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5日,15幅項目成果作品入選「第二屆四川省巖彩畫·壁畫展」在四川省美術館展覽。(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於椿根)
東方華彩——壁畫保護及巖彩畫推廣項目受到觀眾一致好評(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於椿根)
2019年7月6日至14日,四川省美術館在國家一級文物新津觀音寺壁畫組織了一期公共教育社會實踐活動。(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於椿根)
親自動手到田裡挖泥巴體驗古代畫壁的製作流程(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於椿根)
社會實踐活動現場,老師正在講述古代畫壁是如何修建的。(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於椿根)
實地考察國家一級文物——新津觀音寺壁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於椿根)
組織考察文物周圍的地形地貌人文風光,繪製寺廟鳥瞰地圖。(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於椿根)
參加佛教協會組織的壁畫展覽活動(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於椿根)
2019年10月5日至6日,以家庭為單位組織公教活動,臨摹壁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於椿根)
6月17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公布2019年度全國美術館優秀項目評選結果的通知》
白塔寺和四川省美術館合作的獲獎項目(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於椿根提供)
2020年6月17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公布2019年度全國美術館優秀項目評選結果的通知》,其中四川美術館策劃的《東方華彩——壁畫保護及巖彩畫推廣項目(第一季)》榮獲2019年度全國美術館十佳優秀公共教育項目。
《東方華彩——壁畫保護及巖彩畫推廣》項目四川省美術館與崇州白塔寺慧行詩書畫院立足四川豐富的古代壁畫資源,積極開發以美感教育為核心的系列公共教育活動。在保護好四川古代壁畫的基礎上,讓國家級文物活起來,讓古代文化遺產造福社會。這個項目受到了成都市民宗局、成都市佛教協會和崇州市佛教協會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
崇州白塔寺慧行詩書畫院參與項目第一季,對國家一級文物新津觀音寺壁畫的進行考察研究。新津觀音寺壁畫繪製於明成化四年(1468年),壁畫高3.5米,總面積約75平方米。按量度比例繪製十二圓覺菩薩,二十四諸天護法神,天女及供養人共四十九位。觀音寺壁畫在繼承敦煌壁畫的基礎上積極與中華文化相融合,極具地方和時代特色,是明代壁畫的精品,與法海寺壁畫堪稱明代壁畫的南北雙壁。1939年,梁思成進行川康考察時,便贊過觀音寺壁「工整秀麗、備極妍巧」。1940年,歷史學家顧頡剛見到觀音寺壁畫後,也曾在《新津遊記》中專門介紹。而當時他就有感於壁畫和雕塑的珍貴,呼籲對其進行保護。上世紀80年代初,著名美術家王朝聞也專門前往觀音寺,並把其中4幅壁畫收錄到《中國美術全集》。
有別於傳統美術教育,東方華彩——壁畫保護及巖彩畫推廣項目將美感作為教育重點,從歷史、經濟、文化、數學等角度解構壁畫作品,譜寫了四川古代壁畫「美的歷程」。在教學中通過引導青少年對觀音寺壁畫、碑林、牌匾等進行摹寫;通過實地考察、翻閱歷史典籍、現場採訪等多種手段對壁畫形成的原因、歷史和當地的歷史演變、傑出人物、地理位置、經濟狀況、氣候溫度、環境變化、動植物分布、人文風俗等內容研究和文化考察;通過實踐活動對壁畫修復、保護等內容進行探索;通過當代壁畫藝術創作、相關文創開發等內容培養青少年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根本上感受「東方華彩」四川古代壁畫之美。
2019年7月6日至14日,項目在國家一級文物新津觀音寺壁畫組織了一期公共教育社會實踐活動。
2019年10月5日至6日,項目再次邀請了一批青少年和家長在崇州白塔寺碧落書舍以家庭合作的形式對壁畫進行摹寫,探索家庭美育的方法和形式。
2019年12月15日,15幅項目成果作品入選「第二屆四川省巖彩畫·壁畫展」,展覽期間受到眾多觀展群眾的一致好評。
四川省美術館和白塔寺慧行詩書畫院通過這些公教活動,積極探索在保護好四川古代壁畫的基礎上研究利用好壁畫。既培養群眾欣賞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還深入挖掘四川古代壁畫文化和歷史遺存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範等,更進一步揭示壁畫裡蘊含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懷,不斷堅定文化自信,為中華文化的復興貢獻佛教力量。
據悉,2020年《東方華彩——壁畫保護及巖彩畫推廣》第二季即將啟動。第二季將圍繞四川各級文化藝術文物從歷史、地理、水文、交通、哲學、美術、數學、生物、音樂等多門類學科培養青少年融會貫通的思考能力,鍛鍊他們的思辨能力和看待事物的格局,樹立他們對美的感悟。(鳳凰網佛教通訊員於椿根)
歡迎關注鳳凰網佛教官方微信公眾號「覺悟號」,做智慧的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