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ids寫在前面的話:
關於蒙特梭利幼教體系,相信的人是篤信,認為這是真正尊重孩子的教學,認為老師是觀察員和引導者,相信教具可以「自糾」和「自教」孩子;有所保留的人(比如博主本人)多少也認同這個體系,但對於它在實際教育中的實踐,還是有很多concern。
當1:10的師生比時,老師真能觀察和因勢利導每一個孩子?
在有邊界的自由中,如何讓孩子葆有探索的好奇心?
家庭教育中,沒有認真學習過蒙氏的家長,是否就沒法配合學校?
蒙氏教育對老師要求很高,上哪去找那麼多ams認證、還有教學經驗的老師?
這一切都讓我對於蒙特梭利究竟是否適合每個孩子,心裡有著問號。東湖路21號,私立蒙特梭利幼兒園的門面很小,waiting list很長。
如今,掛著「蒙特梭利」的幼兒園有很多,在這個教學體系裡,除了教室是否被布置成蒙氏教學的樣子,更重要的是:是否有具備蒙氏教育認可和能力的師資。我們今天走訪的這一家mss,是上海唯一AMS認證的蒙氏園,從蒙氏正宗來說應該是魔都第一。目前除了東湖路校區,還有青浦和嘉定兩個校區。
而我得到的答案是:
蒙特梭利適合每一個孩子,但並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家長。
iKids第一印象:
他們的老師來自巴西、法國、印度、紐約,並不全部來自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學校更看中的是老師的蒙氏認證和幼教經驗、有良好的教育北京和英文讀寫能力。
去探訪那天正好下雨,不能戶外活動,小朋友們就在三層樓高的室內充氣堡裡玩,還蠻熱鬧的。但從樓梯進入二樓教室後,環境就變得特別特別安靜。
每一層樓就一個教室帶一個觀察室,老師邀請我們進入觀察室,透過玻璃教室內的情況一目了然,但從教室看過來這裡是一個鏡子。
透過玻璃看到教室裡有的小孩在澆花、有的在拼圖、有的在用蒙氏教具學數學、還有的在地毯上爬.24個3-6歲混齡的孩子分成三三兩兩的好幾個group,每個人手上都有事情做。
蒙氏老師正在教一個3歲多的小女孩英文拼讀,還有兩個老師在一邊觀察,有小男生把玩具往嘴裡放被第一時間就制止了。蒙氏的教育是有邊界的自由,一方面考驗老師的專業度,她要hold住整個班級的教學和紀律,另一方面也培養小朋友從心底裡接受這種紀律管理,該要停止的時候就知道停止,該要換另外一個工作的時候換另外一個工作(蒙氏把玩教具叫做工作),據說這樣教出來的小朋友比較願意去面對挑戰。
我看了5分鐘,最大的感受就是——這裡的小孩非常「坐得住」、學習自主性強、專注力強、動手能力強、以及生活習慣很好(我看到孩子玩好玩具都主動放回原處)。但我也坦白在這裡分享我的三點concern,以及從蒙氏理念來看的不同視角:
絕大部分時間,孩子是和教具在進行「人機交流」,感覺這個幼兒園的氣氛比較冷靜。從蒙氏教育來理解,應該是孩子通過和教具的溝通,來完成摸索性學習。而老師不在第一時間給予「關懷」,是一種延遲滿足,也鍛鍊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邊界的自由」教出來的孩子,的確很乖(很有規矩,老師說不能碰,就一定不碰),但似乎也少了些肆意的活潑。
每個班級配兩位蒙氏認證的老師作為「觀察員」和主教老師,但3-6歲的混齡班有24個孩子,真的每個孩子擅長什麼、學到哪個階段、喜歡什麼,都能被老師瞭然於心嗎?從蒙氏教育的角度來說,本來就是鼓勵孩子自主學習的,老師是追隨者,孩子和孩子之間互相學習也是一種學習方法。
總的來說,私立蒙特梭利幼兒園應該是上海提供最純正蒙氏教育的幼兒園。至於這個教育體系家長是否完全buy in,這個各家也許有各家的觀點。
基本信息
徐匯區東湖路21號(54037699)
嘉定區希望路1313號(59102208)
青浦區高涇路586號(59886688)
電話預約一對一的參觀,去的時候一定在觀察室多呆一陣,在不打擾老師孩子的基礎上可以看到他們的自然表現。(這一步我覺得很重要,其實家長可以根據觀察所得來判斷自己是否是適合蒙氏的家長)。不面試小孩,但面試家長。蒙氏教育著重培養學習能力,從應試的角度來說有點吃虧(但園方說很多孩子進入小學後,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都會有非常好、後勁十足的學習表現),所以入園的家長必須非常認可這個教育理念才行,小朋友沒有英文基礎也ok。
iKids這次探訪的徐匯園一共7個班,3-6歲混齡班有5個班,每個班24個小孩;18個月-3歲小小班有2個班,每個班14個孩子。每個班都配備一位蒙氏老師、一位中文老師和一位保育老師。青浦園還有嬰幼班,招收6個月以上的小嬰兒~
蒙氏教具放滿的教室,教室外有個觀察室
蒙氏教室內很少有花哨的布置,適合孩子取和還的架子上,非常樸素地放滿了教具,按照不同的年齡段分為不同的區域:有實踐區域、工作區域、感官區域、數學、語言、地理、生物等等,小朋友在他們的自由工作的時間會組一個小團隊,一起幫助、一起研究「工作」。
每天早上是蒙特梭利黃金工作時間,一個班24個3-6歲混齡的小朋友並不是一個個桌子前坐好,他們可以全教室走動,選擇自己要做的工作並完成,老師會以觀察和引導為主,在這裡小朋友要學會的第一件事就是等待。
蒙氏不提倡在線視頻也沒有家長微信群,如果家長想知道小朋友每天在幹嘛?那麼學校歡迎家長進入觀察室來看,怎麼看?看什麼?蒙特梭利幼兒園有專業的建議,學會怎麼觀察,那麼在家裡面你也可以觀察小朋友。比如:
觀察專注力:你的孩子可以花多久做一樣工作?注意力分散後他能不能繼續工作?
觀察學習能力:你的孩子如何選擇一個工作?過程怎麼樣?做完後怎麼歸位?
觀察溝通能力:你的孩子言語表達怎麼樣?肢體接觸如何?眼神交流了嗎?
一個班24個孩子,別嫌人多
這就是蒙氏教育要創造的環境
蒙特利梭要求小朋友在低齡階段就有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個環境必須要有24個小孩,就是鍛鍊孩子不在第一時間被滿足他的需求。
蒙特梭利的小朋友和外面的小朋友相比,我覺得很大的不同是,他們不會坐著等老師來告訴你,要做什麼。進入教室,裡面有非常非常多的自由,但也有很多的限制。比如,每樣教具只有一樣,你要玩必須得到老師的同意或者排隊。
第一年入園的孩子或許會有點混亂,因為這是一個很大的教室,有太多不同的教具,他還不懂什麼是規則,老師會不停地讓他把東西收好,這是教他規則的時候,也是訓練他的自我控制。假設說,一個5歲的孩子從一般的學校轉入蒙特梭利幼兒園,會肯定有一段時間的不適應,他進來教室後不知道他要做什麼,因為他已經習慣了等老師來告訴你你要做什麼。半年以後,小朋友一進教室,這就是他自己的世界,他知道他今天要畫畫,知道東西在哪裡,可以自己去拿。如果他要做擦桌子的工作,他也知道去哪裡接水,知道哪些能碰哪些不能碰。
從第二年、第三年開始數學會學到四位數,英文會教到reading,你可以自己去選擇自己level的書,每個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自己的步驟、自己的level,老師會一對一地調整你學習的難度。
並不統一上課
老師會一對一輔導,但不超過30分鐘
老師不給這24個小孩上統一的課,他們會去觀察並且因勢利導地引導24個小朋友,比如哪些孩子我今天可以跟他把數學做到100了?哪些孩子可以做reading了?會一對一地教,當然也不會超過30分鐘,老師看到小朋友可以自己做了,就會退後讓他自己做,那麼老師也能去教其他小朋友了。
舉個例子:班上有一個小朋友在玩教具的工程中遇到困難了,她尋求老師的幫助,用的方式是輕輕拍一下肩,意思就是我在尋求你的幫助,老師很輕聲地告訴他:我知道了你等一下,但我現在在教另一個小孩。等了一兩分鐘後小朋友性子比較急等不住了,他就去找了班級中年齡比較大的小孩來幫忙。
這在老師看來,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些能力沒有辦法教,沒有環境和規則,是不可能完成的。蒙特梭利更多重視的是孩子的自我學習,自我約束、自我思維、自我照顧的能力,而不是說學會了哪些知識。所以,幼兒園並不是每天向家長匯報小朋友學到了什麼,而是一學年有一個report給家長,讓家長知道你的孩子今年到了什麼程度,老師也會根據這個報告來制定下學期的新一輪的學期設置。
藝術和閱讀
這也是蒙氏教育最看重的
幼兒園的最高層是藝術教室,所有的班級都可以用,裡面還有一個圖書館,圖書光很明亮和溫馨,中英文圖書共有三四千冊。
藝術課是分齡課,讓小朋友在自然而然中接受到書法、國畫,5歲以上的孩子有藝術課,5歲以下的孩子就在教室裡做藝術,中文以圈圈時間為主,年齡大一點的會單獨出來上中文課。
今年母親節的時候,全園小朋友在媽媽面前一起做了一幅畫,現在就被掛在樓梯間。據說,在創作的時候,老師會放一些好聽的音樂,鼓勵小朋友們甩甩畫筆。平時還會在班上放律動的音樂,上瑜伽課。
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大本厚厚的創作冊,平時的繪畫、剪貼都集合在一大本手冊上,一年收藏一本,太有紀念價值。
進入徐匯園的小小班,也很可愛,教室裡養了幾條金魚和幾盆植物都很受小朋友的寵愛。而哪個小朋友不吃豬肉、哪個小朋友不吃海鮮和蝦、哪個小朋友不吃甜食和加工類食物,老師都做好記錄貼在牆上。3歲以下的小班,每天還會有聯絡冊放在小朋友書包裡,記錄小朋友每天吃喝睡和學習情況。
總的來說,我覺得私立蒙特梭利幼兒園,應該是上海最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蒙氏教育精髓的幼兒園。至於蒙氏教育是否適合你們家,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今天的推送就是這樣。iKids和所介紹的小學、幼兒園之間沒有任何經濟利益相關,只是站在一個看了很多很多學校的家長視角,把這些好學校打動我們的地方,一一寫出來。大家有任何想要了解的幼兒園,都可以在評論裡留言。
別焦慮|我們寫過的幼兒園:
別焦慮|我們寫過的小學系列,
請掃下面的二維碼,進入iKids菜單--學--學校--小學。總共12家,名單不斷增加ing~
感謝關注
iKids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感謝你的閱讀和分享。如欲轉載,請輸入關鍵詞:轉載,獲取我們的轉載規則。大家可以添加我們的客服號Kiwi媽(kiwima0120),也可以下面掃碼看我們寫過的學和玩,應該是上海最豐富的品質親子生活信息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