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成長日記」六十七
最近,一一迷上了繪本《第五個》,不知道是喜歡這個畫風,還是喜歡這種繪本的神秘感。
等讀到「醫生你好」的時候,一一總是露出開心的神情。雖然一一爸覺得,她get的點應該跟我們設想的不一樣,但不管怎麼樣,只要她喜歡就好。
小朋友的喜好,總是很特別,也常常意想不到。有時候,一一還要從書架上欽點,自己親自選繪本看。有一些繪本原本是留給兩歲以後看的,包括封底上註明了「2歲以上親子閱讀」,但她偏偏要提早翻牌子。
比如大西悟的《誰藏起來了》。在一一爸看來,根本不是專注力訓練,純是考眼力。可第一次翻開,流淚的小兔子就被一一找到了。
她是怎麼做到的?我也不知道。可能小朋友就是能夠發現繪本中細枝末節。
還有艾瑞·卡爾的《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第一次講的時候,一一拎著小馬的耳朵搬過來,連我都忘記了這個充氣小馬是藍色的。
一一爸到現在也不知道,一一在同齡人中,到底處於哪個階段。很多APP上有各種測評標準,動作、語言、社交、認知……
不過大部分人都不擔心這些能力測評,很多人只關注,在同齡人中,我的孩子是不是最聰明的?我的孩子聰明嗎?我的孩子優秀嗎?大概沒有家長真的不關注這件事兒。
一一爸也很想知道,一一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嗎?她以後會自己寫作業,不把爸爸媽媽氣出心臟病嗎?
當然,我不期望更多,因為孩子的成長有先後,那些量表,那些測試,都只是階段性的,終歸他們都會學會很多。
只是更希望在周圍的信息生態環境中,最好能打造出一個信息繭房,讓我看到跟一一智力和能力發育水平差不多的同齡孩子,我們相互之間,分享成長的喜悅。
不必向我推送那種10個月會走路,13個月會流利地說話。「神童營銷」看多了,只會讓人麻木。
雖然有時候面對一些「神童」時,還是很吃驚的,為什麼會有這麼聰明的寶寶呢?很多人看到別人家的優秀孩子,回頭看到自己的孩子還在玩手機,反手就是一巴掌……
販賣焦慮這件事情,可以發生在各個年齡層。只要能打破一件事情的正常邏輯,讓你心焦,讓你慌。在焦慮這件事情上,你一旦認真,就輸了。
梁文道在《讀者》裡談到一個遊戲,在《圓桌派》上似乎也玩過。邀請各位名家談自己從來沒有讀過的經典。比如讓一個文學教授承認自己從沒看過《紅樓夢》。
這個遊戲對於一一爸來說,必須要承認的是,沒看過原著武俠小說,包括金庸、古龍和梁羽生等名家作品。所以對於很多武俠梗,只能說一知半解。
這算不上什麼羞恥,成年人依靠滿嘴跑火車,尚可遮掩一下。小孩子則不行了,別人十八般武藝,自己完全不會,不會就是不會。
於是,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嗯,現如今,同齡人範圍已經降低到20個月以下了。
估計再發展下去,即便是不懂就問,還有「不會吧,不會吧,不會真的有人不知道吧」這種陰陽怪氣等著你。如同網絡上的種種亂糟糟的信息流,真的不必太在意。
所以容易焦慮的家長們的確需要一個信息繭房,多關注關注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聰明嗎?一定很聰明,至於別人家的孩子,sorry,我不知道,也不care。
至於那些神童,就讓他們繼續神奇下去吧,反正他們不僅可以一葉知秋,還可以隨時準備拯救世界。
讓我們做一個利己的長期主義者就好了,我們只關心自己夠不夠優秀,不關注其他人有多完美。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 END -
我是胡石頭,一個奶爸,分享我的讀書和育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