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沒有門第之見,更無需門第之爭
新快報訊 記者曾樂報導 《中國好聲音》今晚在浙江衛視播出,新晉導師李健同樣成為焦點。他在節目裡一本正經地把文言文和文學典故當口語,卻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對此,李健也在採訪中回應,「這種話對我來說已經是口語了。」
「成語就像音樂編曲中的和弦」
節目中,李健讓觀眾和其他三位導師都深深感受到了被成語支配的恐懼——李健希望學員選自己是「靜待佳音」,搶人時「花落芬芳,蜂蝶自來」,為學員轉身是「豈有不轉身之理」,培養學員要「有的放矢」,期待學員登場則是「翹首以盼」……每當李健開始說話,一旁的三位導師立馬嚴陣以待, 「李健又要講成語了。」
成語還只是入門階段。一次搶人,一時興起時,李健化用起了但丁的《神曲》,「箭中靶心,箭離弦」,如此生僻的文學典故,聽得另外三位導師也是 「三臉懵」,用表情透露內心OS,「老師,這道題是不是超綱了。」
意外因為成語成為話題,李健也在採訪中回應,表示自己並沒有刻意地去說成語,他以音樂作比,「成語就像音樂編曲中的和弦,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和弦架構一首歌曲,讓原本普通的一些樂句通過和弦的不同變換賦予旋律以獨特的色彩。本來一個很普通的旋律,但和弦變了,色彩就全變了,成語也是。」而當被問到如何用一個成語來形容自己時,李健謙虛地表示自己總體是「含而不露」。
選人「沒有標準」
每位導師對歌聲的選擇都有自己的取向和標準,而李健的標準則是「沒有標準」,他的標準隨時根據歌曲改變,因歌而異。他對自己的要求,是希望學員可以在他的幫助下有所成長。
被大家稱為「音樂詩人」,很多人推測李健會更偏愛「陽春白雪」的音樂風格,但李健本人則表示自己並沒有這種「門第之見」:「流行音樂沒有門第之見,更沒有必要門第之爭」。對於這些走上「好聲音」的年輕歌者,他希望自己能幫助和給予他們更多的啟發,「如果你的審美、你在音樂上的經驗,能夠最大限度地幫助一個新人,這是最有魅力的和最愉快的。」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