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女上墳,娘家無人」,不是古人封建迷信,正中當時社會實情

2020-12-18 朕告訴你

中國歷史悠久留下很多俗語,其中有很多至今聽聞也是有幾分道理,但其中不乏有讓人不解的俗語,比如「閨女上墳,娘家無人」這句,就曾經讓很多人認為,這是對女子的不尊重,確實按照這句俗語所言,女子似乎是某種災星,只是因為上墳就會給娘家人帶來不幸,但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當時的風俗後,你完全可以理解,這句話並非是空穴來風。

在古代女子出嫁後基本上不會再和娘家有過多的聯繫,甚至有的女子在出嫁後不會有機會和家人見面,而且古代女子出嫁后姓氏就要跟隨夫家,而姓氏作為家族傳承的根本,在古人看來只有男子才能繼承香火,所以當時對於那些入贅的男子,就會被人瞧不起,因為改換妻子的姓氏,等同於讓家族的香火斷絕,此是大不孝的舉動。

所謂的「閨女上墳,娘家無人」也是因為當時女子地位低下,所以在人們的意識中,像家族祭祀這樣的活動,是不允許女子參與的,即便是到夫婿家後,也是不被允許上墳的。一旦發現有女子上墳,那一定是家中沒有男丁,而且因為當時株連制度,所以娘家人若要是攤上禍事,是不會波及到已經出嫁的女子身上的。

這句俗語的大背景正是當時株連制度,女子出嫁後未見過父母音容的事情,在當時不少見,而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女子來給家人上墳,說明娘家的香火已經斷絕。在古代所謂的娘家人並非是單指父母,還包括整個家族。古人為了香火真的是什麼事情都可以幹,這一點在宗室更加的明顯,比如說宋英宗趙曙、宋孝宗趙昚,都是因皇帝無子而過繼的宗室子弟。

可見在當時要不是沒有辦法,絕不會出現女子去給娘家人上墳的情況。其實這最終的源頭的還是因為當時女子不被看中,尤其是出嫁後的女子,更是被斷絕與娘家人的聯繫,似乎就連血緣關係也隨之斷絕,所以若非等到家族中真的後繼無人的時候,女子是根本沒有機會參與到祭祀活動中的。

說到底這樣的俗語正是當時重男輕女的背景,古人對於女子的偏見太深,男子改名換姓會被輕蔑,但女子出嫁就要丟掉自己的姓氏,那既然家族已經不認可出嫁女子,既然已經是外人,又何必計較她上墳事情呢?

相關焦點

  • 俗語:閨女上墳,娘家無人,啥意思?知道實情讓人心裡很不是滋味
    俗語:閨女上墳,娘家無人,啥意思?知道實情讓人心裡很不是滋味   文/宋宋   我國各式各樣的文化中有這樣的一種,簡單通俗而又折射出我們的生活,也許在小的時候聽老人們說的時候,並沒有完全的理解它的意思。但是長大之後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多的心酸之處。
  • 俗語:「閨女上墳,娘家無人」,說破古人的心酸事,不是迷信
    女子出嫁之後,就要改換夫姓,錄入夫家的族譜之中,從此和娘家再無聯繫。之所以古人認為只有男子才能繼承香火,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女子是不會繼承娘家的姓氏的。古代的贅婿被人瞧不起的原因就是其遺棄自己的姓氏,改換妻子的姓氏,等同於讓家族的香火斷絕,此是大不孝的舉動。
  • 俗語:「閨女上墳,娘家無人」,為何很多人遵守?
    但是從古代的社會一直流傳下來俗語,表達的就是女子嫁人之後就不再屬於娘家了,這些俗語講的雖然冷酷無情,但是卻沒有任何人能夠反駁。題目中的這句俗語講的正是女子回家祭奠父母所發生的事情,並且很有總結性,這句話在現在的農民身上還會繼續沿用,因為許多人的墳墓基本上都會安置在農村,並且農村人對待上墳這件事情還是很看重。
  • 古人俗語:閨女上墳,娘家無人,其中深意很心酸,卻少有人知
    它雖然從古代流傳至今,但是大多數卻並不是被人們記在書本之上,而是通過口口相傳的模式傳到了如今。通過這些俗語,我們除了能夠學習古人的經驗之外,還可以了解他們一些古時候的特殊的習俗。也正是因為知道了這些習俗,才讓我們不禁感慨,生活在現如今的社會真的很幸福。在我們國家最講究的就是孝道,如果一個人不孝順,那麼他走到哪裡都不會被人們歡迎。
  • 「閨女上墳,娘家無人」,這句話說的什麼意思?並非是老祖宗迷信
    舉例來說,我們常聽到「閨女上墳,娘家無人」,大家都知道他有什麼道理嗎?古時候的女子出嫁後基本不會與娘家有太多的聯繫,甚至有些女子出嫁後也不會有機會與家人見面,而且古代的女子出嫁后姓也要跟著夫家,而姓則是家族傳承的基礎,在古人看來,只有男人才能繼承香火,所以對那些男人來說,在那時,就會被人瞧不起,因為改換妻子的姓,就等於讓家族的香火斷了,這是大不孝之舉。
  • 俗語:閨女上墳,娘家無人,是何意?好在如今這種思想已蕩然無存
    除了很多名人名言,詩詞歌賦以外,民間也流傳著很多俗語,而且這些俗語通俗易懂,是勞動人民通過實質性的總結才組成的句子,讓大家能夠知道當時的社會形勢,體會當時人們的思想觀念。而這些俗語雖然簡單,也給後世留下了值得參考的歷史價值,那麼其中有一句「閨女上墳,娘家無人」,這說明了一個什麼現象跟問題呢?
  • 俗語所說的「閨女上墳,娘家無人」,是什麼意思?
    我們現在講究的是男女平等,而且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對於古代的人來說,女子地位是非常低的,甚至出嫁之後回娘家也是受到很大限制的,還需要得到婆家的同意,按字面上的意思來理解一下這句俗語「閨女上墳,娘家無人」到底是什麼意思。
  • 「窮不耕丈人田,閒不上娘家墳」,看完後長見識了
    古人之言,往往都有言外之意,更深一層的含義很少有人懂,就像俗語說的「窮不耕丈人田,閒不上娘家墳」,這句話很多人只是懂了第一層意思,卻不知道深層含義,只知字面意思,卻不懂古人的智慧所在。古人的每一句,都是智慧的結晶,具有很深的哲理性,這也是為何古人研究上千年,也依然沒有完全理解中華文化,我們所接觸的中華文化,只是中華文化的千萬分之一。
  • 「窮不耕丈人田,閒不上娘家墳」,看後長見識了
    「窮不耕丈人田,閒不上娘家墳」,老祖宗的經驗,放在現代並不一定適用。01、窮不耕丈人田古代是個男權社會,一般人都認為女子出嫁後,就不是自家人了,所以女子出嫁後就很少回娘家。父母如果支持女兒任何財物,兄嫂就會說閒話。
  • 太谷為什麼是初二上墳,初三拜丈母!!!
    這一天漢族民間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不但如此,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孩子們都會提著鯉魚燈去討個好意頭。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
  • 「窮不耕丈人田,閒不上娘家墳」,老丈人的田為啥不能耕,有道理
    那麼古人為何這麼說呢?俗話說得好「窮則不能耕丈人田,閒則不能上娘家墳」。反過來,女婿不種地,閨女也不上娘家去上墳,那樣能夠防止矛盾,減少發生爭執的機率,推動家庭和諧共處。古時候,土地資源歸大地主管理,平民百姓只有土地租賃或開墾。
  • 大年初三要去上墳,老婆嫌天冷不讓孩子去,我生氣的向她提出離婚
    我和老婆是上大學的時候認識的,我們當時並不在一個城市,我和她是經過同學介紹認識的。大學畢業後,我繼續考研究生,還在上學,她已經大學畢業工作了,每周日她都會過來找我,我偶爾也會去她工作的地方找她。就這樣我們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戀愛。在我研究生畢業以後,我們就在老家結婚了!
  • 俗語「寧可給人停喪,不可給人成雙」,夫妻回娘家為何不能同房?
    尤其是在禮數方面,即使是現在這個社會,很多農村人老人不論是選擇媳婦還是女婿,首先要看的是對方是不是有禮數,做事是不是符合規矩,雖然在實踐證明在農村特別是偏遠的地區,很多所謂的禮數都是受封建思想的影響,但是如今在很多地方仍然在使用著。比如我們今天所說的這個,他是通過一句俗語,形成的規矩,叫做「寧可給人停喪,不可給人成雙」,那麼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春節出門閨女回娘家的習俗,你知道嗎?
    春節出門閨女回娘家是指已婚女兒帶夫婿孩子回到家裡給父母拜年,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這個習俗,一般都在正月初二這天,有諺語為證「初一外甥瞧舅忙,初二閨女回家鄉......」。因為在我國傳統裡嫁出去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出嫁的閨女常常被視為「外人」,除夕和春節這個「外人」是不不能在娘家的,如果在娘家會給家人帶來黴運。另外,老傳統裡還有另外一種說法,那就是如果嫁出去的閨女若是除夕和春節當天回娘家,會把娘家吃窮、吃垮的。
  • 出嫁的閨女為何不能在娘家坐月子?這不是封建,是有科學根據
    生孩子是女人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坐月子更是對於寶媽們來說非常重要,從小在自己父母身邊長大,那麼坐月子的時候到底是在婆家還是娘家,很多寶媽選擇了娘家坐月子,可出嫁的閨女不能在娘家坐月子,這是怎麼回事呢?這不是封建,是有科學根據的。
  • 農村清明節上墳,有具體時間限制還是可以全天?
    那麼清明節上墳應該是上午還是全天都可以呢?我們來往下看。我們老家這裡是全天可以,但幾乎沒有人會在下午兩點以後上墳,太晚了好像良心上說不過去,有點漠視先人的感覺,而且清明上墳那天,男人和女人上墳時間也會略有不同。
  • 清明節上墳習俗知多少: 女的不能在清明節上墳 是真的嗎(1)
    各地清明節上墳的習俗不盡相同。  一、清明節女兒能上墳嗎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等封建思想,導致清明節祭掃只能由男性參與,出嫁女是絕不允許回娘家掃墓的,因為除了對先人不敬,更重要的是出嫁女會「扯娘家的風水」。有三種情況,但是這都是以前的老黃曆了。
  • 帶著老公孩子常住娘家,這樣的大姑姐真讓人無語!
    我公婆家要拆遷,我大姑姐聽說後帶著孩子老公搬回了娘家,一家三口在娘家定居了。婚後我們跟公婆分開住,我不是啃老的人,自已做飯自己收拾,白天上班,晚上做家務。後來我懷孕了,聞不了味道,也再沒進過廚房,日常都是回娘家吃。
  • 清明節女人不能上墳嗎 臨沂的這種習俗正在改變
    清明節就要到了,臨沂人這天都要回鄉上墳,但有些女生就不用,據說清明節女人不用上墳,有這個說法嗎?   在農村的有些村莊裡,未出嫁的女兒不能到故人墓地祭,這甚至是不可違逆的族規,如果家中無子,就讓隔房的子侄代勞。這是認為女兒不是自家人,所以女兒在娘家不能上墳,嫁出去後是婆家人,在婆家是可以上墳。
  • 結婚後,太顧娘家的女人多半有這三種「下場」,希望你不是
    在中國式父母的傳統觀念裡,他們一致認為養兒才能防老,養的閨女都是別人家的,畢竟嫁出去的閨女就像潑出去的水,再疼閨女愛閨女,閨女遲早是要嫁人的。 但現在這個社會和之前不一樣,養兒防老的觀念已經過時了,再加上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所以閨女和兒子一個樣,都可以防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