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10日,第七屆電聲技術國際研討會(ISEAT 2019)在深圳市虛擬大學園舉行,共有500多名來自全球各地的頂級電聲學專家、學者、跨國公司董事長、CEO及高級工程師參會。此外,還有不少企業界人士到場參與,參會人數超千人。
△第七屆電聲技術國際研討會(ISEAT 2019)在深圳市虛擬大學園舉行
在普通人的刻板印象中,這種專業性極強的學術會議通常都比較冷清,因為除了會議所處的學界小圈子之外,其他領域的人往往都沒什麼興趣參與。但是,ISEAT與眾不同,它在學術型會議中,就是這樣一個另類的存在。
兩年一屆的高規格電聲學盛會
ISEAT是由中國電聲學界知名學者、南京大學教授沈勇於2007年創辦的電聲技術交流與合作的國際化平臺。該平臺自創辦以來,每兩年在深圳舉辦一次,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七屆,得到了全球專業人士的廣泛支持和認可。
目前,ISEAT已經成為全球頂級的電聲領域技術盛會。
本屆ISEAT盛會由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主辦,深圳市科技創新戰略研究中心(深圳虛擬大學園管理服務中心)、中國聲學學會聲頻工程分會、中國電子學會聲頻工程分會、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電聲分會、中國電子音響行業協會協辦,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南大聲學深圳研發中心承辦,並得到了中國演藝設備協會的大力支持。另外,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電聲分會年度理事會也在深圳虛擬大學園ISEAT場地內同期舉行。
△ISEAT 2019參會嘉賓合影
ISEAT的創辦動因其實頗具學者型的理想主義氣質。2005年前後,沈勇教授感到中國電聲學的技術水平和應用狀況比歐美國家的同行們要落後不少,於是想到創辦ISEAT,把國際的一流學者們請到中國來交流。沈教授的這個想法幸運地得到了南京大學、深圳虛擬大學園和許多企業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於是2007年,首屆ISEAT在深圳虛擬大學園成功舉辦。
首屆ISEAT舉辦時,其參會人員規模當然遠不及今年,但在當時依然是一場盛會。許多參會者,特別是一些企業界的電聲工程師們感到深受啟發,紛紛要求ISEAT以後連續舉辦。
從2007年到2019年,ISEAT已經走過了漫長的12個年頭,而像瑞聲科技、豪恩聲學等一大批中國一線電聲技術企業從首屆ISEAT以來,每屆ISEAT會議從不缺席。至於後面歷屆陸續加入的參會者們也是如此,只要參加過任意一屆ISEAT會議的人,基本上都成為了後續的連續參會者。
2019年,厚積薄發的ISEAT迎來了一次小高潮:在為期兩天的會議過程中,深圳虛擬大學園的主會場和分會場座無虛席,參會者超過千人規模。
△ISEAT 2019現場
ISEAT:一場接地氣的跨界會議
很多人在成為參會者之前,對於ISEAT的盛況表示非常不理解,但在參加了ISEAT會議之後,幾乎所有人心裡都有了自己滿意的答案。
有些人覺得,ISEAT的盛況源於它的豪華嘉賓陣容。的確,這是一個ISEAT有別於其他學術會議的獨到之處。
今年,從籌辦階段初期開始,就有不少全球頂級的電聲學學者主動聯繫ISEAT主辦方,表示希望能夠獲得一次在ISEAT上亮相的機會,如果能有機會在ISEAT上做學術分享那就更好了。因此,今年收到主辦方邀請的嘉賓都很高興地來到了深圳。
在本屆ISEAT大會上,主辦方最終確定的人選是:(國際)音頻工程學會AES的汽車聲學技術委員會主席 Alfred J. Svobodnik博士;哈曼國際集團聲學研究高級研究員、前加拿大國家研究院的科學家Sean E. Olive博士;美國倫斯勒理工大學建聲系主任、終身教授、首位獲得賽賓獎章的華人科學家向寧博士;AES會士、AES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分會主席David J. Murphy;法國勒芒大學聲學實驗室教授、法國聲學學會Chavasse獎項獲得者Manuel Melon 博士;賽賓獎獲得者、AES銀質獎章獲得者David Griesinger 博士;AES past governor、電聲建模和聲學號筒專家、David J. Murphy先生;德勒斯登工業大學教授Wolfgang Klippel博士; LARES Associates的創始人Steve Barbar先生;MEMS揚聲器專家、USound公司聯合創始人及首席技術官Andrea Rusconi Clerici先生;丹麥科技大學電氣工程系Torsten Dau教授、丹麥奧爾堡大學Dorte Hammershi教授;南京大學聲學研究所趙其昌教授;中廣電廣播電影電視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工陳懷民先生;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研究員楊軍先生;中國電子學會聲頻工程分會委員,原武漢無線電廠高級工程師祁家堃先生;哈曼公司高級聲學總監李勝波先生等等幾十位專家。
△Wolfgang Klippel教授(左上)、David J. Murphy(右上)、David Griesinger
博士(左下)、向寧教授(右下)
△ISEAT 2019邀請了眾多國際一流學者
看一下這個嘉賓陣容即可發現,今年參會的國際一流學者人數眾多,他們的研究和專研的技術深度貫穿電聲全棧技術層級,覆蓋眾多應用行業與領域。
但是,國際頂級的學者陣容只是ISEAT盛況空前的原因之一,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ISEAT是一場非常接地氣的跨界會議。
通常學術性會議往往僅限於圈內學者參加,如果是一些比較冷僻的分支學科,那麼其研討會常常會顯得更像一個小眾沙龍。但是ISEAT和它們全然不同。ISEAT創辦人沈勇教授曾說,ISEAT從首屆開始,就高度注重學術研究與技術應用的深度合作,因此每一屆ISEAT都必然會邀請大量中國一線電聲企業來參與。
本屆ISEAT正是如此,它匯聚了許多國際一流企業,其中包括華為、阿里、微軟、亞馬遜、Harman、Bose、中國移動、騰訊、思科、中興、瑞聲科技、大疆、網易、小米、OPPO、VIVO、富士康、歌爾、比亞迪、海信、TCL、易科、三基音響、奮達科技、國光電器、豪恩聲學、Amlogic、炬芯、Comsol等全球知名企業。
△ISEAT 2019現場
在ISEAT會議現場,主辦方特別安排了許多互動環節,以方便企業界人士與學者們直接互動,這種貼心的安排讓許多人非常感動。
△企業界人士在現場與學者互動交流
產學研合作是時代潮流
本屆ISEAT的主題詞是「聲音的第三次浪潮」。沈勇教授在會議上曾非常感慨地說,當下正處於聲音的第三次浪潮中,希望學界和企業界精誠合作,牢牢把握這一時代機遇。
沈勇教授的這番話是有感而發的。聲音的第一次浪潮,其標誌性事件是十二平均律的誕生,而在這個階段,中國聲學家曾經一度非常領先。
△ISEAT創辦人沈勇發表演講
十二平均律是中國明代聲學家朱載堉發明的。據正史記載,朱載堉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孫,鄭藩第六代世子,自幼通音律,精算術,能書能文。朱載堉生為藩王世子,卻簡樸好學,刻苦求真,潛心著書,一生著作超過百萬字,內容涉及音樂、天文、曆法、數學、舞蹈、文學等各個領域,是一個可以能與李時珍、宋應星、徐光啟、徐霞客齊名的重量級科學家。
1581年,朱載堉完成著作《律歷融通》。在這本著作中,朱載堉首創「新法密率」(即十二平均律)的數學理論,並按照這一理論,製造了按十二平均律發音的音高標準器。他還做了各種律管實驗,最後決定以縮小管內徑的方法校正管口,得出了歷史上有關管口校正的實驗結論。
十二平均律是世界樂律學史上的一大發明創造,對音樂藝術影響巨大,這項發明的意義與愛迪生的留聲機、貝爾的電話相當。但是非常遺憾的是,朱載堉的這一偉大發明卻未能在當時引起中國人的重視,人們將朱載堉的偉大科研成果束之高閣,擱置了幾百年之久。
1862年-1877年,聲音的第二次浪潮到來,這次浪潮有四大標誌性事件,分別是:1862年,德國科學家亥姆霍茲發表論文《論音的感覺》;1877年,英國科學家瑞利發表著作《聲學原理》;1876年2月,貝爾申請「電話」專利;1877年,美國愛迪生發明留聲機。
聲音的第二次浪潮直接催生了多個領域的科技革命,並催生了貝爾實驗室這樣偉大的企業,但是非常遺憾的是,由於在第一次浪潮之後的數百年裡中國人一直未能重視科學研究,導致在第二次浪潮中,中國企業受益微乎其微。
沈勇教授認為,聲音的第三次浪潮就在當下,他希望中國企業在這一輪競爭中能夠脫穎而出,而這也正是他創辦ISEAT的初衷。
除了精彩的論文報告和演講之外,本屆ISEAT還專門安排了四場針對新技術落地的論壇,它們的主題分別是:「廳堂建聲與擴聲論壇」、「智能語音的產業應用、發展和裂變」、「 AirPods Pro 來了——真無線降噪耳機的技術挑戰」、「MEMS技術在智能可聽穿戴設備上的應用」。
廳堂建聲和擴聲、智能語音、真無線降噪耳機、智能穿戴都是當下中國產業界關注度極高的風口,因此這四場論壇都在本屆ISEAT上引起了高度關注,每一場論壇不但高朋滿座,甚至還有不少人在場內站著聽完全場。
不少與會者認為,這四場論壇的嘉賓們從不同的角度,對具體的產品設計和技術應用提出了既有深度,又有實際落地能力的觀點和建議,對中國電聲企業界從業者們的啟發非常大。
比如 「MEMS技術在智能可聽穿戴設備上的應用」論壇,是由來自義大利MEMS領域的專家Fabio Santagata博士主持,論壇嘉賓則來自全球各地,是一場名副其實的國際論壇。
嘉賓們在論壇上指出,音頻是驅動消費電子市場現有產品和新產品的關鍵功能。新的應用,特別是可穿戴設備和可聽設備的應用,是新進入者引入其MEMS技術(微電子機械系統)和切入市場尋求創新的機會。MEMS揚聲器最近成為一個現實的前景,不久將上市,利用MEMS技術製作的傳感元件越來越多地應用於聽覺領域,包括慣性傳感、觸覺傳感、生物傳感等。在本次研討會上,主要參與者們都在討論MEMS技術對消費者音頻的滲透,並試圖預測未來五年音頻領域的發展趨勢。
學界期盼產學研合作讓科研成果能夠迅速轉化成實際生產力,而企業界對於產學研合作也是非常渴求的。
有一位參加了本屆ISEAT的電聲工程師在會後專門寫了一篇很長的文章來回顧他的參會經歷。在文中,他這樣寫道:「現場就能看到人潮都是一路小跑趕場,有的報告人剛剛講完,交流幾句就說:不好意思,我也得聽報告去了……我一拿到時間表就圈出自己感興趣的報告,在時間衝突中篩了一遍,最終也只聽了心儀中的大部分,遺憾錯過了幾場。」
他的這番話正是許多參會的企業界人士的心聲。
△ISEAT 2019參會者在現場交流
不過,這位幸運的參會者在會後成功地邀約到了嘉賓之一的向寧教授,他邀請向寧教授到他的車上去體驗一套他自己研發的汽車音響系統,並與向寧教授交流了40分鐘。在他的文章中,他這樣寫道:「交談甚歡下,向教授甚至打趣說不如由我將他600頁的《ARCHITECTURAL ACOUSTICS HANDBOOK》翻譯成中文!這可大大超出我的能力範圍了……當然,我是真想嘗試一下!不知不覺40分鐘過去,約定下次他回國再見。」顯然他已經從本屆ISEAT上收穫良多。
壓軸戲:董事長論壇暨聲音科技白皮書正式啟動
在本屆ISEAT開幕式上,ISEAT大會主席、創辦人沈勇教授指出,聲音的第三次浪潮已經來臨,當下中國電聲界的一個共同問題是如何把握時代機遇,迎接新的挑戰。而就在本屆大會的閉幕式之前,70多位參加會議的董事長、CEO、CTO們在董事長論壇上對這個問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董事長論壇是本屆ISEAT組委會精心組織的一場壓軸戲,這一安排為與會者們帶來了意外之喜。
△ISEAT 2019現場
ISEAT認為,「洞悉全球趨勢,成就技術領袖,引領電聲行業,影響世界產業」是中國電聲公司董事長們的使命,想要完成這一使命,就必須讓行業相關生態鏈的企業高管參與,並共同探討如何抓住時代機遇,迎接聲音的第三次浪潮。
董事長論壇旨在針對企業經營決策層的聚會和交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董事長是企業的領導人、決策人,如果不能有效地把握技術趨勢,董事長們將無法高質量地為自己的企業做決策。ISEAT的董事長論壇採取邀請制的原則,參與討論和發言的嘉賓都是各個企業的董事長、CEO或者CTO。
本次論壇參與主要發言的嘉賓有:瑞聲聲學COO、微軟首席技術顧問、OPPO軟體副總裁、華夏芯技術公司CTO、哈曼國際全球研發付總裁(前IEEE消費電子分部總裁)、亞馬遜首席聲學硬體工程師等等。一共有近20位董事長在論壇上發言,50多位董事長、CEO、CTO參與提問和討論,200餘名中外嘉賓在現場交流。
△ISEAT 2019 董事長論壇
論壇期間,ISEAT主席沈勇教授邀請各企業領導人參與共同撰寫「聲音科技白皮書」,表達觀點,分享成果,幫扶他人,成就自我,獲得了參會企業領導人們的積極響應。即便是在本屆ISEAT結束之後,仍然有不少董事長、CEO、CTO們陸續加入籤名者行列。
△企業董事長、CEO、CTO等受邀共同撰寫「聲音科技白皮書」
為什麼ISEAT2019會盛況空前?相信這個問題在你的心中已經有了答案。當下許多人心中依然在念念不忘,一方面是在對本屆ISEAT的不斷回顧,一方面則是對下一屆ISEAT的到來滿懷期待。