地加入自己的網址。
  • 快速在線物體跟蹤與分割:一個統一的方法
    作者提出了一種簡單的方法來實現對視覺物體的實時跟蹤和半監督的視頻物體分割。該方法稱之為SiamMask, 他用一個二值化分割任務來增強了損失函數的約束,從而改進了當前流行的基於全卷積孿生網絡的物體檢測方法的離線訓練過程。SiamMask網絡一旦訓練完成,只需要一個初始化的邊界框,就可以以55fps的速度在線運行,並且生成與物體類別無關的分割面具和旋轉邊界框。
  • Java訪問控制修飾符詳解(public、 private、protected 和 friendly)
    在編寫程序時,有些核心數據往往不希望被用戶調用,需要控制這些數據的訪問。對類成員訪問的限制是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一個基礎,這有利於防止對象的誤用。只允許通過一系列定義完善的方法來訪問私有數據,就可以(通過執行範圍檢查)防止數據賦予不正當的值。例如,類以外的代碼不可能直接向一個私有成員賦值。同時,還可以精確地控制如何以及何時使用對象中的數據。
  • 5種方法,加密你的Python代碼
    其中一個缺點,讓不少開發者頭疼不已,由於Python解釋器開源的關係,導致Python代碼無法加密,代碼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當然,想要加密Python代碼,也並非無解。最常見的加密方式有4種,還有1種獨特的加密方式。
  • 《LOR》卡組代碼怎麼用卡組代碼使用方法
    導 讀 LOR卡組代碼怎麼用 LOR卡組代碼使用方法 LOR卡組代碼怎麼用?
  • 同一個物體,為什麼人看是粉紅色,狗看是黃色,鳥看是紫色?
    那麼問題來了,明明是同一個物體,為什麼大家看到的「顏色」卻不相同呢? 「看不見的顏色」 我們知道,聲音是一種電磁波,我們只能聽到20Hz~20kHz的聲波,低於20Hz被稱為次聲波,高於20KHz被稱為超聲波。
  • 從敲下一行JS代碼到這行代碼被執行,中間發生了什麼?
    所以終極解決兼容問題的方法就是:全部瀏覽器都用一種JS引擎,目前v8大有一統天下的趨勢,不過這個東西最終能不能實現今天就不討論了。編譯原理無論是哪種編譯器,原理都差不多。所以我們直接來看看編譯原理,就知道V8大概是如何工作的了。
  • 用TensorFlow實現物體檢測的像素級分類
    最近,TensorFlow 的「物體檢測 API」有了一個新功能,它能根據目標對象的像素位置來確定該對象的像素。換句話來說,TensorFlow 的物體檢測從原來的圖像級別成功上升到了像素級別。使用 TensorFlow 的「物體檢測 API」圖片中的物體進行識別,最後的結果是圖片中一個個將不同物體框起來的方框。
  • 無線傳感器網絡中RSSI的幾種濾波方法
    1.5 高斯濾波  對同一個節點接收到的多個RSSI值中,由於各種幹擾,必然存在由誤差引起的小概率事件,通過高斯模型選取高概率發生區的RSSI值作為有效值,再求其幾何平均值,這種方法能夠有效地減少小概率、大幹擾對整體測量數據的影響,提高定位的準確性。
  • 卷積神經網絡 物體檢測 FPN
    從rcnn到fater rcnn,物體的分類都是在最後conv層的feature map上做的,而此時feature map每個點對應的是原圖的一個區域,如果我們要檢測的物體比較小,很容易漏檢;所謂低層的特徵淺但是位置精細,高層的特徵深但是位置粗糙,因此如何加入多尺度特徵是本篇要解決的問題,如下是幾種方案:(a)通過多尺度圖片分別獲取多尺度特徵
  • CVPR 2020 | 商湯提出 Anchor-free 目標檢測新網絡
    因此本文提出使用關鍵點的向心偏移(centripetal shift)來進行匹配,其背後的思想是同一個物體的不同關鍵點應該對應同一個物體中心點。從下圖可以直觀的看到利用向心偏移匹配相對於關聯嵌入向量在避免錯誤匹配方面的優勢。
  • 如何用30行JavaScript代碼編寫神經網絡異或運算器
    但好在我們也有一些更簡單的方法可以體驗深度學習。近日,編程學習平臺 Scrimba 聯合創始人 Per Harald Borgen 在 Medium 上發文介紹了一種僅用 30 行 JavaScript 代碼就創建出了一個神經網絡的教程,而且使用的工具也只有 Node.js、Synaptic.js 和瀏覽器而已。另外,作者還做了一個交互式 Scrimba 教程,也許能幫你理解其中的複雜概念。
  • Hinton膠囊網絡代碼正式開源,你也能為GitHub1.4萬fork的庫貢獻
    Hinton膠囊網絡論文《Dynamic Routing between Capsules》的一作Sara Sabour日前在GitHub公布了代碼,使用TensorFlow和NumPy實現,只有一臺GPU也行,僅僅5天,fork的數量就超過了1.4萬。實際上,在官方代碼公布前,已經有很多其他版本和實現。
  • TensorFlow易用代碼大集合,請盡情複製粘貼
    林鱗 編輯整理量子位 出品 | 公眾號 QbitAI昨天,網友taki0112在Reddit論壇發布了一份簡單易用Tensorflow代碼集合,不到一天之內引發高贊。作者在介紹中說,這份易用代碼合集中都是已經整理好的小段代碼,整理了層、塊、標準化和激活、池化與調整大小、損失、圖像預處理6大方向具體不同任務的簡易代碼。作者介紹說,這份資料整體內容包含了GAN體系結構相關的基本內容,大家也不用客氣,複製+粘貼使用即可。如此易獲取,可讓網友樂開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