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父母能夠偏心到什麼程度#的話題衝上熱搜,閱讀高達1.8億,關於父母偏心的話題再次引起無數網友的共鳴,紛紛留下了自己經歷過的「不被偏愛」的經歷:
因為弟弟挨打的次數多到數不清,抓頭髮撞牆,用拖鞋扇臉,直接踹到跪在地上…..
給爸爸買生日禮物卻被誤會,還在面前一直誇弟弟陪在身邊更乖
媽媽永遠都在說:你是老大就該讓著小的
…….對於父母們的偏愛,有網友一針見血: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手心永遠都是被保護的。
古話說,皇帝愛長子,百姓愛么兒。在大多數二胎家庭裡,父母似乎總是更偏向二寶。哪怕爸爸媽媽們都知道有了二孩,老大的心理狀態會發生變化,應該要關注大寶的情緒,要給兩個孩子平等的愛。但現實卻是,嘴上對大寶說著:「爸爸/媽媽很愛你,對你和弟弟/妹妹的愛是一樣的!」可實際上給了二寶更多的關心和呵護,因為「弟弟/妹妹小,還不能照顧自己!」結果,老大覺得二寶搶走了爸爸媽媽,二寶遭受老大的不滿與欺負,誰也不服誰,原以為的兄友弟恭、姊妹和睦一下成了泡影。現實裡兄弟姐妹之間反目成仇的例子比比皆是,但真正毀掉孩子的卻是父母日復一日不平等的愛。
01
被二胎時代「遺棄」的孩子河南一個3歲男童在媽媽短暫離開的間隙裡,給只有37天的弟弟餵了3顆釘子,等媽媽回來後,發現二寶哭鬧不止、口吐白沫,而大寶手裡還握著幾顆3.5釐米的釘子,一問之下大寶供認不諱:確實給弟弟餵了釘子。
在看到這則新聞後,疫苗君既是震驚又不免唏噓,許多網友也考慮到大寶也還是個孩子,二胎對他可能造成的心理壓力,紛紛指責問題出在父母身上:「老大才3歲自己還需要照顧,哪裡能照顧別人?」
無獨有偶,廣州3歲女童拿剪刀剪掉了1歲弟弟的生殖器,媽媽一怒之下竟活活打死了自己的女兒,而等她清醒後,悲劇已無法挽回,最終在愧疚悔恨裡服毒自盡。兩死一傷,一個完整的家庭就這麼毀於一旦,而背後原因竟是因為鄰居的一句玩笑話:「你弟弟有小雞雞,所以你爸媽只愛你弟弟,不要你了。」一個原本佔盡父母寵愛的、思想還不成熟的孩子,在害怕被弟弟剝奪寵愛的落差之下,害了無辜的孩子,也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面對這樣的悲劇,悲痛之餘我們更應該引以為戒:如果你有兩個孩子,你是否可以關愛到每一個孩子?如果做不到,就不要生。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說:孩子需要父母的關愛和照顧,就像一個杯子需要不斷蓄水。二胎家庭,更要給孩子的愛之杯注入源源不斷的陪伴和體諒。孩子的安全感和歸屬感,是從這一點一滴的重視建立起來的,相反,也是被這樣瓦解掉的。
02
所謂的一碗水端平,其實是一種謊言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一碗水很難端平,兩個孩子很難平等地給予愛。二胎家庭裡,最難的不是養育,而是平衡。哪怕父母有平等照顧兩個孩子心理問題的想法,遇事後卻還是會下意識地偏袒那個更喜愛的孩子。可是,年紀小的孩子是孩子,年紀大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嗎?同樣是父母生的,為什麼其中一個必須要學會成長,只為妥協忍讓另一個孩子?「我們走了,以後指望你兒子去吧!」留下一紙遺書後,17歲的女孩小琪帶著10歲的妹妹跳河自盡,早早地結束了她們剛剛才開始的人生。這起發生在河南洛陽的家庭悲劇,讓天下父母心痛不已。
而這場悲劇的起因則荒唐得有些可笑:媽媽買回一份涼皮,小琪想要吃,而媽媽卻偏心只給兒子,甚至撂下千古不變的「育兒名言」:你倆都多大了!還和弟弟搶吃的!」
據了解,小琪17歲,下面有個10歲的妹妹和一個12歲的弟弟,而母親一向對小兒子極度偏心,對兩個女兒卻是不聞不問。長期生活在這種氛圍之下,一份姐弟仨都想吃的涼皮,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也帶走了兩條鮮活的生命。
女孩生前照片而在女孩的遺書裡,溫柔道歉的言語,讓疫苗君不禁潸然淚下:
「特別對不起,爸爸媽媽,當你看到這個的時候,我可能已經變成一具冰冷的屍體了!千萬不要傷心,這是我自己的選擇……我要走了,我很高興離開這個世界,沒有痛苦,那裡很好,我很嚮往。我帶走了妹妹,我深知自己做的超級不對,可是,我也算是幫她解脫了,別恨我,好不好?」
哪怕知道爸爸媽媽偏心,在臨走前留下的隻言片語裡,不是責罵,不是抱怨,而是抱歉。而對於弟弟,她也依然關心著他的未來:「你不要怪蛋蛋(弟弟),根本不關他的事,這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涼皮只是整個悲劇的導火索,真正害了孩子的,是父母長期積壓的漠視。然而更可悲的是,很多當父母的卻渾然不知:在一個家庭中,父母的偏心,其實才是傷害孩子最痛心的方式!
03
「你長大了,應該讓著弟弟」別再低估這句話的殺傷力如果你問一個二胎家庭的老大:「你最討厭大人說的話是哪一句?」我想,「大的要讓著小的」,一定名列第一吧?從小到大,這些如同魔咒一樣的話語不斷從父母的嘴裡吐出來,從而逼著他的另一個孩子「懂事」「聽話」:
「你是姐姐,你要讓著弟弟。」「你都這麼大了,還跟他計較什麼?」「你是姐姐,你要懂事,你要聽話」……
天底下的二胎家庭很多,不是每一個都會發生陰陽相隔的悲劇,更多的人是選擇在無邊無際的孤獨裡學會忍受痛苦,去接受她們本不該忍受的漠視。
面對父母的不公,有些孩子,用激烈的方式表達,而有些孩子的委屈是無聲的。說了,沒有被聽到,後來也不說了。她也在哭,她也在鬧,只是你沒有看到。父母有意無意的偏心,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亡,這些話會變成一道道傷疤,牢牢地印在孩子的心裡,影響著孩子的性格,甚至是她們的人生。
當然,二胎家庭並不意味著「無藥可救」,對所有孩子而言,父母都是一個非常有力量的位置。他們擁有一切,也決定一切。父母如果給孩子愛,那麼孩子就擁有愛。父母如果撤離他們的愛,那麼孩子就只剩下貧瘠。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儘可能地做到給予每個孩子足夠的關愛與重視。不僅要用眼睛看,也要用心看;不僅要用嘴巴說,也要付出相應的行動。孩子的養育是一生的課題,家長積極正確引導,二胎家庭也會很快樂,而且有兄弟姐妹是件很幸福的事,小時候相互陪伴其樂融融,長大相互扶持幸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