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走進閩西南」媒體集中採訪活動「漳州站」圓滿收官。在短短兩天的時間裡,主題採訪團深入漳州高新區、古雷開發區、漳浦、雲霄、平和、南靖等地,實地採訪智能製造企業、精密製造、石化和水利建設項目、重點文物及紅色旅遊景點等,近距離感受漳州「大抓工業、抓大工業」的工業發展火熱氛圍,並用他們的鏡頭和筆觸記錄下漳州在閩西南區域協同發展中取得的新突破、新成效、新亮點。
貼心服務 造就工業新突破
每到一處採訪點,採訪團成員們分工明確,有的手持錄音設備,專註記錄項目概況;有的開啟相機、攝像機和無人機,採集影音素材。在聽取項目介紹後,採訪團成員們不約而同地將鏡頭、話筒和錄音設備對準介紹人,急切地想了解漳州的工業發展細節。
採訪焙之道食品有限公司。
當採訪團一行來到位於漳州高新區的焙之道集團時,董事長薛從福熱情地向鏡頭介紹企業概況,期間還聊起了他來漳創業的緣由:「我是福清人,被漳州優異的工業環境所吸引而選擇來漳創業。漳州是中國食品名城,不僅有著豐富的食品工業資源,還有『貼心』的政府。」
企業擔心留不住人才?政府主動服務,幫助企業員工安家落戶,解決員工子女上學難題。疫情期間企業生產運營困難?政府傾心傾力,為企業快速辦理綠色通行證、接回外地員工……薛從福對這些政府所做的「貼心」舉措滿懷感激。據他介紹,在漳州市委市政府和各食品工業企業的努力下,今年上半年漳州食品工業GDP達到了一千億元。
專注發展 推動閩西南新協作
航拍古雷煉化一體化項目。
在一套極具科技感的聚丙烯ST第三代工藝裝置前,福建古雷石化公司化工三部經理劉海峰向採訪團介紹了古雷煉化一體化項目的概況:「我們面前的這套裝置已具備生產能力,目前處於待料生產狀態。待煉化一體化項目在2021年全面投產後,將為閩西南各地市的下遊產業鏈提供優質原料,惠及製衣製鞋等產業。」來自泉州廣播電視臺的記者陳曙玲聽聞後不禁感嘆:「這對泉州的各大鞋服品牌真是一項大利好。」
80萬噸/年乙烯蒸汽裂解、30萬噸/年裂解汽油加氫、25萬噸/年芳烴抽提、9萬噸/年丁二烯抽提、30萬噸年/乙烯-醋酸乙烯樹脂(EVA)……該煉化一體化項目產能高效,出產的產品品種全面,待其全面投產後,將為閩西南各地市的下遊產業鏈提供量大、質優的化工原料,將成為推進閩西南協同發展的新動力。
在南靖縣泰峰金屬工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正在熱火朝天地生產操作 。
值得一提的是,當採訪團來到南靖閩臺精密機械產業園時,泰峰金屬工業有限公司和東剛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一致表示,閩西南協同發展,不僅幫助企業在生產鏈條上聯通互動,還有助於企業利用各地市優勢資源,豐富自身的產品線,開拓更寬廣的市場。
東剛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操作設備。
領略人文 認識更好的漳州
「太動人了,五萬多名幹部群眾共同奮戰近千個日夜建起了向東渠」「真了不起」……當採訪團一行來到向東渠臨時紀念展館時,深刻領略到了「向東渠精神」的精神內涵,對漳州文化也有了新體會。陳曙玲說:「這是我初次來到漳州,在參觀了企業及園區建設之後,我感受到了漳州市委市政府對高新技術的重視。不僅如此,漳州有山有水有美食,還有向東渠等動人的人文故事,是值得一遊的好地方。我還會來漳州玩。」
採訪團參觀向東渠臨時紀念展館。
採訪團一行用兩天時間走過了漳州六個縣(區)。期間見識了中信重工開誠智能漳州產業基地的消防機器人的滅火「實力」,參觀了漳州高新區智能製造產業示範園,探訪了漳浦朝陽水庫工程施工現場,遊覽了漳浦hooray歡樂島度假區,學習了巾幗英雄秋瑾的革命事跡,拜訪了平和嘉嘉之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採訪團在中信重工開誠智能漳州產業基地採訪。
採訪團到秋瑾故居文化園進行採訪。
對於本次緊湊而豐富的採訪活動,來自三明市融媒體中心的林文輝表示:「這是我第二次參加『走進閩西南』集中採訪活動。這期間,我與採訪團的同行們一起採訪報導漳州產業發展、園區建設的成就和亮點,深切感受到漳州在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的巨大貢獻,和『大抓工業、抓大工業』政策引領下的發展活力和魅力。我也將藉助這次機會,與同行學習交流,做好未來的宣傳報導工作。」
接下來,採訪團將前往龍巖、三明、泉州和廈門,深入報導閩西南社會經濟發展成就,充分反映各地主動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的成效。(蔡楠楠/文 陳逸帆/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